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及创建标准

本文隶属:K12劳动教育课程教案(第62/86篇)

早在2019年9月,石家庄市决定在全市开展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并发布了《关于开展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石家庄教育局思想政治教育处)。石家庄市教育局将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在全市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在全市创建10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带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深入开展。决定建立“石家庄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面向全市招募讲师团成员,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科学有序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有效的家校沟通,促进家校共育。成立石家庄市家长学校,指导各县(市、区)家长学校工作。成立“石家庄市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承担全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服务和培训等工作。

案例: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重点内容及创建标准

一、重要意义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体脑结合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必须接受的教育和必须修习的重要课程。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统筹规划,周密谋划,稳步实施,以创建劳动教育示范学校为契机,打造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二、目的要求

(一)总体目标

开展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目的是让劳动教育契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劳动的教育”强化其他四育,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效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

(二)具体目标

市教育局将用3年左右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在全市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在全市创建10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带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通过劳动教育示范校创建,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劳动教育为重要切入口,打造成熟的第三课堂架构,在全区(县市)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在全区(县市)创建XXX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带动全区(县市)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三)工作任务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知识、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技术、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小学阶段重在体验劳动,引导学生在日常化的劳动实践锻炼和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中初步体验劳动的价值,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中学阶段重在认识劳动,引导学生在思想政治类课程学习、劳动技术类课程学习,以及各种研学实践、社会公益服务、职业参观活动中初步认识劳动的基本分工、社会价值、主要形态,初步掌握通用劳动技术。大学阶段重在理解劳动,爱劳动、会劳动,“明劳动之理”,深入理解劳动的本质规定、劳动的创造价值、劳动的普遍意义,劳动作为人类本质活动的基本规律,由衷认可并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四)创建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

三、重点内容

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劳动实践教育进行整体设计,探索形成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机制健全的学校劳动教育体系。要在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化、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经常化、社会实践多样化、拓宽校内外劳动实践途径等某方面做出有益探索,形成一定经验。

(一)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科学确定各阶段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人成长、家庭生活、职业体验、就业创业等需要。结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与实践应用。

1.开足开好校内劳动课程。在义务教育学校与普通高中每周开设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在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课程。

2.强化学科教学实践应用。各学校要引导学生在多种情境下正确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将社会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开发开设实践类选修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充分结合本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种植、非遗、志愿服务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和中职类学校、市属高校应结合本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发丰富的劳动技能类选修课程。

(二)注重学科教学渗透

坚持以人为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理念,系统加强劳动教育。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有条件的学校要开展校园种植,石家庄市中小学研学基地可免费为学校提供场地支持建立学校种植园。

2.大力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木工制作、物品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烹调烹饪、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

3.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自觉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

(三)健全家校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形成劳动育人合力。学校与家庭积极配合,共同实施劳动教育工作。

1.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积极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2.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做饭、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3.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密切家校联系,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拓宽校外劳动实践途径

1.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2.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

3.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

4.积极推进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四、示范学校创建标准

(一)规划科学。学校劳动教育规划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奉献社会。(10分)

(二)内容丰富。结合学生生活成长环境的变化,更新劳动教育观念,拓宽劳动实践渠道,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改进劳动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20分)

(三)注重合力。能够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综合利用城乡、行业企业、高等院校等各种劳动资源,为开展劳动教育创造良好条件。(10分)

(四)机制成熟。根据地域和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劳动教育实效,切实提高劳动教育水平。(20分)

(五)课程完备。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方案,中小学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也可根据需要集中授课),统筹综合实践活动、技术、社会实践等相关课程,根据各学段特点在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10分)

(六)制度健全。完善劳动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加强劳动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安全预案等方面的工作制度。(10分)

(七)保障师资。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劳动育人意识和专业化水平。(10分)

(八)实效突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1年以上,在区域内较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产生积极作用,教师广泛参与相关工作,多数学生身心发展得到有益帮助,全体师生和学生家长对劳动教育工作评价良好。(10分)

五、示范学校创建要求

(一)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市属高校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有序推进,确保顺利开展。

(二)各学校要按照创建标准积极创建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到2019年底,按照创建标准要求,达到90分以上的学校可填写《石家庄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申报表》(见附件),同时将本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情况形成2000字左右的总结材料,将两份材料加盖单位公章,书面报送至主管教育部门。每个县(市、区)推荐不超过2个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直属学校可直接申报。各单位于2019年12月31日前将材料报送至市教育局212室,电子版材料发至邮箱xtc212@163.com。

(三)市教育局将对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实行动态管理,积极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和经验示范功能,不断积累经验、物化成果、凝练特色,拓宽劳动实践渠道,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改进劳动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创新创造,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