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基地可以对临近学校采取直接安排教师、器材设施等送教到校、向学生授课,这种“劳动教育大篷车”方式能迅速解决学校的师资、教材、课程实施等困难;另外,基地还可以帮助学校发掘劳动资源、设计校本劳动教材、开辟校内实训小基地等,这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益。笔者所在单位二十年的实践证明,在综合实践基地建立一个科学、多维、多元的学生劳动评价制度并执行是完全可行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课程管理需要有连续性,不能有断点。 Continue reading 如何利用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主题班会案例:爱生活,爱劳动(讲故事及表演形式)

“劳动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劳动一世可得幸福的长眠”,你们知道这是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对,就是达芬奇。的确,只有亲自参加劳动的人,才能尊重劳动人民,才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请王田田同学进行诗歌朗诵《劳动之歌》。甲: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劳动者用他们的辛勤、坚韧,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下面让我们来走近他们吧。请张伟同学的爷爷给我们讲讲过去的故事。 Continue reading 劳动教育主题班会案例:爱生活,爱劳动(讲故事及表演形式)

中国教育报:营造农业劳动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劳动课程,推动劳动教育实施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劳动所得,比如微视频、农事劳动手记、果蔬绘本、农具制作、劳作漫画、劳动号子、打油诗等。如何让孩子爱上劳动,能够“真实劳动”?如何进一步强化农业研究基地优势,弥补学校劳动教育的短板?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实现农业劳动的价值传承与形式创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植物园所做的是一种尝试,希望与学校、家庭并肩前行,推动劳动教育持久开展、扎实深入。 Continue reading 中国教育报:营造农业劳动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劳动课程,推动劳动教育实施

蚕桑主题劳动研学活动案例:弘扬传统文化,感悟养蚕劳动之乐

这样的劳动教育让孩子们了解了蚕桑文化、学到了蚕桑知识,还动手创作,内容非常丰富,也很有意义。云龙村蚕桑文化劳动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回归朴素的田园生活,通过移动课堂、研学基地、劳动体验的方式,认识了云龙村,接受了千年蚕桑文化的熏陶,也在对蚕的精心照料中体会到了劳动之乐,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从书本走向实践 从课内走向课外,这是劳动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Continue reading 蚕桑主题劳动研学活动案例:弘扬传统文化,感悟养蚕劳动之乐

端午节,多地小学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传统节日里体验劳动的快乐

今年的端午,济南市清河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开展了劳动技能秀实践活动,包粽子、水果拼盘、彩绘T恤,让节日充满童趣,感受劳动的快乐。” 同学们边包边唠叨:“原来包粽子这么考验技术”、“看我的,包得讲究,我来教你……” 一片片清香的粽叶、一粒粒晶莹的糯米,在一双双巧手摆弄下,瞬间变成了一个个诱人的粽子,整个活动现场其乐融融。 Continue reading 端午节,多地小学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传统节日里体验劳动的快乐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开展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的交流展示

近日,由吴广知名师工作室和王昌余名师工作室联合主办的庐阳区第七届学术节——学校中层综合实践课例暨劳动教育课例展示活动,在长三小海棠校区如期举行。活动邀请了安徽合肥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员陶士金老师莅临指导,庐阳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王昌余老师主持,各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老师到场观摩学习。 Continue reading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开展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的交流展示

新时代下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和策略有哪些?

加强顶层设计是教育主管部门发挥“主导因子”的主要抓手劳动教育本身是一个复杂系统,不仅包括了课程、教师、体制机制和文化环境等一系列作用因素,也包括了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两种作用机制,如课程、教师等发挥着直接育人的显性作用;体制机制、文化环境等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隐性效果,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影响和制约劳动教育发展的“生态链”。 Continue reading 新时代下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和策略有哪些?

这个有机农场4次转型升级,靠亲子科普教育活动提炼出全新盈利模式

朴愿博野从一个单一的种植农场,到有机农产品体验、有机餐厅、再切入到乡村旅游休闲游市场,打破了单一的农场运作方式,做到了一二三产有机的结合,从餐厅的消费到C端客户的引流,再到农场的深度体验,农场便实现了,农耕科普+农作体验+食育课程+自然手工的系列活动模式。因此也备受亲子和教育市场的青睐,农场还建设了一所耕语自然学校,开发了丰富的研学课程 Continue reading 这个有机农场4次转型升级,靠亲子科普教育活动提炼出全新盈利模式

福建建宁县黄坊乡:一个乡镇的研学+乡村振兴创新模式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此次签约仪式取得了圆满成功。下一步,该项目将计划在福建建宁县黄坊乡武调小学及周边建设集中食宿、集体活动营地基地等,打造“红色、生态、文化、乡村”研学之旅四条精品研学路线和“军训、生活、劳动”大课堂三大精品实践课程,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增长见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Continue reading 福建建宁县黄坊乡:一个乡镇的研学+乡村振兴创新模式

庄稼地里的农耕文化丰收节:山东某小学的校外农耕实践活动

恰逢秋收季节来临,山东某小学结合自身学校实际和特色,举办了许多意思的活动。例如:庄稼地里赶大集、庄稼地里的农耕文化丰收节、校外农耕实践……“我的美食,我做主”。学生用平时参加田园劳动获得的“田园劳动币”,购买学校田园劳动基地收获的粮食、瓜果,拿回家为家人做美食。学生自主设计自己的做粥计划,他们会根据各种食材的营养来选择自己做粥的食材,列出清单,便于自己在“集市上”购买。 Continue reading 庄稼地里的农耕文化丰收节:山东某小学的校外农耕实践活动

农田知行探春耕!银川市兴庆区第三小学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原来种菜这么麻烦,这么累啊!”4月23日下午,银川市兴庆区第三小学260余名师生到该校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以“农田知行探春耕 萌娃力行各当家”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松土、平地、挖坑、撒种……4月22日,株洲市七中的“蔬菜种植”校本课程准时开课了,经过选址、测量、设计,株洲市第七中学师生齐心协力在校园内开辟了一块蔬菜种植地,在不同季节播种不同作物。 Continue reading 农田知行探春耕!银川市兴庆区第三小学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科学专题实训室创设服务(中小学校实验室规划设计-施工建设)

基本功能:科学探究,科普教育,农业-生物-食品-工程-生态探究,智慧农业科技实践;基本模块:展示认知区;动手体验活动区;材料及作品存放区;服务对象及场地:中小学校——教室或闲置房屋内;室外的温室大棚或网棚;服务方式及团队:设计-施工-配套课件-后期维护与升级。设计团队来源于拥有近20年的农业与资源环境开发经验。基本服务流程:了解闲置房屋或场地基本情况 ==》做出设计方案及预算 Continue reading 科学专题实训室创设服务(中小学校实验室规划设计-施工建设)

研学基地营地规划设计服务(含中小学生研学课程体系)

服务内容:研学营地基地的场地场景及课程体系规划设计(对现有研学资源进行诊断的基础上);研学+劳动教育实践融合性基地的课程体系、劳动文化场景及模型教具、研学劳动产品线及配套活动方案、沉浸式(角色扮演)通关活动方案等。为什么要创建研学旅行基地?你的旅游景区或休闲农业项目抓住了机遇吗?你们的研学产品开发的特色及重点是什么? Continue reading 研学基地营地规划设计服务(含中小学生研学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