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已经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命名山西省偏关县为“中国糜子之乡-偏关”的决定》(中粮协〔2023〕7号)的文件,这份文件正式批准了山西省偏关县的申请,将该县命名为“中国糜子之乡-偏关”。这一决定标志着偏关糜米产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意味着全县将迎来绿色有机农业产业高质量推进的黄金时期。
下一步,偏关县将更加聚焦于杂粮特色优势,积极构建一个涵盖“育、繁、推、种、加、销、游”七位一体的现代糜子农业产业体系。他们将致力于连接产业链中的“断点”,打通产业链中的“堵点”,持续推进糜子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这将进一步擦亮“中国糜子之乡”的金字招牌,并将偏关糜子打造成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偏关县位于北纬39度的小杂粮黄金种植带,属于典型的冷凉山区。境内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沛,为糜子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因此,偏关县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种植糜子的农业传统。
近年来,偏关县以糜米产业为基础,实施绿色有机农业、绿色新能源、绿色文旅业“三绿”发展战略为引领,不断完善地方标准体系,持续扩大糜子种植面积,延长糜米产业链条,并取得了品牌建设的明显成效。现在,糜米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目前,偏关县的糜子播种面积已达到8.3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2100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16.7%以上。为了提高糜子的产量和品质,偏关县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的原则,已在5个乡镇建成万亩糜子种植生产示范基地,打造4个集中连片种植核心示范园区,并重点建设优种培育基地和标准化种植基地。
此外,偏关县还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目前,已与科研院校、产品研发机构、生产技术企业合作,成功推出糜米锅巴、糜米饼干、糜米月饼和糜米酸酪等附加值高、功能性强的方便食品。这使得糜米产业逐步走向高端化和精细化发展的道路。截至目前,偏关县已注册“西口在望”“羊粪糜米”“三关粮仓”“农庄之爱”“粮言谷香”“万世德”“恒堡余”等商标品牌8个。
糜子有哪些价值和用途?
糜子又称稷,一年生草本植物,属禾本科黍属,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糜子在中国古代也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为古代中国从南到北,广大地区都种植糜子,因此糜子在当时也有南稷、西稷之称。到唐代以后,随着高产作物如水稻、占城稻等的引入和种植,糜子逐渐退出了主粮的地位,成为杂粮。
糜子原产于我国,现在主要种植于我国北方地区,如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份。
糜子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磨成面粉后适合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糜子还可以酿酒,古代的酒就是用糜子酿造的。糜子具有多种用途:
糜子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可以作为主食或杂粮。其种子磨成面粉后,可以制作饼干、糕点、馒头等食品,也可以酿酒。
糜子还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泄泻、胃痛、咳嗽、呃逆烦渴、鹅口疮、烫伤等病症,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除热愈疮的功效。
糜子也是一种很好的饲料作物,可以用来喂养家禽和其他动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糜子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它被视为吉祥物,寓意着五谷丰登、岁岁平安。在一些传统民俗活动中,糜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物品。
总之,糜子是一种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粮食作物,在中国农业文化和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