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温氏的多元化、多样化布局,拥有千亿资产的温氏是足够能否有实力应对这一切。当然,业绩下滑、投资不顺、营收低迷,这是任何一个转型企业不可避免的阵痛期,阵痛之后必将迎来“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繁荣时代吧。
就养殖业而言:养猪和养鸡的企业占了整个养殖市场70%以上。然而,更有意思的是:这2者不是难兄难弟。
从前段时间市场来看,养猪市场好,养鸡的市场必然不好,反之,依然。
探究其中个由,有人说是由消费决定的。消费者消费意愿强烈,养猪的就会赚钱。
但2018年养殖的大佬们纷纷亏损,被爆出盈利只有温氏股份。但温氏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养猪事业也亏了,养鸡拉平集团的亏损额。
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认为,预计2019年雏鸡供应仍然偏少,种鸡效益较好。鸡肉供求紧平衡,鸡肉价格较好,预计全年肉鸡出栏低于40亿羽,大型一条龙生产企业持续盈利。
养鸡!继续扩大规模!…对于“猪周期”,似乎,温氏下定决心了重金打造老本行——养鸡。
再次折返养鸡业,温氏能否自救成功呢?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01
收购收购!温氏走上自救之路
温氏是从养鸡发家的,从成立之初8000元开始,37年之后,温氏已经成为中国食品巨头,鸡和猪的养殖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位,年销售收入高达556亿元。
另外,多元化,已经成为温氏战略布局。比如,布局生鲜领域。温氏希望借助生鲜破解“猪周期”。
但,这一策略似乎没有太大的作用,温氏养猪也遭遇亏损。对此,温氏内部数据显示:温氏股份解释称,主要是2018年度第二季度生猪市场行情持续低迷,销售价格同比下降24.06%,导致生猪养殖业务的业绩由盈转亏。
可但是,从2018年年报来看,虽然,温氏主业养猪亏损,但温氏整体是盈利的,救场竟然是养鸡业务。
数据显示,最近几年,温氏股份鸡肉类产品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稳步提升,从2016年的31.32%升至2018年的34.87%。2018年,公司鸡肉类贡献的利润超过猪肉类,占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的52.75%。
在猪周期中,“鸡”挺身救主,温氏股份有意借助资本继续强化鸡业。
于是,在2019年6月4日晚间温氏股份披露了一系列的公告,核心内容就是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可转换债券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以总作价6.4亿元购买顾云飞、李彬等36名自然人合计所持有的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京海禽)80%股权。
按照交易设计,温氏股份将以2.4亿的现金先行支付给顾云飞等36名京海禽的原股东们,剩下的以股份 可转债的形式支付,将助攻创造一批千万、亿万富豪。
此次收购将会帮助温氏壮大禽业,并会帮助温氏杀入白羽鸡的大生意。
02
多元化加码!白羽鸡前景看好
据披露,京海禽是一家深耕白羽肉鸡行业30 余年的老牌白羽鸡养殖企业,是首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优秀龙头企业、全国家禽行业十强养殖企业。
从收购预案来看,这是一笔比较划算的收购,并购标的质地较为优秀,本次收购完成后,温氏股份的养殖产品将从当前主打的养猪、养黄羽肉鸡,进一步扩充至白羽肉鸡板块,丰富公司的养殖产业品种和产业链,财务的并表将起到助推公司业绩增长,进而推动公司股价上行,稳住温氏股份创业板市值第一股的江湖地位的作用。
其实,更为核心的就是温氏将会战略黄羽鸡和白羽鸡2块巨大市场。尤其是白羽鸡的市场,这将是革命性战略。
农业行业观察发现,因受禽流感影响,祖代供种开始紧缺。同时,白羽鸡市场将出现供小于求的窘况,这对白羽鸡来说是最好的时代。白羽鸡行业将迎来旺季,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证券机构认为,近期白羽鸡价格的连续上涨,引发了投资者对于白羽鸡板块的投资热情。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相关专家表示,我国肉鸡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而白羽鸡的行业地位不容小觑。我国与世界肉鸡消费大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年人均鸡肉消费量不足10公斤,而美国超过40公斤。因此,我国鸡肉消费未来上升潜力大
另外,与黄羽鸡相比,白羽鸡不仅饲料转化率高、产肉率高、环境成本低,而且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100%通过检疫。在消费升级过程中,消费者更关注健康饮食,因此白羽鸡消费量提升空间较大。
可但是,由于我国不具备白羽鸡祖代种鸡的育种技术,白羽肉鸡引种全部依靠进口。
另外,我们发现在黄羽鸡市场,温氏位居首位,并且具有垄断地位。而这次,温氏又收购京海禽80%股权,温氏将会占据黄羽鸡和白羽鸡半壁江山,同时,温氏还将会延伸白羽鸡的产业链,尤其是白羽鸡育种技术。
数据还显示,京海禽业在白羽鸡养殖行业深耕30多年,可年产白羽父母代种鸡苗800 万套,商品代鸡苗1亿只。
在温氏看来,白羽肉鸡为禽养殖领域中市场空间最大的子版块,收购京海禽业可推动公司养禽业务的品类多元化升级,提升抗风险能力,完善公司肉鸡养殖体系,符合公司产业链生态圈的战略发展方向。
当然,如果经营得当话,温氏这次收购意义非常重大。
03
危机重重!能逃过阵痛期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用这句话这形容温氏最为恰当。
作为创业第一股的温氏面临行业和自身的压力“猪周期”、“非洲猪瘟”、“多元化迷局”,当然行业的压力是公平的,不仅仅是温氏,新希望、大北农、牧原、等养猪巨头都遭受市场的低迷和无奈。
但,温氏自身的问题频频,让投资者、股东虚汗不停。
1)炒股亏超8000万元
转型中的温氏,已经跌入多元化的迷局,做牛奶、玩电商、、还炒股票…在这些多元化产业上投入重金,但赚钱的依然是养殖业。
在所有多元化产业里,金融业务亏钱最为明显。和猪价一样波动的,还有温氏股份的金融投资业务。今年上半年,温氏股份以自有资金形式合计购入16.18亿元的股票、基金及期货资产,合计实现投资收益-0.72亿元。
其中,仅仅股票一项就购入金额3.33亿元,累计投资收益实现-0.81亿元。
相比之下,银行理财业务保持着稳健运行状况,实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1.47亿元,去年同期为1.16亿元。
2、股东减持估价大跌
在温氏股份激进的情况下,温氏的大股东们却纷纷减持。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仅最近一年内,包括总裁严居然、副总裁叶京华、副总裁黎少松、董事黄松德、监事会主席伍政维等在内的众多公司重要股东减持超过100次,扣除期间的增持股份,净减持达3441.6万股,净套现超过10亿元。如果将统计时间拉长,减持套现的股份和金额更大。
根据东方财富网显示,受股东减持及市场整体调整影响,温氏股份遭遇连续大跌,温氏股份自6月13日跌停后,6月14日开盘后继续走低,最终收盘报36.71元,大跌8.73%。大跌8.73%。
3、一季度亏损4亿
2019年4月6日晚间,温氏股份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第一季度将亏损4.58亿元至亏损4.6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温氏股份同日还发布了2018年年报,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39.57亿元,同比下滑41.38%。实际上,这也是温氏股份连续第二年出现业绩大幅下滑情况,2017年,温氏股份净利润下滑幅度为42.74%。
对于此次亏损,温氏股份在业绩预告中给出3个结论,主要是受肉鸡价格持续走低、生猪行情受非洲猪瘟影响持续低迷、摊销限制性股票激励费用三方面因素影响较大。
最后,资本的江湖是险恶的。近几年,温氏的多元化、多样化布局,都是在资本主导下,但拥有千亿资产的温氏是足够能否有实力应对这一切。当然,业绩下滑、投资不顺、营收低迷,这是任何一个转型企业不可避免的阵痛期,阵痛之后必将迎来“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繁荣时代吧。
温氏,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