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小学校园劳动实践研学活动如何开展?怎样升级改进?

本文隶属:K12劳动教育课程教案(第8/86篇)

自从接触校园(屋顶农场与生物科学实验室)的劳动教育实践研学活动以后,我真的是被深深吸引。想想之前还真没有对什么东西这么痴迷过,对,就是痴迷,终于体会到每天被梦想叫醒的感觉!

劳动教育 生物实践研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的绝佳途径。以酿造葡萄酒为例,你不亲自去做,永远体会不到葡萄酒分层后琥珀般的光泽,酵母菌发酵一串串的气泡和伴随着的啪啪的声音。也只有这个时候,才真正理解发酵,才是真正自己的知识,给学生讲课才是有底气的。当学生感到老师对所教的学科充满兴趣和热情,孜孜以求去钻研的时候,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本学科的魅力,才会有浓厚的兴趣。

案例:中小学校园劳动实践研学活动如何开展?怎样升级改进?

校园生物实践研学活动如何开展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哪些课题适合来做劳动教育 生物实践研学活动?具体的活动又怎样去开展?这些研学活动怎样促进教学和学生发展?通过我们的学习、思考和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实验。

首先我们可以把教材上的实验,尤其是一些演示实验如蚂蚁食性的探究、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心脏的结构、长骨及关节的结构、观察鸡翅、葡萄酒、泡菜、酸奶的制作等做成实践活动。有的拍成微课在课堂播放,有的做成演示的材料或者模型。可谓一举多得:一方面直接服务于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加强了体验式的教学,显著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创意创新。

除了教材上的实验,还可以开展一些创意创新的活动。这些活动因为自己设计,可以将活动进行的延伸和学科交叉。比如“叶脉书签的制作和售卖”,这个活动我们综合了生物、化学、美术,甚至语文等科目,融合了创意、创新,甚至创业的元素。既锻炼提高了学生创意、创新的能力,又体验生活之美,培养了有趣的灵魂(有道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售卖的环节,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与创业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还有“植树节的创意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更直接体现了对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

3、生物实践。

主要依托学校的屋顶农场/花园和实验室,进行动植物的养殖与观察。

这些活动注意的是长期性,另外要做好记录,并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比如“白菜和香菜的种植体验”的活动,从播种到收获,我们进行了长达三个多月的观察和记录。围绕这个活动思考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种子埋得深浅问题,种子萌发问题(有学生就留意到胚轴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植物根尖结构,植物生长速度问题,间苗和施肥,害虫的防治等等,同时也学到了基本的蔬菜种植技能。通过一些动物的饲养,我们观察和探究了鱼的形态、呼吸及生长环境,节肢动物(如螃蟹、虾)、爬行动物(如乌龟)等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观察等等。通过采摘山楂并制作糖葫芦的活动,渗透了劳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了劳动的快乐。

除此之外,这些活动还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抓手。比如,观察植物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看鱼儿自由自在的在水中游来游去,那种欣欣向荣的希望,对生命的直观感受,是任何课堂都教授不了的。

4、科学探究

做一些像“蚜虫的观察与防治”等力所能及科学小探究。这样的活动一是要力求规范,注意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二是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比如渗透现代农业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5、微课拍摄

依托学生活动进行微课拍摄,更加新颖,学生也会更加喜欢。

6、参观研学

这些活动是学生开拓眼界,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绝佳途径。

案例:中小学校园劳动实践研学活动如何开展?怎样升级改进?

校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与改进

1、继续带着学生摸索尝试,实现生物实践活动的长期化、系统化、规范化。长期化基本实现,社团纳新、退出机制逐渐完善,具备了一定的稳定性和成长性。系统化也正在逐步形成,比如我们有了较为固定的活动时间,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形成了不同的分工和合作,并筛选出了适于不同学段,不同时间的实践活动,制定了活动时间线。规范化正在摸索之中,希望能够有更规范的指导,更规范有效的活动,更创新的活动,更规范的社团组织形式。

2、参加一些比赛。包括微课大赛,还有一些小科技类比赛,比如前几天我们参加的B站《科学三分钟》活动,学生很有自己做了一把科研的感觉。

3、写一些东西(不敢说写书),比如一些科研小论文、校本教材等。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研究的水平。

4、打造一批经典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拍一些视频,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实验视频、微课等。建成课程资源,并作为科普资料库,逐渐形成系统和规模,逐步提高水平,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案例:中小学校园劳动实践研学活动如何开展?怎样升级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