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博物馆2017-2019年“种子达人”研学活动:寓教于乐+研学合一

本文隶属:03.亲子农业开发专题(第36/182篇)

2019年“种子达人”研学活动

为丰富和培养青少年了解认识的自然奥秘,土地土壤与种子的关系,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恩父母老师培养的辛苦,进而学习到爱与成长的深厚意义,达到完善人格教育的目的。2019年4月27日,中国农业博物馆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弘博网联合策划组织了“爱与成长,做生活中的种子达人”研学实践活动,有近百余名学生和家长冒着细雨来馆参加活动。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希望的种子,为增强同学们的参与体验感,老师们将同学分为芝麻、小麦和茄子三队,每人分发一张贴有农作物种子的学习单;社教部吴蔚老师通过PPT、讲解等形式,教大家识五谷、辨植株,还带领“小种子们”参观土壤馆展厅,了解土壤的重要性,加深了大家对土壤的保护意识;拓展教练组织大家体验了“荆棘取水”“狂风暴雨”“土壤退化”三项游戏,培养了孩子们团队协作、坚韧不拔、遵守秩序的优良品格。在家长们的共同见证下,“小种子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聆听种子的故事,直面严峻的考验,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最终,孩子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获得了“种子达人”证书和最强“金”种子。

此次活动是中国农业博物馆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弘博网跨界合作,以“电视报道+节目花絮制作+博物馆研学”趣味授课的形式,打造的博物馆研学教育“线下+线上”结合的研学活动,是对以往传统“种子达人”教育活动的进一步创新。这种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拓展了宣传渠道,配合“游戏化”教学设定,提升了课程体验感,达到了寓教于乐、研学合一的目的,活动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热情参与和广泛好评。

2018年“种子达人”研学活动

“乐享自然”种植活动暨2018年(第三届)“科学小记者+种子达人”活动历经3个多月的时间,于7月14日落下帷幕。当日上午活动颁奖仪式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苑荣、社教部主任闫捷、北京科技报社副总编辑孙凤新及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共50余人参加了颁奖仪式。

为激发青少年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信心,中国农业博物馆组织了“乐享自然”种植活动,从4月中旬开展至今,小记者们在家中体验生菜、穿心莲、辣椒三种不同作物种植的乐趣,通过北京科技报社“科学加APP”平台上发表300余份小记者的新闻稿件,分享了诸多关于种子生长以及切身感受的新闻采写,累计获赞及转发数量达到近千余次。小记者们还参加了种植培训讲座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不仅学习到了农业科普知识,还提升了大家对于植物生长的知识、环境保护的意识。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种植专家、资深编辑记者分别以种植知识和新闻稿件专业程度两个角度,评选出了10位“种子达人”。在颁奖仪式现场,中国农业博物馆副馆长苑荣和北京科技报社副总编辑孙凤新为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

颁奖仪式的最后,中国农业博物馆还为现场的小记者们带来了一项福利,大家聆听了《粮食加工厂》的讲座,在讲解员刘歌的带领下学习了粮食加工农具的知识,还动手拼装木质水磨模型,丰富的活动让小记者们在获得了农业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动手体验的乐趣。

2017年“种子达人”研学活动

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结合北京市社会大课堂校外实践活动的要求,7月14日,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了2017“农博一日”科普夏令营暨“科学小记者+种子达人”颁奖活动,4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

本届夏令营的活动主题是:“认识候鸟 保护环境”。主讲人李逸林以《候鸟的彩色世界》为题,围绕什么是候鸟、我国常见的候鸟、世界著名的候鸟、珍惜候鸟,向同学们介绍了候鸟的分类、生活习性,候鸟迁徙与节气、物候的变化规律等一系列科普知识,内容由浅入深、生动有趣,知识点和信息量大,学生们听得认真、问得仔细、学得尽兴。在问答、竞猜环节,现场气氛更加热烈、活跃,同学们积极踊跃参与,互动频繁。在接下来的动手环节上,同学们将五彩斑斓的颜色绘画在一颗颗彩蛋上,天马行空的想象、稚嫩的画笔,画出了他们心中美丽而缤纷的童话世界。

参加夏令营活动的还有10名特邀小营员,他们是2017年中国农业博物馆“优秀种子达人”活动获奖者。“种子达人”活动是我馆传统科普项目,今年我馆创新活动形式,与北京科技报社“科学小记者+”联合举办,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教授种植知识、体验种植快乐的模式,从50名科学小记者中选拔出10名“优秀种子达人”,届时,还举办了“科学小记者+种子达人”颁奖仪式,并向他们颁发了获奖证书和一套精美科普图书,激发青少年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和信心。

农业科普视频:菜豆种子结构组成的研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