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那亚儿童农庄-改造设计案例

本文隶属:03.亲子农业开发专题(第38/182篇)

造亮相的农庄,不只是一个提供给亲子家庭休闲放松的场所,还是一座蕴含科普互动的乐园。全景航拍“海星”蔬菜种植池与灌溉系统相结合的互动戏水装置流水坐凳鱼骨廊架“鱼骨”廊架装置,为双层网壳结构,参数化渐变,整体形态以鱼的鳞片排布方式为基础,整合提炼为抽象的几何交错形式;群鱼镂空雕刻,定格海洋中鱼群的迁徙片段,地面鱼群投影跟随日光的角度变化而不断“游动”。

这里有阳光和大海—那亚儿童农庄

阿那亚儿童农庄位于河北省秦皇岛阿那亚黄金海岸社区内部,进行改造设计,原场地包括一片原生刺槐林沙丘及周边狭长型的用地。

这里有阳光和大海—那亚儿童农庄
这里有阳光和大海—那亚儿童农庄

本案位于秦皇岛北戴河阿那亚旅游度假村的一片现有刺槐林旁,是一个服务于整个度假村的儿童农庄乐园。设计将场地分为林中静谧冥想的空间与林边欢悦的农场乐园两部分。林中场所设计了简洁的木栈道和捕捉光影的亚克力屏风,让人们在林中散步的同时,感受自然界光与风的变化。

这里有阳光和大海—那亚儿童农庄
这里有阳光和大海—那亚儿童农庄
这里有阳光和大海—那亚儿童农庄

活动乐园从《山海经》中提取灵感,设计了鱼骨亭、鳗鱼长凳、海星花田、攀爬海螺和五爪章鱼滑梯等具有动物形态的互动景观元素,给场地赋予了独特的记忆点,又能让游人享受与景观元素的互动,在玩耍的同时学习有关动植物、农业灌溉的知识。场地永远都是我们设计的基础。场地上最显著的景观是一个巨大的沙丘,以及沙丘之上的刺槐林。秦皇岛沿海沙丘刺槐林在过去十年减少了大半。作为设计师,我们觉得非常可惜。恨不得所有的刺槐林都能完整地保留下来。不过,在进一步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刺槐林的历史不过几十年而己。“刺槐原产地北美,1898年有德国人首次从欧洲引入青岛”。“是1949年后滨海沙地主要人工造林树种”。

这里有阳光和大海—那亚儿童农庄
这里有阳光和大海—那亚儿童农庄
这里有阳光和大海—那亚儿童农庄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然?什么才是这片土地最核心的地方?桑海沧田,在历史的长河里,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当内陆文明遇见海洋文明,历史上不宜人居的沙丘荒滩也逐渐焕发新生,引人瞩目。沙丘变密林、荒滩变农庄。中华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数千年历史中,充满了为更好地生活而奋斗的传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知其不可而为之《山海经》奇幻的传说激励着人们,成为中华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生态环境的变化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一部分人悲观,但总有另一部分人保持乐观。中华文化延续数千年,总有她的道理吧。场地的灵魂在我们看来,不是刺槐林、不是沙丘、不是滨海,而是自然和世事的变迁,以及人类渺小而又顽强的生命力。

这里有阳光和大海—那亚儿童农庄
这里有阳光和大海—那亚儿童农庄
这里有阳光和大海—那亚儿童农庄

中国人苦中作乐的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现实生活的辛苦需要多度假才能平衡过来。在阿那亚度假的人需要的是放空、放松和单纯的快乐。世界上不仅仅有异兽饕餮、穷奇、三尾讙……当《山海经》的奇幻之旅遇见现代度假胜地之后,鱼骨亭、鳗鱼长凳、海星花田、攀爬海螺和五爪章鱼滑梯的构思蜂拥而至。沙丘和道路之间狭长的三角地带变成了儿童农庄,包括农场和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