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预测,2017年全国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约250万家,年接待游客12 亿人次,休闲农业无疑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休闲农业项目投资运营失败的案例并不少见,原因也是显而易见,例如,新媒体时代,新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庄主们在建设时就需要制定相匹配的运营计划,所谓粮草未动,兵马先行,或找专门的运营团队规划,或整合自己的资源,选择适合的营销渠道,线上线下齐开动!
休闲农业常见模式
田园农业休闲模式,即以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务农体验游为主题的休闲模式
民俗风情休闲模式,即以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为主要突破口
山西永济神谭实景剧表演
农家乐休闲模式,以食宿接待为主要经营方式
休闲农业项目失败原因
就国内现状,我们从几个客观原因上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一个农场的规划图出来时候,就基本决定了它未来的命运。目前许多农庄压根没有任何专业的规划,紧跟流行,全靠抄袭,今天听说种果树挣钱,赶紧买树苗,明天听到栽葡萄火爆又马上架葡萄,最后把整个园子弄得乱七八糟。规划是一个既严肃又多变的学问,同样的一块地,如何开发,搞什么主题、设置什么项目、添加哪些创意,开发顺序又是什么,是要根据区位不同、周边特色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历史文化不同、投资预算、心理定位等等而私人订制、因地制宜。一味跟风,只会以失败收场。
没有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
像我们做任何一个计划一样,有一个终极目标,一个长期目标,一个短期目标。建设一个休闲农园也要有一个核心建设区、二期开发区、三期扩展区。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整体开发结构和一个个分部建设区域。这样的规划,既可以解决一次资金投入量过多的问题,降低风险,又可以适时调整开发方向,时刻保持与市场需要的一致性与延展性。有些农场主又是融资又是贷款又是借债,非要一次性把园区打造成完全完美才开园,这样就会导致自己非常被动,比起同行业总是慢半拍,最后弄得疲惫不堪、压力山大。
缺乏产业依托
和人体需要造血功能一样,休闲农场要想长远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核心的产业支撑。产业的功能就是造血,让农场获得自生能力。如果少了主要产业这个主线,农场的未来将会走偏,后期的推广和拓展也会很难。一个庄园,又是栽大棚蔬菜又是种草莓又是养山羊,多而不精,博而杂乱。最后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园子是干什么的,不知道到底要靠什么吸引人来。
缺乏丰富业态的导入
单纯的第一产业如果想要大大盈利,那要基于自然环境和地块足够理想、租地费用足够低、人工管理成本足够低、对接销售市场需求足够广。而大多庄园并不具备这么多理想条件,这就导致单纯的种植养殖收益,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期望收入,也就是所谓的“不挣钱难盈利”。因此就需要多种的附加业态加入进来,增加赢利点、带动全产业发展。这里说的业态有太多,比如亲子游乐、民俗表演、酒文化科普及酿制、采摘体验、姥姥讲故事、科普教育、特色住宿体验、水上活动体验、特色养殖体验、自然科学教学、各种技能培训学习等等,选择适合自己庄园的项目导入,以期增加园区的丰富性和客户参与性,吸引更多的客流。
农事体验活动
大象表演
荷花节花灯活动
缺乏完整先进的运营操作
休闲农场最怕的莫过于“养在深闺人未识”了,不是你环境优雅、娱乐齐全、就会有客人自己寻觅过来。在高科技营销多媒体传播如此迅速的21世纪,酒再好也怕巷子深! 休闲农业的大部分消费者群体大多是都市里需要释放工作压力的70/80/90后年轻人,这些人都是玩手机玩电脑而非读报纸听故事的人。新媒体时代,新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庄主们在建设时就需要制定相匹配的运营计划,所谓粮草未动,兵马先行,或找专门的运营团队规划,或整合自己的资源,选择适合的营销渠道,线上线下齐开动!
无论是土地流转,还是项目申报,或休闲项目的建设,基础配套的完善,甚至资金缺口的弥补等,方方面面的诸多工作都有待对政策的正确把握、同政府的密切合作才能达成。政府的项目资金可以说是农业项目的主要依靠。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如果能争取到基础建设、农业补贴或者投资赞助当然是最好的,万一人家看不上你这孤零零的偏远小农场,最起码也要搞好关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不要因为违建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名目阻碍到你正常的开发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