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江县:规划师下乡 为乡村“蝶变”绘蓝图【视频】
【农业状况】改革开放前,庐江虽是个农业县,但农业生产总值只有19790万元(现行价,下同)。到2017年底,全县农业生产总值达86.3亿元,是改革开放前1978年的43.6倍。其中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值分别较1978年增长了13倍、21倍和346倍。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2017年,全县粮食总产88.24万吨,创历史新高,较1978年增长2.45倍;棉花总产0.4万吨,较1978年增长2.22倍;油料总产2.37万吨,增长1.22倍;水果总产40682吨,增长28.96倍;肉类总产4.52万吨,增长1.98倍;水产品总产5.7万吨,增长41.14倍。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有了充足保障,凭票购买农副产品将永远不复存在,大米、肉蛋、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充裕,价格平稳。2004年-2014年期间,九获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1年,赴人民大会堂参会县领导,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由以前粮油种植的“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家一户承包经营逐步被适度规模生产所取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一是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9家,其中省级17家、市级92家、县级80家。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96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99.7亿元。二是农业品牌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到2017年底,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分别达38个、81个和57个,“三品” 认证农产品基地面积54万亩,总产量25.6万吨,产值达30亿,占全县农业总产值30%。海神黄酒、圣运面条获中国驰名商标,巢湖麻鸭、金坝芹芽、黄陂湖河蟹、田源花香藕、白云春毫茶叶、杨柳荸荠先后获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三是农业规模化经支部营水平不断提升。扎实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截止2017年底,全县流转耕地84.4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5.3%。大力开展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截止2017年底,全县生猪、肉禽、蛋禽规模化养殖量分别为16.3万头、400万只、113万只,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为54%;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面积3.53万亩,占全县水产养殖面积17.7%。四是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不断扩大。全县建成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2个,总面积达20.8万亩;获批部省级以上畜禽规模标准化养殖场7个,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场22个;创建省级以上蔬菜标准园5个,建立荸荠、莲藕、芹芽等水生蔬菜和大棚蔬菜标准化基地10.5万亩,茶叶标准化基地发展到5万多亩,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历史沿革】 “庐江”,最早出现于《山海经·海内东经》的一条江名,现为哪条水流尚无定论。后郡因江名,县因郡名,延续至今。庐江又叫潜(潜川),始于南朝梁(《梁书》、《魏书·地形志》)。
今庐江之地,春秋属舒国,战国属楚,秦属舒邑,汉为舒县。“庐江郡”设于西汉初。“庐江县”名始于隋(《隋书·地理志》),另说始于南朝梁(《太平寰宇记》),两说时间仅相差几十年。庐江县设立以后,隶属和地域多有变化。
1947年,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八旅二十四团攻克庐江县城,成立庐江民主县政府,月底部队转移后即撤销,年底,庐南大化至砖桥一线和桐城东北乡建立桐庐民主县政府,庐江同时建立湖西民主县政府。桐庐、湖西两县同属皖西第二专员公署(驻桐城境内)。1948年8月,湖西县划分为庐江、湖西两县,新的湖西县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驻无为开城),庐江县仍属二专署。1949年,1月22日庐江全境解放,庐江、桐庐两县属桐城专区,2月桐庐县原庐江庐南部分归还庐江建制,7月湖西县并入庐江,隶皖北行署巢湖专区。
1952年2月4日,庐江县划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58年7月7日,庐江县由芜湖专区划属六安专区。
1965年7月14日,设巢湖专区(专署驻巢县城),庐江县由六安划归巢湖专区。1971年8月29日,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庐江属之。2000年1月,撤销巢湖地区设省辖巢湖市,庐江隶属巢湖市。
2011年8月,庐江县因撤销巢湖市被划属合肥市。
【位置交通】 庐江县位于北纬30°57′~31°33′,东经117°01′~117°34′,地处皖中,周边与居巢区(巢湖市)、无为县、枞阳县、桐城市、舒城县、肥西县毗连。
县境东北沿杭埠河口经巢湖孤山、鞋山至马尾河口弧形水域83平方千米属庐江,陆地以兆河主航道与居巢区分界;东括白湖,顺杨柳圩东埂至迎水庵、岳山、大犁尖为庐江、无为两县分水岭(东无为、西庐江);东南从寨基山、香炉尖至黄家大山等分水岭为庐江、无为、枞阳3县分界;南以莲屏山西,沿罗昌河以南五里青竹涧至大凹口、岱鳌山与枞阳县接壤(南枞阳、北庐江);西南从藻青山、沿界河至起风尖、大佛尖与桐城市交界;西沿荒草尖、二姑尖、火炮山到百神庙与舒城县为邻(西舒城、东庐江);西北从百神庙达马冲水库,以杭埠河河道中心线为界向东延伸至王四六渡、迎水庵与舒城县、肥西县毗连(东南庐江,西北舒城、肥西);北起三河镇东沙塘圩西埂,顺杭埠河主航道延至巢湖口门与肥西县分界(北肥西、南庐江)。
合九铁路、合安高速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穿过县境,为南北交通要道;合铜公路、巢庐公路、二军公路以及四通八达的县乡村公路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水路运输通巢湖达长江。
以庐城为中心,公路至巢湖市区79千米,至无为县城70千米,至枞阳县城70千米,至桐城市区69千米,至舒城县城46千米,至肥西县城62千米,至合肥市区79千米,至南京市区208 千米,至上海市区585千米,至北京市区1197千米。
【气候特征】 庐江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寒暑明显。2011年至2013年平均气温为16.4℃,较常年(16.2℃)偏高0.2℃,极端最高气温39.3℃(2013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7.4℃(2011年1月16日)。年均降水量为1009.2毫米,较常年(1262.9毫米)少253.7毫米,年均蒸发量1648.9毫米,年均日照1760.1小时,无霜期253天。(气象局供稿)
【地形地貌】 县域南北两端相距62千米,东西最大间隔52千米,总面积2343.7平方千米(含所辖巢湖水域83.4平方千米和省监狱系统白湖监区149.1平方千米)。境内有低山、丘陵、圩区和湖泊(黄陂湖23.4平方千米),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素有“东丘、南岗、西山、北圩”之称。沿湖平原圩区海拔为6-10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6.7%;东南西部低山丘陵区海拔100-595米,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8%;中部丘陵地区,起伏和缓,圩、岗、畈错杂分布,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4.3%;水域约占11%。大体是“山、圩各两分,一水五丘陵”。
【自然资源】 常规统计,全县耕地72807公顷,其中水田66468公顷、旱地6339公顷。庐江矿种较多,生产条件各异。能源矿产有煤、泥炭、地热、矿泉水;金属矿产有铁、铜、铅、锌、银、金、钒;非金属矿产有硫铁矿、明矾石、(硬)石膏、萤石、磷、耐火粘土、冶金用白云岩、重晶石、石墨、长石、钾长石、钠长石、绢云母、地开石、高岭土、膨润土、黑曜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石料用安山岩、建筑石料用闪长岩、建筑石料用紫砂岩、饰面用花岗岩、绿松石、砖瓦粘土等36种(含亚种)。查明储量的23种矿产,其中:地热主要分布在庐江县汤池镇,涌水量5000吨以上/昼夜,水温63℃;另一处在庐城镇的夹山村,涌水量700吨以上/昼夜,水温32℃;铁矿、铜矿、硫铁矿、明矾石、水泥用灰岩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7.4亿吨、120万吨(铜金属量)、43282.14万吨;石膏、高岭土、建筑用石料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分别为1.03亿吨、828.81万吨、2906.23万立方米;铅、锌2013年保有金属量分别为12.31万吨、27.01万吨。保有资源量中铅、锌、硫铁矿、明矾石等4个矿种居全省首位,铜矿居全省第二位,铁矿居全省第三位。
全县林业用地43300.7公顷(其中有林地36814公顷,疏林地178.1公顷,灌木林地2537.7公顷,未成林地1834.5公顷,苗圃地27.8公顷,无立木林地519.2公顷,宜林地1295.6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08.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6.68%,林木绿化率27.75%。全县有竹林面积3万亩,立竹总株数约700万根。全县4万亩以上的重点山区镇依次为矾山、龙桥、汤池、泥河、柯坦、冶父山镇。
水资源总量9.08亿立方米,用水量6.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5.80亿立方米,林牧渔畜业0.33亿立方米,工业0.25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09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0.33亿立方米。
【人文资源】 庐江名人众多。古代有文翁、左慈、周瑜、王蕃、伍乔等著名历史人物,近代有吴赞诚、吴长庆、刘秉璋、潘鼎新、丁汝昌等文臣武将。三国名将周瑜鏖战赤壁,清代淮军名将吴长庆援朝平乱,刘秉璋、潘鼎新抗法入侵,吴赞诚治台有功,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英勇抗日等故事广为流传。县内至今有三国文化踪迹几十处。
庐江兴学遗风源远流长。西汉文翁兴教育,举贤能,政绩卓著。南唐伍乔诗文称誉文坛,举进士第一;孙维祺诗文不拘一体,宋衡、黄金台、卢国华、刘声木等桐城文派作家影响深远;鹤柴“六十成诗隽,七十成皖雅”,至今为世人称颂。庐江元创学宫,明建书院,清设县学,著书立说者层出不穷,以科甲起家者传承不绝。重建于城东公园的奎星楼中立有一块《庐江县历代进士题名榜》石碑,碑刻49位进士名录。
冶父寺、白云禅寺,庆复禅寺等处佛教文化兴盛。释出孝道文化的母子陵名噪一方。
庐南罗家嘴暴动、汤池松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旧址放射着红色革命文化之光。
庐江先后发掘过吴王光剑、兽面纹铙、盘口盉、铜鼎、印纹陶罐、石矛头、石箭头等国家一级文物;馆藏珍贵文物现有宋影青香薰、汉羽人博山炉、春秋牺鼎、春秋变形夔纹匜、春秋青铜双耳缶、汉驼镇(4件)等,计一级9件、二级11件、三级191件。
庐江有周瑜墓、何氏太始祖陵园、果树宋代瓷窖址、武壮公祠、抗日名将孙立人故居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列为省级4处、市级4处、县级45处。
2009年庐江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262处(属新发现44处)。其中:古遗址148处,古墓葬28处,古建筑53处,石窟寺及石刻6处,近现代文物9处,其他类18处;所属年代:新石器时代14处、商周111处、汉代14处、三国5处、南北朝4处、唐代9处、宋代9处、元代2处、明代20处、清代45处、中华民国4处、中华人民共和国5处、年代待定20处。
【旅游资源】 庐江不仅富有供人欣赏的人文资源,还有令人喜爱的自然遗产。享有华东第一泉的汤池温泉闻名遐迩,宋代王安石来此沐浴后曾留下“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著名诗句。汤池温泉温度高、涌量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围绕“温泉旅游”主题先后建成金孔雀度假村、万振逍遥别院、国轩度假村等旅游设施和景点,已形成千人以上的的接待能力。
素有“江北小九华”之称的冶父山,因相传是春秋时期铸剑之父欧冶子在此铸剑而得名,当今又成为国家森林公园,茂密的森林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山上有伏虎洞、卧云坡、响鼓岭等景点,寺中贡有三尊不腐肉身,进香赏景的游客终年不绝。
岱鳌山千姿百态,山中有“石公、石婆、石小姐”,流传着动人的故事;耸立于群山环绕、竹海林涛之中的牛王寨、百花寨、黄山寨、釜顶山诸峰,山势陡峭,幽静深远,是玩山探险的好去处。青山伴绿水,青山湖、金汤湖、虎洞水库等属纯天然水体,还有近4万亩湿地黄陂湖,32公里巢湖岸线、12.5万亩的巢湖水域,这些水面有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人口构成】 常规人口统计,全年总户数389982户;总人口1193081人,其中男616283人占51.65%、女574798人占48.35%,非农业人口165172人占13.84%、农业人口1027909人占86.16%。当年出生人口14421人,人口出生率12.10‰。(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