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资源生态型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本文隶属:农业招商引资工作(第9/120篇)

广袤的乡村蕴藏了丰富的山水生态资源、一流的自然环境、质朴的乡村民俗,山水生态的乡村环境与“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对都市人群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孩提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脊,是世代相传的共同记忆。

山水资源生态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是“生态“,需从原来的“卖木材、卖资源”向“卖景观、卖生态”转变,主要有三大路径:


一是保留一方山水环境,让生态不再遥远;

二是化生态优势为旅游经济,让生态可体验

三是村域空间外向拓展,让生态不再封闭。


让人们真正品味与感受生活的滋味,感受温暖人情的滋味,享受生活的品质,真正体验生活的幸福感。

一、天人合一的保护利用



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步应是构筑相融的自然生态,69农业规划专家一直以来倡导“天人合一”的规划与实践理念,打好环境基础,道法自然。


首先,维护生态基底。规划先行,创新长效保护机制,坚持规划的刚性,通过政绩考核纳入、项目审批制度、环境监察执法等措施,促进规划实施落实到位。创新社会性保护模式,在《桂林市旅游总体规划》中,69农业规划专家提出由政府单极保护向社会多级保护转变,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尝到保护生态的甜头,有效调动村民保护生态的的积极性。


其次,促进生态建设。打造“生态人居”乡村,让农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在《平顶山乡村旅游总体规划》项目中,69农业规划专家提出实施“四旁”“三化”行动,注重保留原乡风格,建设绿色生态建筑。


再次,转化生态吸引。深耕生态资源,挖掘城市人的回归、释放等心理需求,推出生态牌、慢生活牌、土与洋创意结合牌等“错位”吸引;构建“乡村+婚庆”“乡村+营地”“乡村+主题游乐”等多元化的“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实现乡村旅游向田园观光与休闲游憩、主题游乐、文化体验、养生度假的复合化高层次模式发展。

二、原生淳朴的多元生态体验



深入挖掘乡村“地格”,通过特色旅游要素的引入,形成“看得见、听得到、能品尝、可体验、能传承”的多元休闲业态聚集,真正守望和创新一种新的乡村生活方式。


多元化生态观光移步换景,丰富生态看点,将整个乡村按照景区来打造,使得游客步入乡村就如步入一个大的田园诗画景区中,形成处处是景的画面。规模化、多元化、创意化打造田园景观,做强四季农业景观。串点成线,升级游览观光方式,打造精品观光线路,形成帐篷观光、骑行观光、步行观光、树上观光、空中观光、自驾观光等多种趣味观光方式,配套走廊栈道、摄影基地、观光平台、观光亭、骑行绿道、热气球、亲水平台等观光服务设施,完善观光体系。


精品化生态住宿打造一批山林人家、花海人家等特色生态人家,拓展住宿、休闲、体验等多功能,让游客直接体验乡村性。建设民宿和个性化营地两种非标准乡土住宿,坚持原创品牌,向中高端度假发展,强调亲情服务,彰显生活美学。引进帐篷客、缘真岛、悦榕庄等国际高端度假品牌,打造大地生长的建筑,形成空中度假、树上度假、帐篷度假等多种形式度假方式,构建乡村野奢度假生活。

体验化娱乐活动丰富乡村体验活动,打造农业生产体验、自然生态体验、乡村生态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娱乐体验四类体验活动。突出文化魅力,打造文化市集、民俗节庆、民俗工坊、民俗表演等多元形式,如日本水上町聚集了“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等20多个传统手工艺作坊,游客不仅可以观摩,还可以动手体验,极大了增加了旅游的参与性。


休闲化生态美食乡村生态美食的最大特色或者灵魂是其原生态性、地道性,美食原料必须地方出产、制作方法必须地方传统工艺、配料调料必须当地生产、器皿必须“土生土长”。溧阳的天目湖砂锅鱼头,必须选用天目湖水体中天然生养的大花鲢鱼头做原料,纯天然天目湖水为汤基,宜兴砂锅为器皿,加上特有的烹调工艺加工而成。要持续创新产品,增加体验环节,保持美食趣味性,强化美食吸引力。要打造情境化的美食业态,如稻田里的餐厅、猪栏咖啡吧,用一种乡土建筑环境、乡土自然环境构筑一场美味的美食体验。


绿色化生态购物。要兜售自然的气息,卖乡村土特产品、原乡手工艺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类购物产品。卖的场所要有乡愁,可以在乡村博物馆、乡村驿站、乡村连锁店、乡村购物区、乡村购物街等进行,购物场所设计要整体体现乡村元素,避免出现过度现代化的设计。卖的方式有创意,包括热销产品主打、卖逛赏结合、与现场活动结合等方式,促进感性消费。


特色化生态交通。结合乡村情境,丰富乡村交通工具,包括水上飞机、热气球、滑翔伞等空中特色交通工具,观光摩的、风采车、观光小火车等陆上特色交通工具,牛车、蹦床、滑轮、田园推车等特色微型交通工具。


三、生态村域的开放联动



山水生态型乡村具有空间外向型强的优势,要鼓励开放发展,解决单个村落个性标签不足的问题,形成连片发展的规模,打造“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境界。


村村联动,打造乡村公园。整合规划,连片发展成为乡村公园。借鉴琼海博鳌做法,将5个自然村村庄,进行整合规划、连片开发,整体上进行改造型的环境整治,打造乡村记忆墙等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乡间雅趣的基础设施,颠覆了传统公园的印象。发挥绿道串联作用,打造景观化、休闲化的绿道走廊,串联乡村公园内的乡村、鱼塘、河道、槟榔园、椰子林等乡村要素。


村景联动,由服务基地转向主要吸引地。山水生态型乡村中,有一部分主要依托各地一些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发展起来,这种景区周边的乡村旅游是风景区观光旅游的伴生物,是景区的服务基地,乡村与景区的联动发展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并随着未来乡村旅游的壮大,逐渐转向核心吸引力的目的地。一是借势景区,从规划切入、线路连接、联合营销三方面进驱动乡村快速发展。二是差异化发展,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一定要形成自己的主题特色,功能及内容上都成为整个区域旅游中不可或缺、独具魅力的一部分。

城乡联动,实现一体化发展。山水生态乡村自发展之时,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市场客源、返乡创业等方面尤其能实现联动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方面,针对城市客源市场,定向开发产品。如浙江长兴县水口乡的“顾渚村”,针对上海养老客群,开发“农家乐+养老”模式。另一方面,针对城市就业农民,培育返乡创业。采取优惠政策提供创业环境,吸引农二代重返乡村进行创业,开辟儿时的乡愁记忆,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