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孩子的科学课:科学家网红直播公益课科普动物知识

本文隶属:03.亲子农业开发专题(第57/182篇)

在由北京网络文化协会指导、陌陌科技主办的“给乡村孩子的科学课”直播公益课上,科学家“网红”张劲硕在公益直播间里,给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150多所学校的数万名乡村孩子,讲起了动物科普知识。

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被误解的动物知识,在张劲硕的课上,还原出了本来面目。张劲硕用生动幽默的讲解,让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叹,“哇,竟然是这样的!”

科学家“网红”陌陌直播公益课科普动物知识

2017年,一张北京自然博物馆发布的张劲硕与东非黑白疣猴的合照上,标注了“(左一)”让读者便于区分,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总监张劲硕,成了科学家“网红”。

作为科学家和职业科普人,张劲硕曾多次带着孩子们进行野外考察,在他看来,“找到更多有趣的科普方式,影响更多的人,这是我的目标。”

给乡村孩子做科普,张劲硕更注重贴近性和知识性。在主题为“我们弄错了的动物知识”的公益课上,他选了近十个人们时常弄错的动物知识点进行讲解。

这些知识点,很多都贴近乡村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世界本无害虫”讲的是“害虫”只是人类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并没有绝对有害的虫类;在很多畅销书中出现的“羚羊飞渡”,在自然界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等等。

世界上本无害虫和益虫之分。自然界是有其生物链的,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烧荒烧茅草,森林破坏了,昆虫的生物链断了,它们无食物可吃,便开始吃农作物,于是在人的眼里它们就成了害虫。世界上控制虫害通行的办法是用药物控制,但有副作用。一是对农作物生长有影响,二是对其他昆虫有杀伤力,而昆虫在世界上也有生存的权利。利用得好,生物链可以相续相接。

科学家“网红”陌陌直播公益课科普动物知识

借助直播的即时互动性,喜爱动物的孩子们得以和专家学者沟通交流和请教。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大泉沟中心小学的同学,在提问环节向张劲硕发问,我们常说“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是动物的感恩表现,这是自然本能,还是动物的真情实感?

“通过这些问题,能看出我们乡村的小朋友平时对于动物有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在知识层面就需要有人带领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张劲硕表示,通过直播公益课给乡村孩子们讲课,是科普人的业务和职责。

在课程的最后,张劲硕通过讲解动物知识,启发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尽不信书,则又如无书;不尽信书,斯为中道也。”

短短40分钟的公益直播课,给平时很少接受到系统科普教育的乡村孩子们,打开了一道知识的大门。

湖南邵阳虎形山九年一贯制学校奉远花老师说,虽然学校的自然课也涉及到动物,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是书本上的枯燥知识,通过公益直播课上专家学者的讲解,孩子们更能爱上动物。

不仅孩子们在学习科学知识,老师们也在学习授课方式。奉远花说,专家学者的授课方式生动有趣,让学校的老师们开了眼界,“老师们都在研究学习,怎么把科普知识讲好”。

直播公益课利用移动直播的新技术,把一线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科普资源以一种非常高效、便捷的方式带到乡村课堂。

据介绍,“给乡村孩子的科学课”直播公益课由北京网络文化协会指导、陌陌科技主办。直播公益课邀请到中国科技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国家动物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等知名科学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借助互联网直播技术,给乡村孩子带来10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教育课,开启“科学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