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大纲

本文隶属:可行性报告(农业与工商项目)(第30/188篇)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项目单位法定名称,发展历程,具体地点,占地面积,主营业务,人员结构,获得的主要业绩、荣誉等;企业性质、股东构成及其出资情况等。

1.1.2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

姓名、年龄、学历、职称、业绩以及主要社会兼职等,有无破产、银行欠资或其他需要说明的有关社会形象和诚信问题等。

1.1.3经营情况:产品类型、结构及规模,销售网络情况,年转化或销售农产品情况,市场覆盖范围及规模;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类型及面积,主要生产线及加工能力情况等。

1.1.4带动情况:领办农民合作社情况,直接、间接带动农户模式、数量及农户增收情况,安排劳动力就业情况等。

1.1.5财务状况:2011年、2012年项目单位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产、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销售(营业)收入、纳税额、净利润、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等(可列表说明)。

1.2 参与项目的合作社情况(该内容适用于项目申报单位直接带动农民合作社共同实施项目的情形)

1.2.1概况:说明参与项目的合作社名称,成立时间,注册资本,成员数,农民成员数,法定代表人,发展历程,具体地点,占地或办公面积,主营业务,主导产品,人员结构,章程及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落实情况,获得的主要业绩、荣誉,直接间接带动农户情况等。

1.2.2财务状况:参与项目的合作社2012年财务状况,包括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产、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销售(营业)收入、盈余及盈余返还情况、净收益、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等。

1.2.3与项目申报单位的关系:说明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与项目申报单位的合作方式,联结机制,各自的分工及职责等。

1.3 项目建设方案

1.3.1项目名称及项目负责人:项目名称应包含产品类别、建设性质等要素。项目负责人应分别说明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负责人。

1.3.2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及期限:按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分别说明建设性质(包括新建、扩建、改建、迁建等)。按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分别说明项目建设的具体地点(具体到乡镇、社区、街道),若涉及到多个地点,应分别列出。建设期限(应在12个月以内)。

1.3.3产品(经营)方案及建设规模:种植类项目包括种植面积、作物种类、产量等。养殖类项目包括养殖种类,畜禽存栏数、出栏数及畜产品产量等;水产养殖类项目包括养殖面积、种类、产量等。加工类项目包括生产规模,加工产品的种类、产量、产品的特点等。流通类项目包括贮藏、交易或经营的主要产品、规模、交易额等。若项目为扩建、改建项目,应说明现有规模及增量规模。

1.3.4品种、技术(工艺)、设备方案:主要品种、技术及来源的可靠性、可得性等。主要设备名称、数量等。

1.3.5土建工程: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名称、类型及工程量等。

1.4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说明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包括建设投资(含工程费用、生产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等。资金来源应说明申请中央财政投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及其他资金等。

1.5 项目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简要列出项目预期的营业(销售)收入、利润、税金,以及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财务内部收益率等。

社会效益:概述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突出带动农户的方式、数量、农户增收等情况。

生态效益: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改善情况等。

1.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7综合评价:简要概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评价),风险评估,带动作用,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结论与建议等。(1.2~1.5应分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分别进行说明)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阐述项目提出的主要依据(如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等)及理由(如区域经济、项目单位自身发展需求、存在问题等)。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从产业政策及行业、区域发展规划、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角度的必要性;从优势特色农产品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及可持续发展角度的必要性;从项目涉及到的产业链条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项目对瓶颈因素解决的影响程度等角度的必要性。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带动能力及农民增收角度的必要性;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的必要性。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 项目区概况

3.1.1建设地点选择:选址原则和依据、地理位置及具体建设地点、土地类型、来源方式、占地面积等。若项目建设涉及多个地点,应具体到乡镇、社区、街道并分别列出。若农民合作社参与项目应同时说明农民合作社涉及农户数量、土地面积,农户参与方式及土地来源方式等。

3.1.2自然条件:包括土壤、地质、水资源及气象条件。其中,气象条件包括气候类型、特点,降雨量、光照、无霜期,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等。种植业项目说明气象条件对项目产品的有利条件及不利因素。

3.1.3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人口、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

3.1.4本产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项目所选择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与项目有关的上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2.1政策、资源、科技、基础设施条件等:当地政府围绕项目或相关产业出台的相关政策;项目所涉及到的资源量、品质、价格情况及其对项目的影响;技术研发力量或技术依托单位及团队力量、相关成果及与项目的关联情况等。水、电、路、气等现状及对项目的保障情况。如果是扩建、改建项目,应说明现有基础情况;若是申报连续扶持的,应详细说明原有项目完成情况(建设、运行和资金使用、管理等)。

3.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3.1.1~3.1.3、3.2.1应分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分别进行说明并尽可能列表)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 市场分析

4.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项目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和销售价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布局、生产能力和销售情况等。项目产品的目标市场、市场需求、市场前景、预计占有份额等。

4.1.2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产品质量、特色、性能、价格、商誉、认证情况,以及生产技术和装备、新产品研发能力等。

4.2 营销策略、方案、模式:说明项目单位目前采取的营销策略、模式、销售渠道及项目实施后准备采取的营销策略、模式、销售渠道等。

4.3 市场风险分析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第五章  建设方案

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种植类项目包括种植面积、作物种类、产量、季节安排等。养殖类项目包括养殖种类,畜禽舍面积、畜禽存栏数、出栏数及畜产品产量等;水产养殖类项目包括水产养殖面积、种类、产量、季节安排等。加工类项目包括加工产品的种类、产量、产品的特性、季节安排等。流通类项目包括贮藏、交易或经营的主要产品、规模、交易额、季节安排等。若合作社参与项目应说明合作社承担项目的农户姓名、种植面积、养殖数量等。对于改建、扩建、迁建项目,应说明现有种植、养殖基础和规模;对于畜禽养殖涉及扩繁的项目,应结合畜群周转表(养殖业扩繁项目根据项目情况自行编制)进行说明。

5.2 建设规划和布局:说明项目单位的总体建设规划、项目本身的布局情况及项目在实现总体规划目标中的地位。

5.3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说明项目拟达到的建设标准、规范(如种植业的GAP规范),产品拟达到的标准和认证情况、产品质量安全方案等。

5.4 技术(工艺)方案

5.4.1技术(工艺)路线及流程图:编制技术(工艺)路线图并对主要流程进行文字说明。种植类项目要结合建设标准和产品拟达到的标准,说明每一环节采取的农艺技术措施。养殖、水产类项目除结合建设标准和产品拟达到的标准,说明在每一环节采取的措施外,尤其要说明卫生防疫程序。加工类项目要完整描述工艺流程,并对主要工艺过程做文字说明。流通类项目要说明主要的流通、交易环节。

5.4.2产品品种、主要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种植、养殖及水产类项目,要对项目所涉及到的品种及特性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品种及项目所涉及到的技术来源进行描述。加工类项目,要对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及其特点、技术的成熟性、技术来源可靠性进行详细描述。

5.4.3主要技术参数:应根据项目类型和项目实际情况,以及行业内有关规范要求,全面系统地阐述说明各种参数指标,并对项目进行准确细致地描述。种植类项目包括种植密度、成活率、补栽率、挂果期、盛果期等。养殖、水产类项目包括配种率、产仔(蛋)数、成活率、死亡率、淘汰率、料肉比等。加工类项目包括出品率、损耗率等。流通类项目包括流通环节的损耗率、完好率等。

5.4.4物料消耗定额及平衡分析(加工类项目):物料平衡分析描述主要原材料及消耗材料的保障程度,分析物料消耗与产(排)出物之间的平衡对应关系。

5.4.5草畜平衡分析(养殖类项目):对项目涉及饲草、饲料来源、种类、供应等情况进行分析。

5.4.6水资源平衡分析:涉及灌溉用水较大的蔬菜水果等种植业及规模以上养殖业等项目应简要分析(不要求专业评价资质)。

5.5 设备方案

5.5.1设备选型:包括交易、加工、灌溉、饲养、等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管理设备等,结合技术流程和规模,说明设备的类型、规格型号、数量、先进性等(分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分别列出详细的设备清单)。改建、扩建、迁建项目应说明现有设备情况,以及与项目衔接或可能的利用情况。

5.5.2设备来源

5.6 建筑方案

5.6.1主体工程:包括项目所涉及到的交易设施、加工车间、田间工程、各类圈舍等生产性建筑(构筑物)的面积(数量)、结构类型等(分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分别列出主体工程清单)。改建、扩建、迁建项目应说明现有建筑(构筑物)情况及与项目衔接或可能的利用情况。

5.6.2辅助及其它配套工程: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福利用房等建筑物(构筑物)面积(数量)、结构类型等;水、电、气、道路、绿化等工程。改建、扩建、迁建项目应说明现有辅助工程情况及与项目衔接或可能的利用情况。

5.7 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建设工期及分月进度安排,绘制工程建设进度表(图)。(本章应分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分别进行说明并尽可能列表)

第六章  环境影响与节能评价

6.1 环境影响评价

6.1.1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说明项目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6.1.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各种废弃物、污(粪)水处理措施等。

6.1.3评价与审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审批情况等。

6.2 节能评价

6.2.1项目综合能耗情况:说明项目消耗能源的种类、实物量、综合能耗量(折标准煤)、单位产品、单位产值及单位投资能耗情况。

6.2.2能源供应保障情况

6.2.3综合节能措施:从建筑、工艺或工序等环节说明项目采取的主要节能措施及效果。(本章应分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分别进行说明并尽可能列表)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项目建设阶段和项目竣工后的组织机构设置,包括机构职责、人员配备等。

7.2 劳动定员:说明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辅助人员等配备情况,并列出人员配备表。

7.3 经营管理措施:分别说明建设阶段和项目竣工投产后的管理措施。建设阶段包括招投标、工程监理等保证措施,重点说明项目申报单位对参与项目的合作社如何进行监督管理,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包括建设过程中工程进度、质量及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及银行贷款的具体管理办法等)。竣工投产后管理包括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尤其要说明项目投产后项目申报单位和参与项目的合作社的连接机制、合作模式、运行机制等。

7.4 技术培训:根据生产技术要求,对项目申报单位、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员工及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的人数、方法、内容、措施和拟开展的主要工作。

7.5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分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说明项目可能存在的不安全的因素、环节及相应的劳动安全保障措施。卫生要说明生产过程中的卫生保障措施和手段。消防要说明项目可能在哪些环节存在消防隐患及相应的消防措施。(本章应分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分别进行说明)

7.6 农民持股方案及保障措施:(该内容适合于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及“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农民合作社或农民持股的具体方案(包括代表农民持股的合作社及持股的范围、股东及股权方案、股东分红机制、参与项目申报单位经营管理的程度等)。保障持股农民权益的操作性措施。地方农发机构的监管措施及办法。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8.1 投资估算依据

8.2 投资估算

8.2.1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8.2.1.1 建设投资:按概算法,包括工程费用、生产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及预备费用。按形成资产法,包括固定资产原值、无形资产原值和其它资产原值。

8.2.1.2 建设期利息

8.2.1.3 流动资金:其中包括:铺底流动资金。

8.3 资金来源:8.3.1中央财政资金;8.3.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8.3.3自筹资金及来源;8.3.4银行贷款及筹措;8.3.5其他

8.4 资金使用和管理

8.4.1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使用范围和报账管理等。按照国家规定的使用范围,重点描述财政资金具体应用到那些环节。

8.4.2银行贷款使用和管理:银行贷款使用管理及还款计划等。

8.4.3其它:自筹资金使用管理等。(本章应分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分别进行说明并尽可能列表)

第九章  财务评价

9.1 财务评价依据:说明相关的取费标准、财务制度规定、税收政策、银行贷款利率、贴现率(8%)、项目计算期(10年)等。

9.2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9.2.1销售(营业)收入

9.2.2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种植、养殖业项目应分别说明目前和项目完成后种植或养殖的品种、价格、收入、税金等;流通类项目应说明项目单位自身获得的收入,同时说明交易额等;改扩建项目应分别说明目前及项目完成后产品种类、产量、价格、收入、税金等。

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9.3.1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

9.3.2项目总成本估算

9.3.3经营成本估算:种养业项目及改扩建项目应分别说明目前和项目完成后总成本、经营成本等,尤其是折旧、摊销计算时要考虑利用原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流通类项目应说明项目单位自身所发生的支出、折旧等成本。

9.4 财务效益分析

9.4.1盈利能力分析:包括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税后、静态),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和财务净现值(税后)等。对于种养业项目及改扩建项目,应分别说明“有项目”与“无项目”的利润等,并计算增量盈利能力相关指标。

9.4.2银行贷款清偿能力分析:银行贷款偿还期、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等。无银行贷款不做此项分析。

9.5 不确定性分析

9.5.1盈亏平衡分析:计算盈亏平衡点以及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9.5.2敏感性分析:编制敏感性分析表并绘制敏感性分析图。针对敏感性因素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措施。

9.6 财务评价结论:(本章应分项目申报单位及参与项目的农民合作社分别进行说明并尽可能列表)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10.1 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及示范性分析:项目对培育主导产业,调整农业结构的影响;项目所提供的示范效果及其表现、作用。

10.2 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农产品流通、转化及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分析:项目对完善产业链条、缓解农产品“买难”、“卖难”矛盾的作用及其表现。

10.3 项目带动及辐射能力分析:

10.3.1项目申报单位对参与项目的合作社带动作用:(该内容适用于项目申报单位直接带动农民合作社共同实施项目的情形)说明项目申报单位与参与项目的合作社联结机制、利益分配及保障机制。

10.3.2带动农户及增收效果分析:项目与农户的利益联结与保障机制。项目直接带动农户和农民的数量、方式和来源,间接带动(辐射)农户和农民的数量、方式和来源等。

10.3.3带动基地:项目直接带动基地的规模、方式等。

10.3.4带动就业:项目安排就业的人数、年度工资总额;其中,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及增收情况。

10.4项目对保障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的作用:项目从哪些角度、哪些方面对保障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发挥了作用及其预期效果。

10.5 对比分析:项目建设前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对比分析。项目区与非项目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