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亩地上成功打造的农业+自然教育幼儿园

本文隶属:03.亲子农业开发专题(第31/182篇)

【摘要】在日本,就有这么一家农场里的幼儿园,把农业和教育结合起来。这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综合能力超强,是各大知名小学争抢的招生对象;有个小朋友曾誓言长大要当书法家,小学六年级时果然在全国比赛上拿到第一,成为日本最年少的书法家;小朋友考上大学后还会回幼儿园来义务劳动,因为这里不只是学校,更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风之谷从未做过宣传,却一位难求。

在日本,就有这么一家农场里的幼儿园,把农业和教育结合起来,即解决了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教育问题,又解决了农业发展问题,这就是日本东京的风之谷。

01项目图解

案例:3亩地上成功打造的农业教育幼儿园

风之谷幼儿园座落在寸土寸金的东京周边,是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山野和田园。

案例:3亩地上成功打造的农业教育幼儿园

纯木质建造的明亮教室,180度敞开的天窗式屋顶。

案例:3亩地上成功打造的农业教育幼儿园

“风之谷”种了几十种树木的山林,每个班都有的农耕试验田,挂满了柿子、苹果、橘子、木梨的果树。

各种孩子们可以自由奔跑的天然草坪广场,有的还都有着美丽的名字,“紫阳花广场”,“蒲公英广场”。

案例:3亩地上成功打造的农业教育幼儿园

幼儿园里还有一头咩咩叫的绵羊,绵羊不是用来养着玩的,它可“背负”重要的教学使命。

三岁的孩子要负责每天喂饱它,四岁的孩子负责收集羊毛,五岁的大孩子则要用木头自己制作成简易的织布机,用弟弟妹妹收集的毛线做成小书包、小毛衣。

案例:3亩地上成功打造的农业教育幼儿园

兔子也不是养来观赏的,它同样是位好老师。它的“露天式”房间可以在草坪上自由移动,吃完这边吃那边,实现了我们蒙古草原民族的“游牧”生活。

等到小朋友们放寒暑假,他们会排好值日表,每天轮流来照顾它:喂养、锄粪、洗澡,就像对待家庭成员一样,个个把小兔子“宠上天”。

案例:3亩地上成功打造的农业教育幼儿园

这里种下的每一棵树都有着各自神圣的“教学使命”。

案例:3亩地上成功打造的农业教育幼儿园

山坡有一片梅子树林,梅子熟了,老师就站在树下晃动树干,把梅子摇下来;

四五岁的孩子则可以爬上树去,摘下在高处的梅子,三岁的小班孩子则拿着小提篮在树下捡梅子。

虽然正值果实成熟的深秋,但依然穿着短袖短裤。因为孩子们在幼儿园运动量非常大,要穿适合运动的衣服。

案例:3亩地上成功打造的农业教育幼儿园

小朋友们的红薯地,刚刚收获的地面被填的平平整整,为下次种植做好准备。

案例:3亩地上成功打造的农业教育幼儿园

一颗硕大的樱花树种在山坡上,盛开的季节芬芳整个风之谷。上坡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脚力,俯冲下坡则可以让孩子们体验风吹在耳边的速度感。

有时孩子们还会倒挂在树上,换一个视角看世界会让他们特别兴奋,也能很好地感知和掌控自己的力量感。

02底层逻辑:“玩”就是“学”

案例:3亩地上成功打造的农业教育幼儿园

在风之谷幼儿园孩子们不学语文,也不学数学,孩子们最重要的功课就是玩儿。

当然,只在“幼升小”时才会开始学语文,可两三个月识的字儿比别人家三年学习识的还要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下面让我们从4岁孩子的“大型动物制作”项目制学习,找找原因吧!

步一:在“争吵”中学会表达、沟通

老师将孩子分成四个人一组,每组需完成一个动物制作。

每个组的孩子需要自行决定组名是什么。这是第一轮争吵,4岁的孩子可能是第一次面对要清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并说服别人同意,最终还要大家达成一致。

步二:在自然观察中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

冷冰冰的动物图片或照片,之于小朋友都太抽象了,很难激发起孩子们对动物的好奇心。

所以老师们会带着小朋友去动物园实地看看大象、斑马等动物,哦,原来他们是这样子动的啊,这样子叫的啊!只有真的见过一头大象,孩子们才能说出“我喜欢大象。”

对外在事物的好奇心也因此培养起来,正因为好奇,才会认真的观察,才会有热情去制作泥塑。

步三:在“争吵”中学会合作

即便是已经被分到一组,且有共同的组名了,小孩子们也不能真的理解什么是“合作”。

老师们会故意把制作大型动物的骨架——头、四肢、身体的木板全都放在教室的一边,让孩子们自己去取。

很快,教室里就叽叽喳喳乱成了一团:“诶,怎么我们这里有四个头?”

“大象怎么有7条腿?” “我的长颈鹿没有头!”另外一个组又喊起来。

那只好再坐下来商量一下吧,我们是要四个人一起完成一个动物制作,那么,一个动物有几个头,几条腿呢?谁去拿头,谁去拿腿呢?

好像这个时候,有点儿了解“团队合作”是怎么一回事儿了呢!

这时候,老师又放出“大招”——四个人只给两把锤子。在工具不够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又开始新一轮的争吵,最后通过协商,达成共识。

就在一轮又一轮的重复“争吵”中,孩子们最终实现了共同目标:“四个人一组完成一个大型动物制作。”

孩子们沉浸在一个那么大的动物泥塑的艺术创作的喜悦中——这就是团结、谦让、合作、包容的力量!

孩子们在整个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了更多更重要的东西,除了上面说过的表达、沟通、说服、服从、团队合作能力,他们也通过一起实现一个共同目标,学会了共情,加深了对伙伴之间的理解,这样社会性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大型动物制作这个项目,只是风之谷的孩子们“玩儿”的日常的一个缩影。3、4岁的孩子通过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玩儿”,可以“学”到多少,未来可以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最后,孩子们会把泥塑们送到附近的养老院,送给需要温暖和陪伴的老人们,作品本身和孩子们的行为得到了升华。

03为什么是风之谷?

案例:3亩地上成功打造的农业教育幼儿园

园长天野女士,在讲到她创办这个农场幼儿园的原因时说:“自己18年前看到日本的新一代孩子在生活上有严重的依赖性、缺乏生存和创造的能力时,对日本社会的未来感到忧虑才想着改变这种现象。”

孩子长大进入社会后,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正是为了让孩子真正拥有面向未来的能力,他们在做着现在的所有事情。

18年来,天野园长对这里的孩子做持续到大学后的跟踪记录,以检验设定的教育目标和意义是否得以实现。

  • 这所幼儿园毕业的孩子综合能力超强,是各大知名小学争抢的招生对象;
  • 有个小朋友曾誓言长大要当书法家,小学六年级时果然在全国比赛上拿到第一,成为日本最年少的书法家;
  • 小朋友考上大学后还会回幼儿园来义务劳动,因为这里不只是学校,更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
  • 风之谷从未做过宣传,却一位难求。

教育是“效果后检验市场”,但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做这件事情。

为什么中国就没有?不禁想问题:中国960万平公里,14亿人口,如此多元化的需求,为什么就容不下这样的森林幼儿园

这就要看这种模式的两个参与者了:农业界、教育界。

先看看农业界。现在拿出任何一家农场,面积都不止3亩地,不仅是农场,现在有的地多的,一户个人都恨不得有个5亩地、10亩地的。所以,场地从来都不是森林幼儿园的发展的瓶颈。

关键是人,所以,当有人问起天野园长为什么不扩建时,她回答说:“我们还没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师,所以还不能扩建”。

那在中国,难道就找不到这样的有追求的教育工作者吗?当然不是,中国有千千万万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只是他们会遇到各种问题,

你森林幼儿园不是要接触自然吗?那免不了要到户外去,那么问题来了,孩子被虫子咬了怎么办?被蚊子叮了怎么办?绊倒了怎么办?擦破皮了怎么办?

出现任何一个问题,家长必须过来找你理论了,教育创新我们赞成,教育创新我们支持,但是让我们孩子受罪,那就不!能!行!

有的说,既然你做教育创新,肯定要找认同你理念的家长参与呀。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没问题的时候一切正常,一旦真的看到小朋友擦破点皮,那还得了。客气点的,让你赔礼道歉,不然我一个电话到了教育局投诉;更有甚者,大闹你幼儿园,打的你连妈都不认识。这些年,家长揍园长,园长揍孩子的恶性循环还少吗?

孩子远比我们想想的要坚强,他们需要的不是让你捧在手心、含在嘴里,而是更多的经历你所经历过的精彩,因为他(她)早晚要经历。 

中国从来不缺少教育创新工作者,而是缺少包容,缺乏教育创新的土壤。家长多一些包容、社会多一些支持、老师多一些牺牲,中国教育必将有一个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