“共享村落”模式盘活闲置农房,解决城市资源流入乡村渠道的难题

西安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高陵分局规划科负责人景林科介绍,按规定,像华捷父母这样的“共享村落”承租人不仅可以将租来的农房用于休闲居住或养老,而且还可以用于发展乡村旅游、民宿、文化创意等产业。“这不仅有效延伸了乡村产业链条,激活了土地权能,盘活了农村建设用地资源,还为创新产业、青年创业、乡村旅游、养老休闲等产业在乡村落地提供了平台 Continue reading “共享村落”模式盘活闲置农房,解决城市资源流入乡村渠道的难题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文件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26项具体任务。日前,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试点方案》,鼓励各区县规划旅游民宿试点示范区,探索“民宿+非遗”“民宿+艺术”等方式 Continue reading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四川资阳市雁江区:推进“农业+”融合发展, “三农”产业焕发新颜值

雁江充分挖掘特色产业、农耕文化、历史文脉等丰富内涵,开发一批具有雁江特色的农旅产品和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示范村、精品农家乐、森林人家、乡村民宿,着力打造“全景雁江、全域旅游”的新格局,不断夯实“农业+旅游”的发展基础。佛山橘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只是雁江园区农业大力实施“农业 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雁江正以科技为依托,全面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水平。 Continue reading 四川资阳市雁江区:推进“农业+”融合发展, “三农”产业焕发新颜值

高手在民间:“90后”乡村画家年收入20万元,让传统年画“萌动”网友

春节临近,河南虞城一名“90后”乡村画家王站的传统画作越来越畅销。多年来,他坚守老家乡村,读书作画,年收入近20万元。近日,其创作的别样钟馗系列年画萌动网友。春节临近,王站创作的一组年俗国画一一钟馗系列画像刷屏网络,在直播平台引得年轻网友青睐、热购。钟馗醉酒、钟馗读书作画、钟馗献仙桃、钟馗喝咖啡……这些一改传统钟馗画像的个性定制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ontinue reading 高手在民间:“90后”乡村画家年收入20万元,让传统年画“萌动”网友

全域旅游理念下,农业旅游模式更加多元化

最近河北邱县的大棚草莓正是最佳采摘季,吸引人们纷纷前来采摘。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邱县文广旅局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不断丰富和拓展“旅游+美食”“旅游+体验”“旅途+农业”等全新模式,大大促进当地的农业和旅游经济发展。该模式是当地居民以自家庭院为场所,以当地知名景点、田园风光吸引游客,结合自产农产品烹制的特色美食,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等丰富多彩的旅游模式。 Continue reading 全域旅游理念下,农业旅游模式更加多元化

四川启动省级乡村规划建设试点,湖南打造300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1月25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启动省级乡村规划建设试点,力争在2021年通过选择一批涉改乡镇和村开展规划编制试点和建设试点,形成一批乡村规划编制样本,制定一批乡村规划标准规范,培育一批乡村规划编制团队,打造一批乡村建设特色典范。湖南打造300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优质粮油、湘猪、菜果茶工程。 Continue reading 四川启动省级乡村规划建设试点,湖南打造300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茶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减贫致富显成效

【产业扶贫】广西浦北:茶产业减贫致富显成效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三合镇的象古岭茶园里,农民正在茶树丛中剪枝、翻土、施肥。浦北县石祖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忠胜说:“我们实现生态茶园和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合作社通过建设四合院古茶坊、林中茶亭、石祖古村落等地方特色人文景观,将茶园打造成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景区,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生态种养、休闲旅游等产业。 Continue reading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茶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减贫致富显成效

乡村振兴资金投入短缺、土地浪费突出、产业发展受限怎么办?河南长垣这么做

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河南长垣市先行先试,近年来统筹推进“三块地”改革,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着力破解乡村振兴资金投入短缺、土地浪费突出、产业发展受限等三个“老大难”,构建起一套以土地制度改革引领乡村建设行动的支撑体系,成为中部农业县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样本。目前,长垣共腾退并盘活集体建设用地11965亩,其中3285亩用于支持乡镇创业园 Continue reading 乡村振兴资金投入短缺、土地浪费突出、产业发展受限怎么办?河南长垣这么做

我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有哪些同质化问题?应该如何避免?

通过对浙江杭州、金华和绍兴三市美丽乡村精品线进行调研,总结出现阶段乡村建设过程中共性的同质化问题、主要原因,并讨论了应对建议。对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同质化”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应对,是我们对前阶段建设的总结和深化过程,同时也为下阶段建设提供思路。“同质化”的现象不断蔓延,产生了视觉审美疲劳、地域文化丧失、产业竞争加剧、 Continue reading 我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有哪些同质化问题?应该如何避免?

乡村故事:“寓见徐姚”让闲置民房焕发出农家新的活力

徐姚村立足重固镇新型城镇化战略和自身资源禀赋优势,找准乡村振兴目标定位,提出“城乡共创·寓见徐姚”的工作思路,以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为载体,建设人才公寓,发展乡居产业,打造符合科创人才不同需求的租赁住房,既服务城镇发展需要,又为乡村导入城市活力人群,在村民与城镇居民、原住民与新住民间建起链接,打造出一片新乡村生活社区。 Continue reading 乡村故事:“寓见徐姚”让闲置民房焕发出农家新的活力

巧用乡土资源,创意设计赋能美丽乡村旅游

依托乡村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方物产等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一批批设计师将乡土的内生智慧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将乡村文化传承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对乡土文化进行视觉层面发掘以及品牌构建、提升,让地域知识可视化,让传统手工艺当代化,让乡土资源活起来。以设计智慧提升乡村吸引力,以人才培养提升乡村创新力,营造富有中国韵味的乡村生活,乡村发展未来可期。 Continue reading 巧用乡土资源,创意设计赋能美丽乡村旅游

文旅部力推文化IP数字化开发和转化,附新IP网红村之案例

谁是下一个网红村?塑造新IP,乡村燃起来!

文化和旅游部26日对外发布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意见,提出加强文化IP开发和转化,充分运用动漫游戏、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等产业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到浪漫的樱花,你会想到日本;提到香甜的瓜果葡提,你会想到新疆;提到网红流量IP,你会想到papi酱、李佳琦……我们从一些新IP网红村的成功案例中获取一些实操经验。 Continue reading 文旅部力推文化IP数字化开发和转化,附新IP网红村之案例

大学教授把乡村民俗旅游课堂搬进山村,外国友人成了民宿首批住客

大学教授把课堂搬进村里 外国友人成了民宿首批住客 贵州晴隆定汪村有点“火”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黄波在定汪村给远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上了一节主题为“乡村旅游与生态观光”的课。他用手机开直播,镜头逐渐扫过定汪村村口的“金铜鼓广场(名称待定)”、“葛汪之家”、“线衣社”、“阳谷早”、“布依情浓”、“跑店乐园”、扎染“有蓝”和“织梦坊”等特色节点,并逐一对上述案例进行介绍和研究分析。 Continue reading 大学教授把乡村民俗旅游课堂搬进山村,外国友人成了民宿首批住客

从“空心村”到“网红村”,福建龙潭“乡土文艺”逆袭

在距离福建屏南县1个多小时的大山深处,隐藏着一座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小村庄,名叫龙潭村。多年来,因为交通闭塞,人均耕地稀少,这里的村民只能外出打工谋生,原本1400多人的村庄一度只剩100多人留守,变成了附近有名的“空心村”和“贫困村”。有了游客们带来的人气和财气,村里57个贫困户顺利脱贫,一些村民甚至在短短3、4年时间内实现了“致富”。 Continue reading 从“空心村”到“网红村”,福建龙潭“乡土文艺”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