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村集体经济有三招:补链成群,节本增效,抱团作战

本文隶属:镇村闲置资产盘活(第61/69篇)

重庆渝北区壮大集体经济是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2023年前8个月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营性收入2.3亿元,经营净收益5750万元,在全市领先。变化发生的是如此之大!4年前,这一数据仅有133万元,空壳村比例高达80%。

补链成群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

重庆渝北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招是补链成群,这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盘活村集体经济有三招:补链成群,节本增效,抱团作战

在2021年5月,石壁村利用矿山公园试营业的人气,开始思考如何将人流转化为经济效益。黄伟书记向记者指出:“这并不容易。”确实,虽然矿山公园已经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但其尚处于试营业阶段,仅提供“游”这一项服务,相关配套设施仍有待完善。

面对这个现状,村委会将目光投向了停车场业务。他们发现,由于景区接待能力有限,每天有大量车辆无法在景区内找到停车位。因此,他们利用闲置土地建立了4个停车场,共有700个停车位。据黄伟书记计算,每个停车位每天收取10元的停车费,节假日高峰期一天就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上万元的收入。

此外,他们还注意到景区内的餐饮配套并不完善。因此,他们将村集体闲置的一个门市租给了一位厨师,开办了一家餐厅,每年可收取8万元租金。

去年,村集体还把村民的闲置土地集中起来,交由石壁村生产互助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共集结了430亩土地,种植赖李作物。黄伟书记表示,他们计划通过游客进园采摘和网上销售这些农产品来增加收入。届时,这些产业将为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最后,村集体还计划在景区附近修建农贸市场,以便游客购买当地土特产。这将进一步促进“后备箱经济”的发展。此外,他们还将与长江文旅等国有企业合作,打造民宿集群。

目前,渝北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发展了农产品初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并建立了中药材、杨梅等农业加工线58条。同时,他们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特别是民宿产业,通过自建自营、合作经营、居间服务、出租转让等灵活的经营模式,成功盘活了村里的闲置集体资产。

节本增效 以“精耕细作”代替“大干快上”

壮大村集体经济第二招就是节本增效。

重庆渝北区大盛镇有种植柑橘的传统,但过去人工种植收益不高。“肥料、农药等要人工挑,除草、采果也要请人,成本高,遇上行情不好的年份还要亏钱。”大盛镇青龙村二社68岁的村民罗光全种了近二十年柑橘,说起成本苦不堪言。

如何降低成本?机械化、智能化是解决方案!

这一任务交给了“90后”村干部文龙。文龙长期在外从事农技服务,回村之后负责管理柑橘园。“我做了一个测算,要让一棵柑橘树‘喝饱’,人工浇水大概需要60升水,而用滴灌只需要25升水。”他说,使用新技术,2000亩果园一年就能节省3500吨水。

盘活村集体经济有三招:补链成群,节本增效,抱团作战

另一方面是节约人力成本。青龙村的人力成本为100—120元/天。一个人一天只能浇7亩地左右,2000亩果园需要请10个人工,用30天才能完成,花费很高。

“综合算下来,我们一亩柑橘的成本在5000元左右,而现在没到丰产期,每亩产量只有2000斤左右,难怪会亏钱。”文龙说。

找到症结后,我们从哪里开始改呢?此时,青龙村争取到了水肥一体化项目。记者在现场看到,细长的黑色管道沿着果树环绕,每棵树下分布4个滴头,水和肥料顺着管道滴灌至树根,让果树充分吸收营养,保持所需水分。这样一来,整片果园实现了水肥管理精准化和高效化。

这类节本增效的案例,在渝北区并不鲜见。在统景镇长堰肉兔示范场,全自动化投料系统、全智能化温控系统、全自动化清粪系统等一应俱全,养殖场实现了自动化;在兴隆镇的智慧种苗工厂,经过数字化改造的育苗“流水线”开足马力,每小时可以播800盘种子,是人工育苗效率的数十倍,并且种苗质量更优。

“根据统计,这些产业园区节水节电30%以上,管护成本降低50%以上。”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用“精耕细作”代替“大干快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比。

抱团作战 实现生产要素高效配置

记者注意到,重庆渝北地区的许多村庄已经打破了行政区划限制,并实现了合作发展。统景镇的远景村、江口村、长堰村是其中的代表。这些村庄都位于渝北区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古洛环线上,地理位置相近,但由于面积不大且人口稀少,单打独斗难以取得优势。

因此,这三个村庄联合成立了东河畔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并由远景村的游小峰担任理事长,长堰村的陈传普担任监事长,而江口村的余才兵则担任副理事长。

合作社成立后,三个村庄的1158户农户将5397亩承包地经营权和359.85万元资金入股合作社,占总股份的80%;而村庄集体则以资源、资产、资金等方式入股,占总股份的20%。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工作也变得更为高效。在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的技术指导下,合作社成功地将5000多亩地统一种植柑橘,并套种了油菜、大豆、玉米、蔬菜等粮油作物。

预计今年,东河畔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的柑橘产量将达到100万斤,集体收入也将超过100万元。这一成绩初步证明了抱团发展的有效性。

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抱团发展的思路和目的都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整合资源,实现规模效应。”通过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可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设施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规模化经营还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该负责人还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借鉴浙江的‘飞地抱团’模式,鼓励镇村跨区域联建高标准物业项目和创业创新平台。”渝北区将从项目、资金、智力、技术上对其给予全方位支持,以实现更高水平的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