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发展的重心渐渐地偏向了三农。一个又一个关于“三农”的新型产业,逐渐出现在了人们面前,而休闲农业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火起来的。但是前一阵子的“大棚房”事件,带给了休闲农业一个迎头痛击,导致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模糊了起来。
“大棚房”事件的本质是借建农业大棚之名,占用耕地建设“私家庄园”、别墅、休闲度假设施、商品住宅等非农设施。截至3月17日,全国共排查发现“大棚房”问题16.8万个左右,涉及占用耕地13万亩,排查发现的“大棚房”问题已经完成整改八成。
这种“一刀切”的情况,让许多休闲农业的从事者叫苦不迭,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前的休闲农业发展出了问题。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对于休闲农业相关用地一直没有明确,导致一些从业者无意识的越过了红线;另一方面则是,很多休闲农业的庄主进入这个行业时,沿用的是传统的“景区思维”,即建景区、挖池塘、修亭台、盖餐厅。最终导致了休闲农业不再以“农业”为重点,而是注重休闲。
通过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休闲农业的重点不是“休闲”,而是“乡村文化体验”,之所以出现了“大棚房”事件,是因为休闲农业的而发展重点出现了偏移。所以说,休闲农业想要发展好,还是得找回重点,况且我国70%的休闲旅游资源都是在农村。有数据显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从2012年的8亿人次增至2018年的30亿人次,年均增长30%;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400亿元增至2018年的8000亿元,年均增长27%。休闲农业已然成为融合一二三产业、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大产业。
不夸张地说,休闲农业的发展是一片光明。从政策来看,2018中央一号文件从13个方面支持休闲农业,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大力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乡村振兴角度来看,休闲农业不仅能拉动就业,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动能,其三产融合的属性,更能提升乡村土地附加值、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复兴乡村传统产业;再从市场端看,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的当下,能提供自然田园氛围、健康绿色食材、乡村文化体验等内容的休闲庄园,已经成为城市消费者们的选择胜地。
但是,这也仅仅是休闲农业现在的优势。如果休闲庄园的“景区化”、“非农化”逐渐成尾大不掉之势,休闲农业的黄昏也就到来了。
在“大棚房”事件发生之前,我们的休闲农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不过这种花团锦簇,更像是镜花水月,随时会飘散如烟。
而在 “大棚房”事件发生后,对老庄园而言,如何利用此次契机实现项目升级、内容升级、产业升级、品牌升级、资本升级,去适应政策形势和消费大趋势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件事才能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