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处于萌芽阶段 预计十三五期间进入爆发期

本文隶属:07.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第8/83篇)

【摘要】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产值占环保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大约为0.5%,距离(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合理的30%左右比重还有很大差距。按照土壤修复平均2万元/亩计算,保守估计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已经超过1万亿元。中国土壤修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我国约43.75%土壤修复项目规模较小,集中在5000万以下。2亿以上相对大规模项目比例仅占18.75%。与美国和欧洲相比,我国已修复的场地数不超过500个,土壤修复市场尚处萌芽阶段,但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十三五””中央“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国家政策密集出台,土壤修复市场迎来了爆发期。2016年5月,国家环保部关于土壤环境保护的“土十条”出台,土壤修复事业在利好政策催化下,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土壤修复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伴随着“土十条”的推进和落实,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土壤修复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虽然我国土壤修复起步晚,技术研发水平较低,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形成基本产业链条。

作为“土十条”的落地之年,今年以来,从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在加速推进防治土壤污染的相关工作。2017即将收官,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详查开始密集进行,多个省份围绕耕地保护的农用地修复工作成效显著。

经济参考报:中国土壤修复产业起步  未来有望达到万亿规模

伴随土壤修复行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土壤治理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土壤修复市场在“十三五”将迎来发展高峰期。不过,目前国内土壤修复行业还刚刚起步,仍需要从环境调查、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环节构建和完善整个产业链条。其中,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持尤为关键。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的环保专项资金规模预计将达到497亿元,围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农村环境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

其中,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5亿元,主要用于31个省(区、市)土壤(含重金属)污染防治,新启动一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十三五”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50亿元。受到‘土十条’等政策影响,土壤修复的产业规模正在逐年增加。2015年产业规模只有30亿,2016年增长至90亿,预计2017年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40亿。2017年,“十三五”阶段整个土壤修复市场空间有望突破1000亿元。从长期来看,整个产业可达万亿规模。鉴于行业刚刚起步,未来仍需要若干综合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一批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来整体推动。

中国环保在线:土壤修复产业潜力爆发   市场规模呈几何级扩容

继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之后,土壤修复产业成为又一个充满巨大潜力的市场。随着一系列制度的创新和优化,我国的土壤修复产业逐渐培育出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集群,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极。据《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土壤修复行业将是“十三五”期间发展空间最大的环保细分行业,市场空间高达4.6万亿元。且受环境治理的长期性要求,土壤修复行业有望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景气度,未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逐渐提高,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往较为偏僻的郊区已逐渐发展成城市主城区,而位于原郊区的企业则面临集中搬迁的要求以扩大城市土地供给。特别是化工等重污染行业需整体搬迁,从而为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留出空间,也有利于企业污染问题的集中整治,从而促进了土壤修复市场的发展。

土壤修复市场的爆发和三则利好也息息相关。一是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决定自2017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二是《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也将于11月施行。三是10月23日,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明确表示,“土壤污染防治法已经经过了人大第一次审议,另外相关的一些标准和制度也正在制定出台过程中,有些已经出来了。”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土壤修复市场的热度日益攀升,且不只表现在业务前景上,更表现在市场布局的争夺上。目前已有众多资本和企业纷纷进入该行业寻找发展机会,以央企及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企业选择跨界做土壤修复,多家背景雄厚的土壤修复公司由此成立。

中国企业报:土壤修复市场需求扩张 行业体系待完善

伴随土壤修复行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土壤治理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土壤修复市场在“十三五”将迎来发展高峰期。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相比,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还处于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初级阶段,尚无完整的产业发展链。因此,在起步晚、发展慢等多重因素的掣肘下,土壤修复产业仍旧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譬如资金、法律、技术及行业标准体系等,都是亟须补充的短板。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以土壤修复为核心的环保机构领域,从事相关装备研发的不足5%,大部分机构都挤在工程项目的承揽上,真正从事新技术研发特别是工程应用技术研发的机构少之又少。持续的创新能力更是令人担忧,现在的国内环保修复市场充斥着一些号称上世纪八十年代技术的国外陈旧装备,环保企业也因为项目的不确定性而不愿意投入资金和人员从事相关装备技术的研发。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起步较晚,还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规范。 

绿色可持续性修复已成为国际修复界目前最前沿的发展方向

“未来10年,环境修复行业将会从平稳发展进入基于产业链延伸的跨越式发展,从单一修复目标向环境质量、生态质量、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目标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转变,这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过程。”胡清表示,从30年国外环境修复经验来看,在经历全面修复、基于风险修复阶段之后,绿色可持续性修复已成为国际修复界目前最前沿的发展方向。

外媒报道:

英媒:中国为土壤污染付出高昂代价  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土壤修复

英国《卫报》发表文章称,在中国,土壤污染相对来说不太受公众关注。中国正在为30年来的快速经济增长付出高昂代价,而且中国日益严峻的土壤污染问题给其粮食带来了风险。中国目前共有耕地1.35亿公顷,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污染日趋严重,优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公众越来越担心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这开始迫使政府转变态度。政府推出一项应对土壤污染问题的行动计划,结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力量,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土壤修复,即通过激励机制来鼓励公众参与。近年来,土壤修复已取得一定成效,进而也带动了土壤修复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英媒:面对土壤污染治理难题 中国比西方国家积极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从空气、水到土壤——反映了整个中国的工业污染问题。但是,土壤污染可能是最为棘手的污染。这种污染是看不见的,在初始污染源消失后,其影响还会持续很久。中国政府已开始应对土壤污染问题——在专家们多年呼吁关注这一问题之后。文章称,尽管中国在清理土壤的问题上面临挑战,但有人对中国比其他多数发展中经济体做得更多给予肯定。“在所有这些问题当中,走得最远的就是中国。他们采取的措施远多于其他任何非西方的国家。”专业从事土壤修复的Pure Earth公司总裁里奇˙富勒表示。在治理土壤污染的同时,也在政策的带动之下,土壤修复产业得到一定发展,未来可具一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