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村”新概念及乡村规划建设新模式

慢村改变乡村

在逆城镇化的大潮下,品质乡村生活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慢村”正是以强劲的乡村度假休闲生活需求为前提,将乡村资源与城镇需求深度结合,同时兼顾乡村振兴的新型业态形式。以下将从慢村的内涵、开发模式规划设计等几方面讨论慢村的打造手法。

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第十九次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01慢村解读

一、慢村的概念

慢村是度假区,又是乡村综合体,更是产业集聚区。

一个可以让行者放慢脚步,悉心感受乡村特质的目的地;慢村是一个生活品牌,其以“生活,还可以再慢些”为号召,以“慢村的时间,就是奢侈品的终极形态”为产品规旨,打造一种融合乡村与城市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但慢村绝不仅仅是一个为城市居民提供创新业态的品牌IP那么简单,它致力于乡村价值的发明、重塑与传播,以及美好乡村的建设。慢村通过“慢村IP”及产品研发、品牌输出、项目策划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基金管理、产业运营、物业管理,为中国保留并创造高颜值、超好玩、特安逸、讲品味、有故事、真乡土的乡村。

从中国城镇化发展来看,慢村是乡村振兴与逆城市化潮流契合点上的重要创新形态之一。其背后是对农村农民农业,以及工业化城市发展问题的深刻思考与主动出击。投资方不仅仅需要恪守投入产出比的企业发展红线,它还是乡村发展的推动者,乡村资源的整合者,乡村资产升值的主要受益者,乡村公益的践行者,品牌价值的拥有者。

二、慢村的特征

1.以“五慢”理念打造乡村生活方式

慢村是对快节奏现代生活的一种抗击。

在慢村,以“慢”为生活常态,人们从饮食起居、日常劳作的“慢餐、慢居、慢行、慢游、慢活”中逐渐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富足。逐渐达到食甘其味,居安其寝,行安其道,游乐其景,活乐其心的新的乡村生活方式。因此,慢村的产品设计,非常注重通过细节对现代生活中“时间紧迫”的创伤的修复,重新发现乡村安逸快乐的美好生活,并通过与现代的文明的融合,打造精致、有味的新乡村生活方式。

2.保持村庄原貌与土地关系

从共享角度而言,慢村是对乡村原有闲置资源的再开发,在“真乡土”“真受益”的理念下,慢村以“四不变”为基本原则进行开发运营。

一是保持原有村落格局不变,乡村原有的空间格局是乡村人际关系的基本支撑,较小的空间尺度是人与人间亲密关系发展的基础,因此,以追寻乡村慢时光为目标的慢村应保持原有村落格局、空间尺度;二是保持原有生活方式不变,生活方式是乡村文化的集中体现,从吃穿住行到民俗活动,无不体现着乡村的生活观、价值观,因此,保持乡村原有生活方式是保护区域文化内核的题中之义,也是发展新的融合文化的基础;三是保持原有用地性质不变,乡村不能抛弃“农”的本质,不能侵犯农民的土地权益,因此,慢村的开发应恪守乡村用地性质不变;四是保持原有产权关系不变,慢村的开发应以保护原有权利人利益为前提,因此,在积极鼓励土地出租等方式进行土地集中开发的同时,应尽量保持乡村原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不变。

3.系统性消解农村发展与城市资本的对立矛盾

在传统的乡村开发中,经常出现城市资本通过对乡村资源的租赁开发,赚得盆满钵满,而村集体与农民个人难以获得开发红利的情况。慢村的开发为更大程度上保护农民利益,实行“五优先一自愿”原则。即“物业优先租赁、产权优先购买、就业优先安排、出产优先采购、政策优先覆盖”的五自愿与“土地自愿入股”的一优先相结合的方式,以系统性消解农村发展与城市资本对立的矛盾。

更为重要的是慢村“三变”,通过闲置农宅、农地等闲置资产,智力、信息、服务等资源,以及资本共同构成乡村开发主体、利益共享者。

通过慢村的“三变”、“四不变”、“五优先一自愿”,为人们提供更加美好的乡村生产方式,更高品质的乡村生活,实现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城乡发展

三、慢村与原村庄的关系

慢村是在原土著村庄空间区域上开发建设起来的新型乡村形态。

在设计上,慢村要兼顾原村民旅游者、旅居者、创业者等所有人群的需要。因此,慢村与原村庄具有空间重叠,人群互融的关系特征。一般来说,慢村是在原有村庄空间结构上的整合重塑,其使用的是原有村庄的土地、田舍。其发展形态受原有空间的支撑与制约。

在村民关系上,一般原住民与慢村的新乡民采取分开居住的方式,管理上,原住民部分地保留原有村庄管理体系及合作社系统;但并不是说,原住民与新乡民完全分开,他们共享慢村的商业配套与公共配套服务,在慢村发展上,各尽所长,共同为慢村发展服务。

由于相邻的居住地与相同的公共活动空间,在一定时间的交流融合后,原村民与新乡民将逐渐消融隔阂,并逐渐形成慢村与原来村庄资源互相沟通,文化融合发展,社会共同进步的互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02慢村的开发模式

从目前的乡村发展来看,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吸纳了过多的乡村青壮年劳动力,乡村在缺少人力、财力、技术等发展要素的背景下,逐渐走向衰落。慢村的开发不仅仅为乡村吸纳了资金、人才等发展要素,更重要的,慢村需要处理好投资方、政府、村民等各方关系,构架各方共同推动产业发展路径,形成对青壮年人才持续的吸引力,以实现乡村的社会更替,文化更新。

一、慢村的四方共建模式

在慢村的开发建设中,需要资本方、慢村策划运营方、政府、村民各方明确权责,开发权、运营权、土地所有权等权属分立,使各方各司其职,共同构建四方共赢的建设模式。

慢村改变乡村

▲图 1 资本方、运营方、政府、村民四方在慢村建设中的权责

————见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