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02.中小学劳动实践研学基地(第41/281篇)
- 创意农庄设计:童话世界般的底袋洞小屋
- 2017研学旅行 有收获也有困惑!
- 青少年研学活动:蚯蚓环保小卫士堆制盆栽有机肥 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 休闲农庄如何快速增设乡村自然教育体验内容?
- 什么是角色扮演沉浸式研学课程?这个产品有什么特色优势?
- 安徽省2018年认定的第三批研学旅行基地名单
- 长沙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营地)准入管理办法
- 全文:国家旅游局《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 江苏与安徽省:申报省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 地方政策: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
- 江西省《关于推进全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 》
- 研学:腊肠杂粮竹筒饭的手工做法
- 某中小学的乡村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 观鸟一日游研学活动教案(案例)
-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开发建设的重要性及设计要点
- 行走在农田中的课堂:暑期插秧(农耕体验)研学旅行活动纪实
- 福建省推出36个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
- 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困境与解决方法
- 研学导师:研学旅行课程如何设计更有特色?
- 研学旅行与休闲农业结合的产物:休闲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 产业+研学旅行基地的四种融合模式
- 武汉农业嘉年华规划建设项目2018年升级改造内容
- 农业+教育,我们能为孩子做什么?
- 研学旅行行业内外部现状及问题分析
- 研学旅行基本常识及各地研学旅行基地认证名单!
- 研学指导师证书:怎样获取研学旅行服务资格及持证上岗?
- 研学旅行课程化的难点在哪?如何突破研学的实质问题?
-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三个关注点:学什么?去哪儿?怎么做?
- 研学课程主题开发:武汉南京等地的研学旅行主题有哪些?
-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设计怎样分类?其特点又有哪些?
- 木工坊,无人机,3D打印…一次创客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纪实
- 鄂浙皖三省地研学游特色案例介绍
- 2019年浙江省有哪些教育部门认定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
- 一次脑洞大开的研学活动:香港金融践习研学项目
- 什么是休闲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如何打造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 农业科普教育:中小学校园与农业的碰撞(校园+农业科普教育怎么做)
- (研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规划建设服务
- 蚂蚁是地球上最早的农夫-300万年前蚂蚁与植物的共生关系
- 研学旅行:中小学(老师和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研学活动课程?
- 海南三亚市中小学生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挂牌-落地大茅远洋生态村!
- 为什么说研学旅行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 亲子研学实验:利用生活中随处可取的食材制作几个神奇的小实验
- 小学校园里的“本草园”:学习种植-收获-炮制中药材
- 江西九江:老屋农庄的一次农耕文化研学实践活动
- 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亲子农庄的选址有3个窍门,创业之初需了解!
- 视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职业体验内容及课程设计
- 3D视频:蜗牛的介绍-蜗牛研学知识
- 研学活动方案:倾听大树的心跳,感受生命的力量!
- 科普教育当从娃娃抓起:深圳通过科普条例,中小学逐步实行科教学分制
- 福州植物园自然宣教中心与东莞森林公园科普活动
- 学生走进植物园科普教育基地 开展七彩植物拼图活动
- 创客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的4个特点!4个年龄阶段的案例分享!
- 自然教育怎么做?这个马来西亚槟城的15亩小农场给出标准答案
- 一个小学生一暑假花10万 火爆的研学游到底是谁的“盛宴”?
- 研学攻略:家长如何带孩子进行研学旅行?
- “做活”农业科普!广州首个涉农孵化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成立
- 自然教育农场:小蜜蜂1日游研学课程
- 武汉江夏蜜蜂探索馆研学课程简介
- 线上教育“大逃杀”:逃离一线城市,奔往二三线城市
- 研学旅行中体验式学习评价标准是什么?亟待解决的3个问题是什么?
- 走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让绿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 素质教育:如何区分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不同?
- 物理化学研学课程(视频):干冰制造雾景的科学实验
- 校园南瓜节:让孩子乐翻天校园研学实践活动!
- 研学旅行课程在实践中都有哪些问题?
- 2019-2020国家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设立条件及申报流程
- 案例经验分享:某中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案例及校本实施经验
- 研学旅行的“风口”下,哪些农庄将是研学的最大赢家?
- 研学旅行基地:开发模式选对了,轻轻松松也能玩转研学旅行!
- 研学旅行疯长之下,专家学者齐聚巴中寻找“游而不研,游而不学”的破解答案
- 云南首届研学旅行发展高峰论坛:明日将在昆明举行
- 农旅研学基地的开发模式有哪些?
- 幼儿园自然教育与劳动素养环境创设及配套课程体系
- 校园劳动实践农场创建(生态农业+自然科学探索区室创设)
- 设计案例:怎样创建校园农场的蔬菜花园?
- 旅游景区如何合理开发研学旅行基地课程资源?
- 研学农场课程设计案例:果蔬农场的研学升级改造(框架方案)
- 校园新式研学农场:美化环境,实用还有劳动教育价值!
- 如何掌控好研学实践的品质关?如何有效评估研学课程的实施效果?
- 乡村研学:西湖龙井茶炒制方法
- 一个连年亏损的种植基地,升级成教育基地后,当年就扭亏为盈
- 劳动教育:到农园里,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 浙大“蘑菇”学者开课科普多彩菌菇世界:认蘑菇,种蘑菇,吃蘑菇
- 野营基地的新型房屋搭建:模块定制,快速安装,适合亲子游研学游
- 研学农场:五谷不分四体不勤?NO!这些小学生不但会种,还会画
- 劳动教育典型经验:注重实践,知行合一,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 长兴县小浦镇中心小学:每周一节劳动实践课堂,农事园里学农耕
- 疫情之后研学旅行遭遇尴尬,“两会”之后研学旅行能起步吗?
- 研学课程:不需太深奥,科普级的趣味农业知识即可点亮学生的探索欲望
- 我是小小蛋挞大师:记康桥公学溪月幼儿园食育课
- 13个亲子手工制作,益智而且有趣,材料简单也不花钱
- 揭秘国内三大知名研学旅游基地的研学课程
- 研学市场很乱!家长怎样给孩子选择研学出行?
- 研学产品与课程设计:湖南省研学课程主题介绍
- 研学旅行有几个痛点,这些难点一个个解决了才有希望
- 户外营地研学教育,让孩子体验不一样的成长
- 农业劳动实践基地:教育,从不止于书本!劳动教育,从不止于课堂!
- 案例:某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活动方案(含建设规划思路)
- 某小学科普劳动实践基地实施方案:目标任务,实施措施,领导机构…
- 劳动课回归中小学课堂!如何因地制宜落地生根,让劳动精神“流行”起来?
- 插秧种田:一次让孩子汗流浃背的劳动教育实践纪实
- 劳动教育新视角:以美的姿态感受,以美的场景体验,以美的文字表达
- 劳动教育的这些“硬核”要求咋落实?怎么做?怎么教?如何评?
- 终结形式化的劳动教育!广州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经验
- 南京市文旅局:重磅发布南京暑期研学旅游产品,涵盖幼儿园至大学生
- 怎样打造精品研学旅行基地?先看看这四个研学旅行典型案例
- “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有什么关系?怎样做到无缝融合对接?
- 富阳推广“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研学实践助添乡村振兴新动能
- 教育部: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与劳动实践教育,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
- 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落地有章可循,如何多方共同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 快乐种植,传统手工:九江市长虹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暑期实践活动
- 开心农场里的自然教育劳动实践课:新时代劳动教育有“泥土”还要“破土”
-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动手制作超好吃的海苔肉松饭团
- 青少年劳动教育迫在眉睫;老两口带孙女开荒种菜,一举两得
- 怎样有效培养孩子节约习惯?参加生活与生产劳动体验的方法可行吗?
- 农业科普研学:肥料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用途和特征?
- 带着传统农具穿越时空,去古代中国来一次农耕研学旅行!
- 2020中小学新学期第一天:节约粮食,热爱劳动成主题
- 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如何建?重庆市教委发布建设指南
- 如何让幼儿劳动教育与幼儿生活融为一体?
- 校园研学农场:用厨余垃圾制蚯蚓堆肥,用蚯蚓有机肥种草莓
- 洗菜理菜的劳动小技巧,小朋友这样做更”节约”
- 少年强则国强!多地教育部门推进体教融合“让孩子们跑起来”!
- 实施调查情况显示:中学开展劳动教育面临诸多难点和挑战
- 介绍一所幼儿园的自然教育与劳动课程,家长和孩子们超喜爱
- 工程项目劳动教育:幼儿跨领域综合教育的法宝
- 疫情之后这个营地今秋研学实践人数可达4万,一文看懂什么是研学
- 贵阳市召开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会!如何做好劳动教育要顶层设计?
- 热点!教育部等多部门:研学旅行收费将出新规,对研学旅行给予优惠政策
- 劳动教育:勤劳就一定能致富吗?
- 农庄和农业园如何申请研学基地?从这三个角度去做申报工作
- 四川一高校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创立“学生农场总公司” 体验创业全过程
- 宜春一乡村小学操场变花海,孩子们在花丛里参加劳动实践课
- 校园内的“趣味农场”:轮胎迷你田的养护;新农具的组装与体验
- 南京市新增一批学农基地,泉州市入选一批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 智慧农业科技进校园,“鱼菜共生”成为新劳动教育STEM研学范本
- 这个校园版“开心农场”很特别,学生自己设计,再动手耕种与收获
- 校园研学劳动教案:鬼脸花种在校园里,感受自然与思念
- 校园农场开辟种菜园地,应该怎样合理搭种利用有限土地?
- 没有科技馆博物馆,乡村学校科学教育如何突围?这所学校建了一座“百草园”
-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课程体系与实现路径(附实施案例)
- 农业劳动文化活动:农民乡村趣味运动会,粮食秋收与挑拣茶籽劳动竞赛
- 中小学劳动教育: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吗?会影响中高考总成绩吗?
- 2020年上海学生农村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哪些新探索?
- 以校园小菜园为例,中小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应该怎样规划建设?
- 校园小果园里种这几种果树,容易管理,还是学生研学和劳动实践题材
- 中国农民丰收节:“劳动美,丰收乐”活动让孩子感受农耕文化之美
- 实践活动案例:小学生开展“厉行节俭,我们行动”研学实践活动
- 重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劳动教育试验区是如何被评选的?
- 劳动教育活动组图:桂林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教育中心
- 上海两会布局长三角红色研学旅游,实验小学开展劳动研学实践达标活动
- 幼儿园开辟农耕教育小菜园,农场是劳动教育的最佳场所
- 这所高校开“烧饭劳动教育课”!网友:不愧是“华东吃饭大学”
- 实用资料合集:研学劳动教育基地规划建设及课程开发等(免费下载,2021精选)
- 植树添绿正当时,植树节孩子们体验劳动的快乐!
- 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甘肃临夏百场劳动技能大赛力挺乡村振兴
- 莫让劳动实践基地沦为“花瓶”,中小学校园农场内学生家长的身影
- 生物探索+劳技体验:亲手种一棵植物,北京中小学生植物栽培大赛启动
-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农事农耕实践会是最佳选择吗?
- 敲春锣,认农具,栽种苗:北京教学植物园与东莞麻涌二小开启“春耕节”
- 研学基地营地规划设计服务(含中小学生研学课程体系)
- 科学专题实训室创设服务(中小学校实验室规划设计-施工建设)
- 农田知行探春耕!银川市兴庆区第三小学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 庄稼地里的农耕文化丰收节:山东某小学的校外农耕实践活动
- 福建建宁县黄坊乡:一个乡镇的研学+乡村振兴创新模式
- 兆联公司《2021劳动教育与研学资料数据库》
- 这个有机农场4次转型升级,靠亲子科普教育活动提炼出全新盈利模式
- 新时代下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和策略有哪些?
- 安徽合肥市庐阳区:开展劳动教育优秀课例的交流展示
- 端午节,多地小学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传统节日里体验劳动的快乐
- 蚕桑主题劳动研学活动案例:弘扬传统文化,感悟养蚕劳动之乐
- 中国教育报:营造农业劳动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劳动课程,推动劳动教育实施
- 劳动教育主题班会案例:爱生活,爱劳动(讲故事及表演形式)
- 如何利用综合实践基地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
- 中小学研学劳动实践基地规划设计标准(兆联公司)
- 农村教育:有哪些可领取的补贴?有哪些困境和变化?
- 案例:某中小学创建校园劳动实践实训基地的资金申请报告
- 教育部答复函:关于鼓励大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课程的提案
- “旅游教育”新业态:眉山召开研学旅行大会,吐鲁番研学游走进乡村
- 江西南昌市印发《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如何理解其重要性?
-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新模式尝试:农耕文化体验受欢迎!
- 教育改革“双减政策”之下,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 2021新学期:实现劳动教育全覆盖,体力劳动与品质教育是重点!
- 劳动教育大热!劳动教育教师从哪里来?如何促进乡村振兴?
- 教育部印发文件:加强学生传统农业文化教育,加强耕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 研学旅行市场走俏,2021暑期研学游人数同比增长超6.5倍
- 劳动教育为何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 耕读教育:是身心一体的全生命教育,是我国农业大学改革突破的方向
- 大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实践: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和当地农民一起流汗
- 农场,果园,花园,小厨,集市…上海这所小学的特色劳动实践园地收获满满!
- 渭南临渭区与邯郸峰峰矿区:开发特色资源,做实国防教育+劳动教育
- 劳动故事:劳动伴我成长,劳动是最好的锻炼!
- 怀化立德国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授牌开营,将青少年国防教育常态化
- 五年级国防教育和劳动教育研学活动纪实:童心向党,强国有我
- 研学新风口:教育部启动国防教育案例遴选,截止2022年11月25日
- 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部启动首批千所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 雅安市荥经县:着力打造国内田野自然教育体系第一县
- 中小学劳动课“独立出来是好事!但要做到不折不扣落地落实才是关键
- 广东发布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及课程设计指引,陕西启动基地申报工作
- 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探究:学生教师调查与对策思考
- 既有“劳动”又有“教育”,博山中学与春城红菱校区的劳动教育擂台赛
- 人社部拟发布18个新职业:研学旅行指导师与民宿管家在列
- 山东山西开展研学旅行创新设计大赛,福州推出好年华聚福州研学活动
- 安徽召开乡村旅游工作推进会,吉林组建省级研学旅行协会
- 中小学(青少年)烘焙研学劳动课程实训室之必备工具材料
- 研学旅游市场分析:市场概况,群体对象情况及市场细分类型
- 黑龙江开办主题自然教育实践活动,只有耕地健康我们人类才会健康
- 四川发布3项自然教育标准,广东建成开放20个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
- 小学里的养殖园:学生通过德育“货币”,把校园的小动物领回家
- 农旅教融合:推动研学旅行工作与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发展
- 中小学劳动教育周活动方案范例,采取有趣的劳动竞赛形式
- 陕西举办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青海印发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指南
- 文旅游部开展研学旅游专项培训,研学旅行指导师纳入国家新职业行列
- 托底养活教育:与劳动教育不谋而合,为其他教育托底铺路
- 福建:鼓励中小学生开展暑假研学实践,专项措施促推民宿发展
- 劳育经验交流:广东38所职院同台共话劳动教育基地亮点
- 教育部招募退休教师前往农村学校工作,农村学校如何保留乡土味?
- 洛阳致力于剧本杀文旅项目建设,湖南开展“地质公园研学游”推介活动
- 农博研学,地学研学,品质研学…四川探索研学旅行的经验之谈
- 青岛启动2022年研学旅游节,安徽启动2022游红色大别山活动
- 河南周口开启大学生暑期研学活动,湖南桃江再添一个研学基地
- 边学边玩新模式:今年暑期广州宝爸宝妈群里“剧本杀”突成热词
- 广州发布70组研学体验课程,附7个研学游课程案例
- 开圳挖渠,修建筒车,体验农耕农具…走进国贸研学竹坝基地
- 生态农庄里的农业科普实践园:见识农科,感悟生态,体验学农劳动
- 校园农场:选择有机农业种植模式还是选择水培模式为好?
- 校园农场:开垦农场时土壤如何消毒?怎样改良培肥变成熟土?
- 山东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关于基层学校农耕文化的继承传播
- 新华日报:耕读创造性劳动,让“创新力”成为劳动教育的“生命力”
- 湖北英山县夏季乡村清凉游精品线路:四季花海景区,童玩谷生态园…
- 海南研学游:是景区也是课堂,是旅游更是教育
- 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20212年认定6家,2022年认定40家
- 如何让中小学劳动教育以更有趣更具创新探究的方式打开?
- 供销社恢复重建与创新发展,多地打造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
- 视频:劳动课成中小学独立课程,各地多校开展校园劳动实践课
- 杭州富阳区成立研学旅行产业联盟,安阳评选十佳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
- 政策答疑:2022年新实施的农村中小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耕读教育是劳动教育的有效方式
- 视频:田间自然教育基地的一次劳动实践活动,劳动工具大揭秘
- 农林教育创新发展:改进耕读教育,推动课程改革,建设实践基地
- 全国首届自然教育文创设计大赛启动,为什么需要自然教育?
- 幼儿园课程:小朋友学习鸡蛋孵化小鸡,鸡妈妈和小鸡一起玩游戏
- 博物馆研学课程:打破“参观+引导+答题”模式,创新沉浸式跨界整合模式
- 沈丘县乡村旅游研学基地建设正式动工,澄城县举行非遗主题研学活动
- 培养传统文化薪火传承人,重庆2023拟建35所乡村“复兴少年宫”
- 疫后春来旅游产业快速复苏!黄山市立标杆按下研学旅行“快进键”
- 乡村研学基地设计:做到这几点,让农村闲置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
- 40年前的上山下乡农业生产劳动VS近年实施的新时代劳动教育
- 2023年研学活动升温,这家研学基地的研学预订已排到4月底
- 广东公布第2批南粤森林生态人家名单,上海蒙山中学开启一场“寻鸟之旅”
- 广东启动第4届粤港澳自然观察大赛,玉川小学开展森防知识进校园活动
- 后疫情之下各地劳动教育活动展开,其意义都列在这里了
- 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科普研学活动走进自然保护区与湿地公园
- 研学市场乱象:收费随意,游而不学,安全隐患,服务缺失
- 山东拟建200个省级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并创建一批示范基地
- 根据我国主食文化背景,大米主题研学课程开发方向有哪些?
- 如何编写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项目选设,内容设计及考评
- 广州拟建16个自然教育基地,陕西省各地迎来自然教育热潮
- 暑期全国各地研学游迎来热潮,教育部严查以研学旅行名义开展培训
- 探究新模式:将中小学自然教育过程融入到科学教育之中
- 挖掘研学资源:贵阳教育局推介14条精品研学实践活动路线
- 甘肃:举办2023研学旅行大会,发布研学旅行10大主题百条线路
- 稻米的生长周期研学素材:稻米种子的一次奇特地球之旅
- 吉林举行研学旅行基地课程设计大赛活动,湖北拟建文旅推介官工作室
- 制定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案例演示:基本内容有哪些?
- 2024劳动教育新闻:唐山新增5家实践基地,上海与苏州举行特色活动
- 福建部署2024年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江西开展全省劳动教育展示月活动
- 劳动教育:西夏区“1+4+X”模式激活农业基因,家校共绘素质教育蓝图
- 从2024霜降到丰收:劳动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与传承
- 从农场到课堂:转型劳动教育基地,探索农业教育新蓝海
- 从传统农业到教育新宠:揭秘劳动教育基地的商业价值与成功秘诀
- 走进萍乡劳动教育农场:探索劳动教育的无限可能
- 研学旅游产品的要素与特性分析
- 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策略
- 如何创建和申报”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 亲子研学农园设计与农业科普基地规划
-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蚯蚓和鱼食物链生态演示课件
- 春季挖野菜吃野菜亲子研学游活动
- 解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 我国中小学实践基地发展特点及建设模式
- 在研中游 在旅中学:中国研学旅行联盟正式成立
2016年9月,教育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当今时代发展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从根本上回答了“立什么德、育什么人”的问题。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归根结底需要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来实现,课程化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生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契合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题要义,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路径。
1、研学旅行: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研学旅行的课程化嵌入
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在旅行过程中以增进技艺、增长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是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方式。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由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国家在研学旅行领域不断释放政策红利。
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纲要》明确要求“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2014年8月,《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千意见》首次明确研学旅行要纳人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支持研学旅行发展,把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范畴”。
2016 年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在工作要点中将加强研学旅行工作、建设研学旅行试验区和建立研学旅行统筹协调机制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并将之作为“坚持创新发展、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举措。
同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颁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人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
至此,研学旅行由原先的“校外活动”上升到“校内课程”,实现了课程化嵌入学校教育的飞跃。
(二)研学旅行的课程定位
从形式上看,研学旅行是“研学”与“旅行”的合成,而实质上,研学旅行是教育与旅游的一次亲密接触,是两者深度跨界融合的产物。研学旅行通过旅行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让学生在直面现实社会生活、感悟自然万物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研学旅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要做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实现育全人的价值追求,就必须课程化。而课程化研学旅行实质上是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生长点,旨在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眼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指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还打通了儿童与生活世界的屏障,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人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即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的简称,它本身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模块。课程化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质。有研究认为,
“研学旅行的主体具有自主性、内容具有开放性、方法具有探究性、取向具有实践性,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征不谋而合”。
具体来说,课程化研学旅行强调学生在行动中探索世界,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自然空间中去体验和感悟,是达成学生知识转化和情感升华的基本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的基础上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其精神实质是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而研学旅行是让学生走出课堂物理空间的束缚,走进更加广阔的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并在与自然和社会的交往互动中获取成长的养分。
因此,研学旅行不仅能有效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价值,而且在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研学旅行契合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题要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领域,具体划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十八个细目要点。
而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倡实践、探究、合作、反思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经验的整合,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独特价值。
(一) 研学旅行夯实学生文化基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指出:文化基础重在强调学生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文化基础夯实的着力点体现在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大核心素养上。
研学旅行是通过组织学生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相对封闭的校园,走进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去了解、感受乡土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等。通过活动,让学生能在旅行的过程中陶治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中小学生的人文底蕴。
此外,研学旅行中的“研学”,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通过旅行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品质得以彰显和提升。
(二) 研学旅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学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 有生活品质的人,从而成就精彩人生。学生自主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依托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大核心素养的培育来完成。
研学旅行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倡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生活来获得教育。正如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混的人是死人。”
字里行间透视出生活与教育及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是基于生活并为人的健康生活和意义生存护航的。
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鲜活的生活中去,通过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我约束等自主方式开展学习,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及健全人格的修习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学习方式上,学生摆脱了纯粹书本学习的束缚,学习伴随着活动自然进行,自然世界的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五彩缤纷内在地驱动着学生去探究、追问,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自主学习占据主导,此时,学生的学习超越了学会的层面,走向会学、乐学的更高境地。可以说研学旅行很好地契合了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的主题要义。
(三)研学旅行推动学生社会参与
社会参与重在强调学生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学生社会参与集中体现在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大核心素养上。
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山水游览、文化体验、民俗体验等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对祖国文化、传统和山水的热爱,激发其爱国、爱乡情怀。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言,
“研学旅行是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是拓展学生视野、增进学识、锤炼意识的好举措,也是让学生了解认识祖国的魅力山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好方式”。”
学生通过研学旅行,瞻仰革命圣地,考察社会民情,走进博物馆、博览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体会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了解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研学旅行中的所闻所见能够深深鼓舞学生的斗志,激励学生担当责任。同时, 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可以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应对各种挑战,在问题解决中不断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3、通过研学旅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路径
秉承学校“育人要活动化、活动要课程化”的理念,基于研学旅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可通过资源整合、教学改进及管理创新等路径来达成。
(一) 资源整合:主题统整多学科课程资源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界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多维度的,涉及人文、科学、生活、实践等多方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无论是学校课堂教学还是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设立明确的主题。课程化研学旅行既是门课程,也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兼具知识传授和实践创新的双重任务。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可通过创设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主题鲜明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熏陶和发展。
比如,创设提高学生文化基础的主题,可通过设计专门的文化路线,包括参观博物馆、古城、古镇、历史遗址等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景点,让学生以史为鉴、以人为鉴,知兴替、明得失,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人文素养,汲取历史文化中的知识和智慧。
为此,要打破现有的文本常规格局,围绕主题整合多学科课程资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资源整合应当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学生不只是“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懂”,不仅要让其“知”,更重要的是促进其“智”的发展。尽管现在的教材越来越精致,内容越来越充实,课堂教学形态也趋向多样化,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可借助研学旅行的特殊性和趣味性,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和延伸学生的课堂学习,在学习内容中融人多学科、多领域、多视角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多样化、多渠道、多方面地汲取知识、经验,发展能力。可见,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不再是一些简单的、既定的、被完全安排的学科(科目),而应该是走出固定的教室空间,丰富教材内容,将学科综合化、学习内容实践化。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必须面向所有学生、面向独立的个体,关注他们发展的可能性与潜在性,为他们提供不同的观点,让他们有机会亲身感受书本之外存在的现实生活世界。整合多学科、多领域的课程资源,结合研学旅行的实践性,使课程呈现多元化的形态,为学生提供立体的学习空间和真实可触的学习内容。实现这一课程开发目标的前提是教师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发展种跨越边界的策略,即以跨学科、跨文化的课程内容与组织来容纳多重叙事与文化差异。
此外,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还需要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研学旅行可以将文化熏陶与知识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实施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育规律,注重知识性、科学性、文化性以及趣味性,将区域特色文化有机融入到活动教学中,突出活动的教育目的和学生,成长指向,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文化熏陶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研学旅行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妥善安排,将自然文化、社会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起来,充分挖掘文化的内隐性和旅行的趣味性,让学生素养在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发展,使学生可以感受、吸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课程文化,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内化。
(二)教学改进:革新传统学习方式和课堂形态
研学旅行革新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课堂形态,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研学旅行超越了学校、教室、教材的局限,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向自然和社会延伸,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融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研学旅行可以有效整合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内置于活动准备和实施过程中。
比如,在研学旅行活动开展之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选择研学的路线、研制活动方案以及制定各项预案等前期工作皆有学生自主完成。
在研学旅行过程中,面对陌生的环境及各种情境性问题,要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发挥学生团队的力量,群策群力,集体攻关,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有力地提升。
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有助于变革课堂形态,实现从“生本课堂”向“自本课堂”的转型。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化研学旅行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学生个体,它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将课堂形态自由化、自主化,印证了由“生本”走向“自本”的发展趋向。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校或教师可以利用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主题教学活动,为学生个体的发展营造氛围,给个体提供塑造自己的机会,提供认识自我、治理自我的际遇,实现符号化、抽象化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具体化、灵动化的学生个体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整合。
学习方式和课堂形态的变革也彰显着研学旅行突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一旨趣。研学旅行恰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突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交流的平台。研学旅行是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知识的融合,将部分弥补传统学校教育分科学习带来的弊端,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活动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要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研学活动,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尝试解决旅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但要注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三)管理创新: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
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课程形式,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必然内含新的理念、新的育人目标。研学旅行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是学生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育过程中,
要灵活运用研学旅行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习和工作;
启发学生在“做中用,用中学”,从而形成运用、解决、生成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主意识,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一方面,转变学生的角色定位。基于研学旅行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就必须变革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将固定的一套学校管理模式直接运用于研学旅行上,而是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要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需要转变学生的角色定位,由过去教学中的被管理者、被领导者成长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或领导者,做到管理自己、领导别人。
研学旅行应区别于传统的学生旅游活动,在旅行过程中,要突破教师或导游带队领导的形式,更多地赋予学生自主管理的权限,激发学生的领导意识、自主管理意识,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设计旅游路线、组织团队活动,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当然,学生角色的转变要建立在学生自信、可为的基础之上。在研学旅行活动中,要关注每位学生,要增强学生的团队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挥所长、贡献力量、提升自信。要让学生感受到研学旅行带给自己的成长,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自信,以此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
另一方面, 教师要实施转型领导。转型领导又称为转化型领导、超越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伯恩斯提出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阐释。
转型领导是一种强调道德维度的领导类型,强调用高级需要来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注重挖掘人们的潜在动机,激发人们的内部驱动,建立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机制。
在研学旅行中实施转型领导,即在满足学生低级需要的基础上发展并利用其高级需要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保证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通过鼓舞、刺激、关怀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内在需求。学生的动机反映其自身的意识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外在行为。在研学旅行中实施转型领导,要转变学生动机,由受外部驱动转向内部驱动,自主、自动地参与到活动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凸显他们自主管理的意识,用正向价值观引导他们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