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本方投入资金
企业是慢村开发建设的主体,慢村的建设以社会资本介入,市场化运作为宜。在资金筹措方面,可以通过企业独资,企业合作成立PPP公司共同出资等方式解决政府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企业通过土地整理、土地一级开发、住宅房地产开发、慢村公共服务设施开发等先期投资,获得资产使用权、慢村品牌使用权,并通过慢村发展获得资产的增值,最终实现企业的壮大发展。
2.慢村策划运营方提供I-EPC-O总服务模式
慢村策划运营商首创I-EPC-O总服务模式。即提供包括I-IP孵化,E-规划设计,P-PPP模式,C-建设施工,O-运营管理等从慢村开发建设到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全流程智力服务。在策划期,慢村策划运营方将通过先期研究给出投资决策,在对区域进行详细分析与全方位研究基础上,通过概念性规划确定空间,方案设计确定村庄形态;在建设期,慢村策划运营方依托对慢村IP的深刻理解与地块的深入研究,进行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的指导,并在建设完成后,进行开业筹备,详细制定营业计划,推广运营方案及管理方案,推进慢村的运营管理工作。
3.政府提供配套支持
在慢村的开发建设中,政府主要负责用地协调与基础投入。由于慢村涉及到环境卫生、村民自治管理、医院银行等公共服务项目与配套项目,这需要适当地建设用地或者改造的集体建设用地,政府应根据建设需要,整合协调慢村的建设用地,保证慢村项目的顺利建设。此外,由于慢村部门项目具有公益性特征,如村貌改造、环境、厕所等卫生设施建设及卫生清理、村民文化活动、村内道路建设、给排水工程等,这一系列的工程都政府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资金投入,以完成美丽乡村整体形象的初步提升,建立慢村开发建设的基础。
4.村民以乡村合作社形式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建乡村合作社从事乡村产业的运营管理。合作社成员在合作社的管理监督下参与经营性活动,如家庭旅馆、农家乐、商铺等,或作为产业工人服务于景区及度假区。合作社成员以农田及宅基地入股,以此来分享乡村开发所带来的各项收益。合作社在其中主要有五大职能:一是维护社会稳定,合作社通过制度化地管理监督维护乡村旅游市场秩序,构建和谐乡村旅游社区;二是有序组织经营活动,合作社开展的组织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三是治理运营环境,合作社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化建设,营造规范化运营环境;四是协调相关工作,合作社对乡村提升、拆迁、安置工作进行协调与管理;五是激发活性,合作社通过股权集体持有,共生分红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积极性和能力。
二、慢村的发展构架
慢村是乡村发展的着力点,在慢村带动下,乡村将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复兴,成为新时期下可持续的乡村发展结构。
1.三产联动融合形成乡村发展基础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基础,而投入大、产出小的传统农业难以提供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在此背景下,慢村引入第三产业,通过第三产业提高一产附加值,推动二产发展,形成的一二三产联动发展模式将为乡村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与基础。
慢村的建设将持续吸引短住的旅游人口与常住的创业人口,外来人口的休闲度假、生活创业需要将大大激发乡村的民宿业、餐饮休闲业、健康服务业、酒店服务业、会议会展业、文旅产业、零售服务业、乡村电子商务、亲子教育业、演艺产业、交通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第三产业带动下,将极大提高粮食蔬菜种植、肉禽养殖、水产养殖等第一产业的附加值,种养殖产品不仅能获得农业收益,还将获得旅游带来的商品价值提升,并且同时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业与手工艺制作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最终构成一二三产联动的产业发展基础。
▲图2:慢村三产联动的产业发展架构
2.多元收益结构为基础提高乡村品质
慢村的建设使村民闲置的宅基地与农地得到充分利用,村民在慢村发展过程中,获得土地增值分红收益、经营分红收益、股权收益、就业收益等综合发展收益,这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经济状况,优化了乡村的经济结构。以此为基础,村民将更加关注文化生活,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这将整体上提高乡村的精神文明水平,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此外,以慢村设施建设为基础的乡村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将不断完善,乡村景观环境也将更加美好。以上改变将极大改善村民的景观环境、生活环境与文化环境,彻底改变乡村原有的老、破、小、穷的形象,使乡村成为品质生活的新代表。
3.新村民下乡完成乡村社会更新
乡村的衰败一是产业的衰败,二是人口的流失。而慢村的设计,在导入新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基础上,还将带动城镇人口回流乡村,改变乡村的人口结构。
在慢村带动下发展起来的一二三产提供了职业农民、农产品销售员、互联网技术人员、农产品包装工人、手工艺品制作人、手作传授师、文创个体户、乡村讲解员、酒店服务员、民宿经营者、美食烹调师、养生保健师等众多的就业机会与职业形态,这使在外打工的乡村青壮年能够返乡就业,而心怀乡土的新知青、艺术家、创业者、跨界精英等将成为新乡民,组建新社群,他们与原来的乡村居民一起重塑了乡村的人口结构、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使乡村建立起以产业为基础,人口回流为核心的新乡村社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