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施工创建地图

本文隶属:06.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第133/209篇)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钱娟)】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蓝图,明确施工图。根据部署,我省将分类、梯次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抓好1个示范市、14个示范县、13个重点帮扶县和若干示范村、重点帮扶村,将长沙纳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市。

湖南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施工创建地图

基础优势:675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脱颖而出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十三五”期间,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著进步,乡村社会治理显著加强,农业农村改革进程显著加快,为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一组数据可见一斑,“十三五”期间,全省水稻、油菜面积均稳居全国第1位,“优质湘猪工程”加快推进,生猪出栏量位居全国前列。十大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蓬勃发展,“一县一特、一特一片”基本成型,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4万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511.96亿元,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240亿元,居全国第6位。

“六大强农”行动深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农户比重达31%,居全国第3位;家庭农场19.4万家,居全国第5位;农业、工业、文旅等60个特色产业小镇发展加速,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产品加工值达到1.86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

全省68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2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85元,年均增长8.67%,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绝对值居全国12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由2.62缩小到2.51。

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抓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农村改厕“首厕过关制”模式在全国推介,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6757个。

移风易俗深入开展,“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基本建立并发挥作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村镇扩面提质,县级以上文明乡(镇)村数量达到乡(镇)村总数的50%。

形势研判:一以贯之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一系列机遇、挑战。

业内人士介绍,规划为“十四五”时期全省“三农”工作把舵定向。根据部署,“十四五”期间,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我省将一以贯之发展精细农业,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加快提升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重要支撑。

目标路径: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实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工程,实施精细农业发展工程,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农民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湘赣边等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程,实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实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农业农村改革重点工程……规划出台一揽子计划。

预计到2025年,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取得重要进展,在中部地区率先基本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初步形成以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农民全面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初步形成以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现代化。

农业供给质量持续升级。粮食、肉类、食用油等主要农产品产出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全链条打造粮食、畜禽、蔬菜、茶叶、油菜、油茶、水产、水果中药材、竹木等10个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和一批百亿现代农业产业园、十亿农业产业强镇,构建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乡村产业体系。

农业生产力水平持续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加快推进,实现农业经济运行监测与乡村治理“一张网”、全省乡村振兴指挥调度“一张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覆盖率稳步增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较快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覆盖小农户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巩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90%左右。农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有效保障。农村交通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农村客运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基本普及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农村公共服务持续提质。实现乡村公共服务 “一门式”全覆盖。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不断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有机衔接,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医疗卫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便民医疗机构实现建制村全覆盖。群众文体活动普遍开展,民俗传统文体活动得到传承保护。农村养老机制基本健全,孤寡老人、失独老人、残疾人和特殊困难家庭老人实现应养尽养。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有效治理,有条件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稳步提高,乱倒乱排得到管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厕所粪污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村容村貌整体提升,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乡村治理能力持续强化。村级自治民主化、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法治建设不断深入,乡村基本法律服务体系、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农村居民文明素养显著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入。乡风文明建设实现制度化、常态化,移风易俗成为广大农民自觉行动,基本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的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化拓展,以县域为单元,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县乡村三级组织架构。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健全功能覆盖到村的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力争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农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高素质农民培育扩面提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民联结更加紧密,辐射带动农民发展能力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更加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农业科技水平和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农村总体基本实现现代化,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同步实现均等化,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具有湖湘特色乡村风貌基本形成。农民基本实现现代化,农村劳动力普遍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共同富裕机制基本构建,相对贫困全面缓解,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为充实。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振兴蓝图成为美好现实,现代化新湖南的愿景在乡村同步实现。

来源:长沙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