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优化农田林网配置和树种,聊城生态修复项目获绿化基金会批复
内蒙古自治区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综合考虑地区差异建设农田防护林,科学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主要树种和配置模式,优先选用表现良好的乡土树种,合理布局林带的走向、间距和宽度。近日,“山东省聊城市矿柱林场生态修复”项目获中国绿化基金会批复,成为山东省首个省级“互联网 全民义务植树”捐资项目。 Continue reading 内蒙古优化农田林网配置和树种,聊城生态修复项目获绿化基金会批复
内蒙古自治区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综合考虑地区差异建设农田防护林,科学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主要树种和配置模式,优先选用表现良好的乡土树种,合理布局林带的走向、间距和宽度。近日,“山东省聊城市矿柱林场生态修复”项目获中国绿化基金会批复,成为山东省首个省级“互联网 全民义务植树”捐资项目。 Continue reading 内蒙古优化农田林网配置和树种,聊城生态修复项目获绿化基金会批复
山东省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举办了第四期“青岛市园林林业科技活动周”。科技周首日,在青岛中山公园桂花苑广场,集中开展了面向中小学生等青少年群体的公益科普宣传,拉开了本次科技周活动序幕。湖南省长沙市举行了首届“长沙茶油”产销对接会。来自全省的各大商贸流通企业、餐饮企业、新零售商超、电商企业以及茶油供应商聚集一堂开展洽谈交流。 Continue reading 青岛开展绿色科普宣传活动,长沙举行“长沙茶油”产销对接会
5月26日,广东省林业科技服务年暨科技活动周送科技下乡活动在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举行。近日,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林业发展中心开展了主题为“科技强林促增收,知识产权普法周”的林业科技周活动。“花艺师”“园艺师”大家可能耳熟能详,而“树艺师”却是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近日,在广东深圳,“树艺师”职业技能证书发布暨开班仪式在莲花山公园举办。 Continue reading 广东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深圳开启“树艺师”职业技能培训
农业文化遗产从某种意义下体现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的综合特点,是一类复合性遗产。需要地方政府组织相关专家和文化学者,认真梳理整合相关的内容,组织编写出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科普读物,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课程,让这些散发着浓厚土地芬芳的教材走进学生的心田,让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项目。 Continue reading 农业文化遗产集自然,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为一身,如何保护和发展?
2022年年初,在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指出了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接着,国务院又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这一政策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智慧农业,建设一批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近日,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分区分类创建100个左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Continue reading 智慧农业:2022年初连发5政策,今年拟创约100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近年来,湖北武汉和鄂州两地围绕“湖清、水优、岸绿、景美”目标,加大梁子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梁子湖的水质与生态持续改善,成为候鸟栖息地。3月初,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不时有大雁、天鹅、野鸭等从头顶飞过,在领头鸟的带领下,向着北方飞去。万倾碧波之上,一群群精灵翩然起舞,冬候鸟陆续集结北迁的美景不时出现。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十届爱鸟周活动启动仪式暨鸣翠湖第十六届爱鸟周活动拉开帷幕。 Continue reading 湖北第二大湖泊成为候鸟栖息天堂,宁夏启动“爱鸟周”科普教育活动
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农产品供给、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多种功能,提升其多元价值。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仅仅依靠各种组织、规范远远不够,要想让文化迸发出生机,需要每一位村民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地方政府组织相关专家和文化学者,认真梳理整合相关的内容,组织编写出农业文化遗产相关的科普读物,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课程,让这些散发着浓厚土地芬芳的教材走进学生的心田,让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项目。 Continue reading 如何保护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建立参入激励机制,以产业促推合理利用
向阳草木青,明媚春光暖,又是一年春归时。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境内的安民山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山脚下的层层梯田里,绿油油的麦苗长势喜人,像一张偌大的绿地毯盘绕在安民山四周。小乔木侧柏更是以其常绿的树叶为安民山带去清心去烦的馨香,“花之贵妃”的海棠正纷纷美丽妖娆的竞相开放,攀缘在墙壁岩石上的爬山虎也悄悄穿上了绿装。许多群众正在安民山脚下的花海中、池塘边、步行栈道上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 Continue reading 生态修复复垦案例:山东废弃矿山治理3年后成乡村游网红打卡地!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山西特色乡土草种植物标本”制作大赛正式启动,该大赛将于2022年9月10日结束。大赛目的是进一步彰显草原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展现山西草原的独特自然魅力。目前,雅安名山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5.2万亩,以茶叶为依托,名山区大力发展“茶+桂”“茶+花”“茶+果”复合模式,走出了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路子,发展休闲乡村旅游,撑起了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半壁江山,这在全川乃至全国都不多见。 Continue reading 山西启动乡土植物标本制作大赛,四川名山打造农茶旅融合新样板
贵州省林业局召开中德财政合作贵州省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总结暨自然教育基地建设会,项目建设过程中引进了德国自然教育理念,中德合作在贵阳长坡岭建成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个森林体验教育中心 ,发布第一批省级自然教育基地10个,推动贵州省自然教育的发展。以丰富自然资源为依托,眉山片区将“瓦屋四季”主题的自然科普课程,延伸为“生态行、科考汇、小卫士、童年梦、美育家、生存营”六大自然教育主题,设置了4个碧山课程、4个映雪课程、21个特色课程和18个扩充课程。 Continue reading 贵阳建成首个森林体验教育中心,四川打造山水自然教育课程体系
《工作方案》要求,加强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支持涉农高校依托农科教基地、农业文化遗产地、国家现代农业园等社会资源,以及农民丰收节、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建设一批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一批劳动教育品牌项目,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农村、到林区、到实践基地、到生产一线现场调研考察、实地学习,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突出“耕”“读”结合,构建课程教材体系。突出知行合一,强化耕读实践教学。 Continue reading 中小学与农业大学:如何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模式?
安徽省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的试点示范,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改善了农村环境,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内江市运用市中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平台,探索出“3+”模式打通用地瓶颈,盘活闲置资源,推进多元创收宅基地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普遍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 Continue reading 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住宅:安徽突出“四个强化”,内江市“3+”模式
总的看,这几年海南的实践表明,共享农庄符合新发展理念,符合共同富裕目标,符合海南实际。目前,江苏、湖北、北京、四川、江西等地也在积极发展共享农庄。海南将学习借鉴其他兄弟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提升共享农庄建设水平,把共享农庄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海南在发展共享农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政策堵点和痛点,主要集中在规划衔接不到位、用地难、融资难三个问题上。为此,海南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Continue reading 共享农庄的“三赢之道”与“三难之解”:海南好经验好做法总结
10月31日,由果壳主办的2021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大赛线上预选赛正式结束。本次大赛预选赛自8月16日上线以来,共吸引了全国范围内超过30.5万人次参加。无土栽培是最近10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的新技术。由于不使用天然土壤,而是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或直接使用营养液灌溉根部进行栽培,故被称为无土栽培。只要有一定的栽培设备和有一定的管理措施,通过溶有矿物质的营养液或在某种栽培基质中就能正常生长并获得高产。 Continue reading 2021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大赛太火爆,未来农业生产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