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激活非遗资源,打造非遗研学,开发精品研学线路

本文隶属:10.乡村民俗农耕文化(第125/132篇)

四川巴中市采取“非遗+研学”模式,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途径,并成功吸引30多万人次参加非遗研学旅游,实现近2亿元的旅游收入。

巴中市:激活非遗资源,打造非遗研学,开发精品研学线路

激活非遗资源,打造非遗研学基地。依托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站)、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景区文创产品展销馆等机构,设立非遗传习所、非遗工坊、名家工作室等场所,搭建“非遗基地+保护传承+研学培训”实践教育平台。我们已经建成了50个非遗展示、技艺传承等研学基地,其中曲艺类研学基地11个。云上青山曲艺特色小镇、西部地区首个曲艺主题游乐园、曲艺特色民宿8栋。以国家非遗代表性项目翻山铰子为主题的4A级景区1个。

深挖优势特色,开发精品研学线路。我们坚持“一县一品牌、一线一特色”的原则,聚焦巴山民俗歌舞、生产技艺等非遗资源,塑造非遗研学新型文化空间,打造民俗演艺、技艺展示、沉浸体验等非遗特色场景。我们已经推出了10条非遗寻根之旅、体验之旅、品味之旅等主题研学线路。巴中通江银耳生产体验基地、平昌县翻山铰子体验基地被纳入川东非遗之旅,全面展示巴中非遗魅力。

突出活态传承,丰富研学形式内容。我们常态邀请国家和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演出和非遗教学进校园等活动,为游客和中小学生提供川剧、曲艺、剪纸、竹编等研学体验。我们还将非遗活动、非遗演艺引入景区,打造非遗景观小品,开展非遗技艺展演,开发《望红台》等非遗文创产品,打造《梦境光雾山》《恩阳“船说”》等非遗演艺剧目4部。

巴中市:激活非遗资源,打造非遗研学,开发精品研学线路

关于非遗传承基地:国家补贴,非遗项目传承人

对于符合条件的非遗研究基地,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补贴标准由文化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按程序予以拨付。在税收方面,国家也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国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专门的资金支持,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规定,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验收,并定期向文化部报告使用情况,同时接受公众的监督。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可以有多个的,只要这些人真有非遗传承的内容及传承水平和能力。对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般只申报1人,但被认定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因去世、丧失传承能力或被取消传承人资格的,可等额申报。

关于非遗研究基地规划问题

非遗研究基地规划应基于深入分析研究基地的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1。

非遗研究基地规划定位为:以原生态民间技艺的“传承、生活、创新”为核心价值和显著特色,兼备博物、收藏、展示、研究、推广、教育、交流、休闲、娱乐等多功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型集聚区。力求塑造与国际接轨、与全国联动的平台,全面带动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永续发展,发展中华民族民间的规划设计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文化共同发展。

非遗研究基地的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土地使用功能、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