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讨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都离不开绿色生态与生态农业的关键词,这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能丢失的理念。
绿色旅游的理念由来已久。1962年,美国的女海洋生物学家R.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描写了由于人类不顾自然,乱用农药污染了土壤、水和空气等,导致了一个没有鸟鸣的春天,世界陷入令人绝望的沉寂!该书的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震动,世界范围内的“绿色运动”兴起。旅游业也在这样的氛围中兴起了“绿色旅游”。
那么绿色生态的的乡村旅游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69农业规划专家为大家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参与性
在绿色生态的乡村旅游中,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到自然与文化的生态系统中。游客可以通过用心听,用眼看开感受乡村景观的美妙,可以通过步行、骑行、骑马、漂流、探险、摄影等活动来探索大自然的奥妙,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将油然而生,由此又会回过头保护乡村的自然与文化。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充分体现了绿色生态的理念。
二、自然性
绿色生态的乡村旅游要以乡村的自然环境为旅游对象。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虽然城市中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其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差,市民压力加剧,精神高度紧张和空虚。乡村的田园、山水、森林、草地具有极强的自然性,淳朴的民风给人恬淡舒适的感觉。没有城市的喧嚣,却听得到乡村的声音:雨水滴答、清泉叮咚、鸟鸣啾啾,蛙唱呱呱……
这是绿色生态的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其中自然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1、乡村旅游区人口相对较为稀少,由于受工业化影响程度较低,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
2、乡村旅游区受工业化影响较小,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着相对原始状态的系统,对于渴望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旅游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强大吸引力。
三、教育性
绿色生态的乡村旅游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效益。乡村生态旅游传播了乡村传统文化,提高了旅游者的文化修养,通过一系列的农家活动,如插秧、晒谷、织网、捕鱼,了解农家生活的欢喜与辛劳,从而对乡村有了情感和更多的关注,对旅游者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此外还起到让旅游者充分了解当地的当地文化背景、地学背景、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摄影、录像、宣传广告、电影等方式传播乡村文明,让绿色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人们对于雾霾问题似乎已经司空见惯,这不代表我们对恶劣环境的承受能力真的变强了,只是人们麻木了。城市逐渐沦陷,乡村也面临挑战,想要做好乡村旅游,绿色生态是永恒的主题。“寂静的春天”所带来的绝望,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需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这乡愁乡情里必然有乡村的声音,雨水滴答、清泉叮咚、鸟鸣啾啾,蛙唱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