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农业难,做蔬菜更难,做有机蔬菜难上加难。多少投资者看中机遇却无从下手,多少企业在亏损和盈利的边缘挣扎,而又有多少有机果蔬企业动辄就被摘牌下架……
这一次,源味探访团队走进长沙朴愿博野有机农耕科普园,去找寻有机蔬菜种植的另一条出路。
从长沙市区出发,驱车约30分钟到达长沙县黄花镇,途经一座座粗朴的乡野民舍,在水碧田绿处,就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朴愿博野有机农耕科普园了。
肖晓算是国内较早接触有机概念的人,2007年,她所在的传媒公司在长沙县黄花镇流转一块地,最初这里的土壤瘠薄,养分少、肥力低,作物发根难,生长差,有机肥利用率极低,化肥越用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朴愿博野有机农耕科普园总经理肖晓
为此,他们养地3年才开始实施有机种植。现在的博野农场,板结的黄土已变身为松软的黑土,一排排整齐的田畦,周遭树林环绕,间或有几片清澈水塘,花草虫鸟都以最原始的方式与作物共存。
博野农场的菜有机而健康
当源味君问及做有机农业的初心,肖晓莞尔一笑:可能跟幼年的经历有关吧。
对于从小生活在农场的肖晓来说,童年是幸福的。她家的四周有一大片橘树林,当橘熟时节,满林的橘子缀挂枝头,橙黄耀目。
“没事的时候,我爱往橘林中跑,我总能感到一种莫名的触动,冬日里白晃晃的阳光,蓝蓝的天空,橘树桠间裸露出的橘黄色的果实,风中空空的寂寥的鸟巢,还有风中的落叶。这一切都定格成一幅画卷,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想,对自然的亲近感,是人的天性。自然,原本具有安抚、疗育生命的作用。而人类的耕作方式,在破坏这种自然本身的秩序,以及人与自然的平衡,我希望我能做一些改变。”说这话时,温和的她显现出一份笃定。
做有机生态农场,是许多人的一个梦想。然而,做一个有机生态农场有多难,也许只有真正去做的人才能体会到。
而有机蔬菜是难中之难。
“产能和销售的步伐总是不一致”肖晓有些无奈,“农场的菜可以上市了,销售跟不上,当一大批顾客涌来,我们的菜又不够卖。”
除此之外,有机产品价格高,怎么才能在市场打开销路;如何解决信任问题,让别人对你的产品放心……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初,他们也尝试了CSA(社区配送)模式,为会员提供多种季节性的有机蔬菜,但巨额的配送成本让他们无以为继,只能逐步放弃。
最终,他们选择与商超及当地特色酒店合作,好的品质赢得了固定的客群,缓解了销售难的困境。
“其实在种植方式上,有机农业一点也不难,难的是怎么度过心里的那道坎。”肖晓说。
有机食品在种植过程中是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的,但是真正在疫病来临时,面临当年或当季可能绝收时,用药还是不用,这绝对是考验农场主的良知的。
用,可以减省太多麻烦,可以节约多少成本,要知道,用了其实也看不出来,吃不出来,查不出来。
这就像魔鬼的诱惑,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住?资本是逐利的,这无可厚非。
博野农场到处可以见到这样未硬化的沟渠,建立水与土壤的交互
在博野农场,曾发生一件真实的事情,当时有一个农户擅自使用化肥,被查出后,肖晓他们决定:这一块区域所有的蔬菜都不出售。
“做有机农业,不可能用监控器布到每一个角落,也不会有人盯着你生产的每一个过程,但是我们始终有一条信念: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上帝的望远镜在看着你。”
“这个农场,你们大概投了多少?”
“2010年做到现在,前前后后投了少说有3、4000万吧。”
“有开始盈利吗?”
前面几年一直亏损,人工 租地费用 基础建设费用 管理费用 水电费用 资金占用成本 运营成本,这些加在一起,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投入和消耗。
“真正看见盈利希望的,是去年。可能是做了这么多年,让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单纯在一片土地上生产,想靠这个赚钱,几乎不大可能,至少我们目前无法做到,这块土地我们是不可能抛弃的,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得另寻他路。”
转折点是博野将亲子活动与自然研学成功嫁接到农场,把教育功能融入到农场的方方面面。
博野建立起有机农业科普板块,形成以农耕自然教育、体验式学习互动为核心的亲子教育体系,实现了种植与科普教育的完美融合。
农场里有农耕实践课堂,以食农教育为核心的特色课程与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参与食物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
一个小小的实验,就可以告诉孩子们添加剂的危害
采摘会让孩子更真切的了解到一颗蔬菜的使命
农场的每一处都有故事,当走到田埂,看到两旁栽种的红叶石楠,肖晓会告诉孩子们这是农场的“红衣卫士”,她不但披着漂亮的红衣服,还可以保护蔬菜宝宝们不被害虫侵害呢。
会唱歌的石子路
这条碎石子路肖晓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做硬化,但是在大人们眼里不方便不美观的土路,孩子们却尤其喜欢,踢一踢小石子,蹲下来捡一捡,一条小路可以让孩子们待上半天,当一个孩子为这条路取名“会唱歌的石子路”时,肖晓打定主意,这条路就保持原状,孩子喜欢永远是第一位的。
灵泛树蛙“呱哩”正式成为博野农场的代言人。一系列以呱哩为主题的活动区域紧张有序的升级中,肖晓他们甚至为这个萌萌哒的呱哩开发了表情包,借助网络,又一波宣传推广。
看到可爱的鸵鸟,源味君也忍不住童心大发
农场里豢养了两只鸵鸟,两只小黑羊,它们分别叫一鸵,二鸵,一饼,花花,还有一群咕咕鸡。这些小动物总是能吸引大批的孩子围观。
鸵鸟先森总是那么配合地回应孩子们的热情,送过来的野草和菜叶毫无挑剔照单全收而且还吃得有滋有味。
小羊停在路边咩咩叫着,对每一个孩子热情地打着招呼。与小动物的相处总能叫人看到很多的感动。
一张白布与一堆“废弃物”,去区分辨识自然物与非自然物也是一件极其有趣的事情。三十秒的极速记忆,三分钟的快速搜罗,在看似一览无余的草丛里,其实玄机重重。
在美食工坊里把孩子们亲自在地里采收的蔬菜集中展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一并欣赏彼此的收获,感恩土地的馈赠。
采摘的蔬菜让孩子们制作成各种美食:五彩蔬菜汤圆,五彩饺子,以及蔬菜沙拉三明治等等。
让孩子们动手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中,体验真正的美食加工,就是这么天然,这才是食物真正该有的样子。
亲子活动里的产品设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寓教于乐。如果产品设计不能成为知识传递的载体,不能成为规范行为的载体,不能成为激发智能的载体,注定是失败的。
这种载体一定要有趣,甚至不需要家长老师的引导,孩子们自然就会去探索、去学习、去模仿。
从这个角度来说,博野有机农场的自然课程无疑是成功的。
从运营的角度来说,博野有机农场最大的优势已经不是这一块费尽心血的400亩地,而是他们拥有一套完整的自然教育课程,以及培养的十多位研学老师,换任何一块地,他们都有能力重新开始。
又或者说,他们最宝贵的,是他们的理念:培育都市孩子知晓食物从何而来,重建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人与食物的健康连接。
为践行这个理念,他们付出了宝贵的8年,几千万的投入,还有无数混合着泥土和汗水的辛酸日月。
人人都说农业难,但这次博野之行,让我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爱护土壤的人,土壤终会给予他最真诚的馈赠。
现如今,一方面,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充满恐惧,另一方面,市场又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食品。这是一种典型的市场供给稀缺。如果不是傻瓜,任何一个人都会看到,做有机农业在中国的市场前景。
但有机农业难做,这是公认的,如何挖掘一块土地的多重价值,这是摆在每一位农场主面前的难题,这片400亩的有机农场成功嫁接自然教育和研学旅行,成为了从亏损到盈利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