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场模式能否成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三农及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相关惠农扶持政策信息、补贴资金申请申报指南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如何更好地提高种植效率,规避市场风险?规模化种植是其中的选项之一。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给大家说说种植计划里的门道。

大农场模式能否成未来发展方向?

张子雨:经过了几年的调整之后,一些农产品的种植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随着补贴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内蒙古的玉米面积在减少,大豆种植热情高涨。而在黑龙江,由于去年玉米收购价格比较高,且大豆已经连续种植了一段时间,产量在减少,所以很多农户还是指望玉米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说到种植计划,还不能全国一盘棋。东北和内蒙古产区,有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大农场经营的推广,相对来说比较迅速。的确,大农场的种植模式下,基于庞大的规模,可以有计划地提升管理水平,而且这种整齐划一的种植方式也让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收益明显好于个人种植。

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现在的趋势,在一些情况下,要想享受到相关的补贴,种植规模上就先得达标。也就是说,大农场有利于农民朋友得到更多的扶持。

大农场模式的运作效果是很好的,那么,是否应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呢?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地理条件来看,我国的地貌非常复杂。比如贵州的梯田,从风光上来讲,是吸引人的美景,但是种植难度相对更大,家庭农场成为更好的选择。所以,在利用大农场优势的同时,还得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禀赋。

同样的,地方经济结构,周边市场需求,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丰富。所以,为了提高效益,在城市周边地区,自然更加倾向于种植附加值更高,种类更多样的农产品,这是出于提升收入的考虑,其实也是市场在引导大家更好地满足城市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强求大农场的模式,就是不必要的了。

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基础性作用,大农场的模式和个性化的种植都是市场引导的结果,两者没有高下之分,只要充分发挥这些模式各自的优势,就是一种成功。

对于农业发展模式而言,何种模式最适合我国,何种模式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我们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与弊端,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利用政策推动符合发展趋势的种植形式大力发展。同时,也需要给农户留下充分的探索空间。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产量好,收入高,就是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