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次发布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安徽部署2023年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本文隶属:种业农机肥料农药-农资(第73/82篇)

国家首次发布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2023-03-01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重点推介10种农作物、241个优良品种,旨在加快推广应用步伐,促进大面积生产单产水平提升。

国家首次发布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安徽部署2023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该目录从当前农业生产紧迫需求出发,聚焦“米袋子”(水稻、小麦、玉米)、“油瓶子”(大豆、油菜、花生)、“菜篮子”(马铃薯、大白菜、结球甘蓝)及重要战略农产品(棉花),按照品种推广应用规律,将推广品种划分为骨干型、成长型、苗头型和特专型等四种类型,推出较为完整、递次推进的品种推广梯队,引导推动品种更新换代。此次共推介水稻品种36个、小麦品种29个、玉米品种32个、大豆品种22个、油菜品种26个、花生品种22个、棉花品种13个、马铃薯品种20个、大白菜品种21个、结球甘蓝品种20个,涉及骨干型品种80个、成长型品种66个、苗头型品种64个、特专型品种31个。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通过严格品种审定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加快解决品种同质化问题,2022年国家级品种审定数量由快速增长开始转向平稳回落,水稻品种审定通过率26%,下降了15个百分点,玉米品种审定通过率23%,下降了38个百分点。同时,依托开展品种展示评价、遴选推介优良品种,定期编制发布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帮助指导农民科学选种、正确用种,强化品种推广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推动品种更新换代。

安徽部署2023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近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坚决查处一批农资领域违法案件,依法严惩一批不法分子,销毁一批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曝光一批制假售假典型案件。同时,逐步探索建立农资违法失信黑名单制度。

《方案》要求,紧盯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对近年来在国家和省级抽查中暴露问题较多、新闻媒体曝光较多、投诉举报较多,农资下乡“忽悠团”和流窜式上门推销假劣农资较多的地区开展重点整治。

国家首次发布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安徽部署2023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迅速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行动,重点围绕肥料、种子、农药等春耕急需必备物资,迅速开展春季巡查检查,通过拉网排查、飞行检查、暗查暗访等多方式多途径查找问题隐患。

强化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将多次抽检不合格、群众投诉举报多、问题突出的生产经营主体和产品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扩大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种类、批次,及时发布农资消费警示信。

严打非法生产经营行为,查处一批跨地区、“忽悠团”流动兜售、影响恶劣等大案要案,彻底斩断背后利益链条,保障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科学运用好现有的信息化监管平台,建立健全种子、农药、兽药等农资产品电子追溯制度,完善包装、标签二维码标识制度,有效提升农资监管信息化水平。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及“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多种渠道全方位宣传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普及涉农法律法规和农资打假维权知识,推广安全用药和绿色防控技术,深入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肥料、兽药,提高识假辨假和依法维权能力。

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经理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和“3·15”活动等,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普法宣传、维权等工作。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推介活动。充分发挥“12315”“12316”便民公益服务热线、网络举报信箱作用,鼓励农民对假劣农资线索进行举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农资打假工作。

按照《方案》安排,3-5月,组织开展春耕农资巡查检查,集中开展打击假劣农资违法违规行为。启动全省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推介活动。4-11月,组织开展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公布抽查结果。积极组织开展农资打假市际互查、部门联动、跨区联动、检打联动等。5-8月,开展农资打假夏季专项治理行动。9-12月,开展农资打假秋冬季百日行动。召开农资打假省级联席会议,适时公布一批农资违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