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2019年高考成绩日前揭晓,这4个博士村再次展示出强大的实力。初步统计显示,4个村76名考生参加高考,65人上了本科线。冒雨到了浏阳沙市镇,张尔忠老师告诉我,浏阳出博士,有三个有名的博士村。于是,驱车走进了闻名中外的沙市镇秧田村,一面26位的巨大博士墙,赫然映入眼帘…….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张老师告诉我,浏阳沙市镇“博士村”历来崇尚耕读传家,1200多户家庭培养了26位博士。这个村大都姓罗,其中一个家庭培养出来2位博士。第一位从小村走出去的博士是罗宣干,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退休教授,如今已80多岁,罗宣干先后在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哈佛大学求学。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一进村口,整洁干净的村路令我惊讶,两位妇女在清扫马路,村里的每一条道路、包括房前屋后,都有人负责清扫,如果想在地上找出一片废纸屑或是一个丢弃的烟头都十分艰难。村民告诉我,这是他们幸福的家园。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在浏阳沙市镇秧田村,一座颇具特色的湖湘耕读文化馆吸引了我的目光,于是,走进馆内寻找“博士村”出博士的奥秘。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馆内将分为家风文化展示区、乡贤文化展示区和传统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六个展区。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男耕女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村里一代代传承了下来。秧田村这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屋场历来崇尚“耕读传家”,尚学进取在当地蔚然成风。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中国共授予各类博士33.5万人,加上在读博士生20多万人,相当于1000户家庭出一个博士。而秧田村,这个1200多户家庭的小山村走出了600多名大学生,其中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耕读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乡村文化,“忠厚传家远,读书济世长”,至今仍在沙市镇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影响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耕读文化起源于春秋战国,兴盛于唐朝和宋朝,至清末逐渐没落。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乡村建设的重视,与农业相关的耕读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在沙市镇,你会处处看到孔子的雕像。中国的耕读文化孕育了众多的农学家,产生了大量的古农书,其数量之多、水平之高是其他国家少有的。古代的农书大都出自有过耕读生活的知识分子之手,他们有写作能力,又有农业生产知识,为写作农书创造了条件。耕读文化影响了文学、经济、历史、文化、家国的发展与兴隆。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耕读文化给浏阳沙市镇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传统村落都带有耕读文化的影子,为现代人提供田园生活意境与场所。耕读文化馆的建成,对于传承耕读文化、亲近自然、农耕体验、乡村建设起到了多方面的助推作用。同时,耕读文化馆,为组织乡村研学活动奠定了基础,耕读文化园给乡村带来了充足的活力和实实在在的消费力。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走进秧田村,处处看到孩子们即使放学了,依旧在门前读书的快乐与老人们的温文尔雅的谦和,谁家孩子的成绩好、肯用功,比挣钱多更令人称道。谁家出了几个大学生,哪家孩子考取了硕士、博士,这才是最有面子的事。重教勤读已成为这里的独特民风。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一个小山村为啥出了600多名大学生、硕士100多名、博士26名

好家风代代相传,好家训历久弥新。沙市镇秧田村耕读传家,已成为湖南浏阳的一张引领美丽乡村、文化传承和全域旅游的新名片。

秧田村 注重荣誉和仪式感

这个博士村群究竟有什么“教育秘诀”?近日,记者走进这里探寻其中的答案。

记者来到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村子恰如其名,村道两旁稻禾葱茏绿意一片。沿着村口的水泥马路往村部走,记者立即被一面两层楼高的博士墙所吸引。

墙上展示村子迄今为止走出的26名博士信息,他们就读过的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校名赫然在目。在博士们的头像上面,是用博士帽装饰的大字——“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孕育美德”,“勤耕重教,耕读传承”。这面村民们引以为豪的博士墙,见证了一个普通的村庄一批批农村孩子通过读书改变了各自的命运。

离博士墙不远处,一座颇具特色的耕读文化馆已经落成,馆内分为家风文化展示区、乡贤文化展示区和传统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六个展区,走进馆内就能被浓厚的耕读文化所吸引,它是浏阳市唯一的村级耕读文化园。

如果没有这面打眼的博士墙和这个耕读文化园,秧田村实在是很不起眼的村庄。

秧田村党支部书记罗鹏说,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秧田村有800多个孩子考出了农村,其中包括26名博士和176名硕士。在罗鹏看来,博士是一种“文化资源”,在村里设立博士墙,展示村里的耕读文化,就是通过树立榜样激励村中孩子发愤读书。

为了鼓励小孩读书,每年高考成绩揭晓,村干部都会带着奖励金,去每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家里道贺。近些年,村里将奖励金提高到1000元,范围也扩大了。博士家庭的门前会贴上一个“书香家庭”的牌子,还会加送一块“博士匾”。

村民屈伟员的女儿屈婷是博士墙上第一个女博士。2003年,屈婷考入南开大学,一直读到了博士。毕业后,她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屈婷的家里就有一块“博士匾”,屈伟员将匾挂在客厅,进门即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