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觉下的乡村旅游模式设计

全域旅游时代的乡村旅游升级模式

乡村的题目这一两年热度非常高,只要是涉及到乡村,涉及到乡村+旅游,或者乡村+一些其他的东西,比如说+艺术,+建设,再跟旅游融合起来,社会关注度是非常高的,所以整个行业拥有非常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处身一个大的背景,叫做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乡村旅游产品,怎么让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得更蓬勃,就成为一个新的命题。

笔者认为,乡村旅游面向的受众不同,研究的东西也不一样。最初讲到乡村旅游,大家说以农家乐为主体。在一些地区,说要做乡村度假,很难摆脱做农家乐的概念,但是乡村旅游已经远远不止农家乐

笔者注意到,乡村谈论旅游的时候,很多人会说不做农家乐,要做民宿。然后还有一些比如说美丽乡村建设,这个不是旅游口的概念,但是它跟乡村旅游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地方是因为先做了“美丽乡村建设”,建设完了发现变成一个非常没有个性化的乡村,然后又觉得说乡村建设没有解决旅游产业的问题,是不是需要来构筑一些旅游的产品?

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乡村旅游是旅游扶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和手段,所以旅游扶贫也跟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紧密联系。现在农业每年都是作为中央一号文件被提出来。农业里面休闲农业以及农业的第三产业,在乡村提供旅游产品的时候有很多关系,所以我们免不了会谈到休闲农业的发展和田园游乐的发展。另外一个,现在有很多人在重新下乡,小资、文艺青年、旅游创客等等,他们变成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子。

全域旅游时代,最好的去处是乡村!

乡村旅游升级的时代背景。20年前,成都作为中国乡村旅游第一批代表性城市,成都农家乐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但当所有人表示,到乡村去吃一个农家饭,睡一下农家炕,已经不是周末想做的事情,这种产品已经进入到一个必须要升级的阶段。

南怀瑾先生说:“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句话是说中国人最终的文化梦想是诗酒田园。田园是中国人心中的远方,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把一个上千年田园梦想,融入到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

曾经的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中国是农业文明的社会,很多文化的根基在乡村。乡村里面有宗族伦理的秩序,有手艺风俗的繁盛,有小桥流水的诗意,有归隐田园的闲适。这些都是乡村能够提供的价值,而不仅是在前10年、20年看到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农家饭、农家屋的供给现象。

大家在追求文化复兴,带有中国风的有情怀的画面,乡村变成一个很美好的符号。但是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乡村在衰落。在这样一种分裂的背景下,一方面大家在理想中,觉得乡村可能是非常唯美的一个田园梦想。另外一方面乡村并不美好,有很多基础设施需要去改善,乡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新的理念引领,乡村变成一个新的场域。

这种场域需要用不一样的概念和产品去激活。住建部的统计,中国现在还有261.5万个自然村落,但是这些自然村落消失的非常快,国务院办公厅曾经发过一个《意见》,“到2020年,在261.5万个自然村落里形成10万个以上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也就是说约有3.8%的村子,是跟旅游有关系的。而这些村子,共同构筑的是拥有中国一万亿巨大的乡村旅游产业潜力的市场。

中国的乡村旅游其实是在前30年的旅游快速发展之后,很有潜力的旅游空间。这个旅游时代,国家旅游局把它命名为全域旅游,象征着一个新旅游发展阶段的开始。一个前提是中国休闲社会的形成,中产阶级群体正在崛起,有着非常旺盛的旅游消费的需求,也在从需求上推动,要求旅游的产品品质要提高。随着自驾游时代的到来,大家不用那么多的依赖旅游机构来提供服务,大家可以自主完成旅游活动

传统的景区产品有效供给不够,一方面是热门景区,到了节假日人满为患;另外一方面是很多景区开发质量比较差,没有办法满足大家在假日出游达到休闲的目的需要。

全域旅游的“资源观”

全域旅游时代提到了全空间、全产业的方向性,旅游的重心不仅放在景区,可以扩展到一个更广阔的区域。从这个思路上来讲,其实乡村是一个好去处。从几个方面来看,全旅游下的资源观,各种非物质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产业资源都变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而在乡村正好是有一些跟城市生活不一样的。

比如说田园生态,很慢的生活节奏,已经逐渐被忘记的民俗艺术,很质朴的一种人际关系。低密度民居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变成了非常珍贵的旅游资源的集合,这些旅游资源都在乡村。

全域旅游“空间观”

从空间观上来看,以前很多地方是比较着力于打造一个有范围的景区,就是在这个区域里头,我来做一个旅游的供给者,然后你来做一个旅游活动体验者,是这样一种对立的关系。但是自由化旅游时代,大家希望我从我家门口出发的时候,一直到我再回到我家,整个全程中希望有非常好的旅游体验。

只做一个点是没有办法完成全程旅游体验的,必须要做一个线条、一整个面。这样其实是乡村这种非常自然开放的场域特点,它是更符合全域化时代的旅游需要。所以乡村也就变成了大家从城市出发,有时候要越过景区,有时候在景区做停留,再到乡村去,一个承接旅游产业,全域延展很重要的空间。

全域旅游“产品观”

从产品角度上来看,确实是存在一个从观光向休闲过渡的过程。这个讲了很多年,说从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大家希望能够有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性的旅游体验的产品。乡村正好是因为它有好多年积累下来的历史和记忆,所以它变成发展一些创新性旅游产品很好的场域。

全域旅游“产业观”

第四个角度,是产业的观点。有六个要素,现在也不一定能够完全覆盖到游客他所能够希望接受到的旅游产品的供给需求。在乡村这种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它就可以广泛的跟旅游+构建起来一个新型的乡村产业体系,同时也是游客消费的体系。

全域旅游“主体观”

以前旅游业的发展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里,政府做管理主导,旅游企业是开发方,游客是接受方,现在变成一个全民参与的时代,共享经济,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去。现在全域旅游时代旅游参与主体,政府和旅游企业外,我们看到很多NGO(非政府组织),他们也在进入乡村,做旅游产品的提供。一些创客、投资机构、艺术家到乡村去。然后农民自发的做一些自己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全域旅游时代,乡村旅游的参与主体也有很多不同。

全域旅游时代下乡村旅游升级四大模式

十年前做旅游规划的时候,政府会关注区域旅游总体规划、景区和度假区的开发规划,甚少有提到要做乡村旅游规划。但是这三五年,我们接触的不同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希望来做一些调查、规划,通过这些项目,我们摸索出一些模式和方法,同大家做一些分享。

————未完待续,见续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