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三农及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相关惠农扶持政策信息、补贴资金申请申报指南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从“首届京津冀农业产业化合作对接”活动获悉,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河北省农业厅联合发布《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18-2020)》,提出到2020年,三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2015年增长50%以上,达到2万亿元以上。
《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18-2020)》发布,三地行业布局明确——
(记者赵晓慧)到2020年,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2015年增长50%以上,达到2万亿元以上;基本形成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合理,行业布局清晰,产业结构优化,产能产效显著提高,社会带动效应显著增强,区域内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局面……6月25日上午,首届京津冀农业产业化合作对接大会在石家庄召开,《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18-2020)》(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
规划提出,北京以科技要素优势重点发展高端化、康养型、精致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天津以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城市服务型绿色、精品、特色菜篮子农产品加工;河北以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发展主食加工和精深加工,实现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赢。
明确三地行业布局
规划以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全面布局,梯次推进;坚持融合发展,利益共享;坚持市场决定,政府引导;坚持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坚持绿色加工,持续发展为原则,明确了粮油加工、果蔬加工、畜牧加工、水产加工、林业加工等方面三地行业布局。
粮油加工。重点建设河北粮油原料生产基地,发展天津城市服务型农副食品加工,打造北京康养、精致型粮油加工。
果蔬加工。围绕京津两个超大型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和京津冀城市化新需求、新消费导向,加强河北应季、错季果蔬生产基地与深加工基地建设,推动天津精品果蔬生产与加工,提升北京果蔬制品精深加工能力。
畜牧加工。围绕天津、河北养殖优势产区,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和高值化综合利用,推动京津冀埠外养殖基地建设。以河北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及其制品初深加工为基础,做好畜牧副食品供应和原料保障,推动天津畜牧精细养殖园区建设,开发特色产品及其制品生产与加工,增强北京功能性高档肉蛋奶精深加工能力。
农产品。依托津冀环渤海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沿海水产养殖和宜养区复合养殖。以天津、河北农产品和生鲜水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充分发挥北京即食、营养水产制品精深加工能力,提升京津冀农产品产业化水平和价值含量。
林业加工。重点以河北林木加工、板材制造,天津林果、观赏(食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北京果饮制品、特色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构建安全、生态、健康林产品加工体系。
划定三地主要任务
建设加工业集群,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推动加工业向主产区、主销区、“三区一园”和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四个结合”,培育一批前后相连、上下衔接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一批带动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实施国家品牌战略,加强加工品牌建设。积极实施国家品牌战略,逐渐形成京津冀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到2020年重点打造1-2个国际知名品牌,中国著名商标数量达到100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达到60个以上,重点推介300个农产品加工优势品牌。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升能力与水平。利用京津优势科技资源,加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创建国家级研发中心,建立一批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开展公共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支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慧物流等新手段,大力发展新兴业态。
建立“五统一”机制,实现共享共赢。通过实施市场统一培育、资源统筹安排、产业统一布局、科技成果统一共享、统一社会化服务的“五统一”机制,在共享经济下,创新共同发展机制,共享协同发展成果。
引入“互联网+”,实现融合发展。通过“互联网+”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在逐步淡化乃至抹去农产品加工领域地域性发展不均衡的基础上,寻求更加和谐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从而实现真正的跨界融合,黏合京津冀之间的发展裂痕,进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现。
规划同时要求,三地要根据功能定位,研究制定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产业指导目录,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支持。同时完善土地制度,将农产品用地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园区用地,国家级龙头企业和京津转移的行业领军企业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优先满足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