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礼仪文化体验基地投资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本文隶属:商业计划书(农业与工商项目)(第8/104篇)

年月日:2014年10月5日;编写发布人:武汉兆联投资顾问公司39号编辑
关键词:孔子,礼仪文化,体验基地,投资项目,意义,必要性。本文“孔子礼仪文化体验基地投资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系由武汉兆联投资顾问公司39号编辑遵循实用的基本原则为您精选、校对与修订后提供,主题内容来源于网络上可行性报告相关的专题资讯,其版权及观点仍属于原作者,本站不做任何判评。以下是该文内容:

近几年来,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要忘本。于是这些学者就进而以不同方式进行了不同影响的宣传,激起了中国人民对重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情。

国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以儒家经典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文化。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精华文化,经典文化。“国学热”现象由此产生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热即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潮,我们孔子学院的影响最为广泛。

孔子学院对促进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孔子学院对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有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中国的汉语文化推广机构以孔子命名,实际上就是向世界宣布“孔子”是中国语言文化推广与传播的代言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品牌,这表明“孔子”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首肯。中国政府在海外建立多家孔子学院,对国内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004 年以来,随着孔子学院雨后春笋般遍及世界各地,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也随之在中国大地涌动。从易中天登上《百家讲坛》评讲《三国》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引发民众“孔子热”,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流行畅销,从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中华标志城的酝酿,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 渐行渐远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回归。人们开始把目光重新转向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其次,孔子学院对外构建了为世界多角度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通行做法。通过民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让世界人民对于中国有更深刻的理解,了解我们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

孔子学院不仅仅是推广汉语教学的机构,它也是研究孔子学说和儒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机构;它不仅是一所语言教学机构,而且也是一座加深中国与外国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文化驿站与桥梁。海外孔子学院在进行汉语教学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中国文化,例如:包饺子、用筷子、练习武术,了解中国文化常识、风俗习惯及政治经济环境与制度等等。

如何看待“国学热”这一文化现象,我认为应该着重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影响。“国学热”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原因有多种,近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并日臻完善,经济高速发展,所创造出的社会财富也日益增多,由此形成一些衍生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基本道德、准则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遭受到了巨大挑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此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该何去何从,由此引发了对“国学”争论。

“国学热”现象的出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和人文主义在当今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学热”的兴起,主要围绕着儒家的伦理道德与教育问题,针对当今社会上伦理道理的逐渐缺失,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问题,我们认为“国学热”的兴起在此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之所以说“国学热”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的儒学经典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推崇,孔子学院在各国的确立就是有力证明。由此而引发“国学热”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国学热”现象的出现,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它是一种文化现象,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恰逢当时社会的转型大变革时期,它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它促进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繁荣。我们认为,“国学热”的兴起,对国学各种学术观点的讨论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也体现了社会文化的自由性。

同时,“国学热”的兴起可以促使人们对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现象的反思,也可以有效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以及儒学百家的经典文化理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国学热”的产生与发展将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必将成为古今多元文化的汇集宝库,成为一笔对当今社会,对后世巨大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