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法第57条规定,学校食堂供餐应严格遵守法法和食品安全标准

2023年2月的1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

2023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钱建超代表:加快推动预制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3月时官方还发布了《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

2023年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中提到——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近期一些地方“预制菜进校园”话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预制菜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应审慎推广预制菜进校园。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事关学生健康成长,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食品安全法第57条规定,学校食堂供餐应严格遵守法法和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应当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订购,并按照要求对订购的食品进行查验。供餐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当餐加工,确保食品安全。

一、预制菜进校园

预制菜是指经过加工、包装、运输、贮藏等环节,在食用前只需进行简单处理的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近年来,预制菜因其方便、快捷、营养等特点,备受学生和教师青睐。

在预制菜进校园的推广过程中,一些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例如,定期举办预制菜品尝活动,让学生了解并接受这种新型食品。同时,学校还通过开展健康饮食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看待预制菜,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然而,预制菜的摄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预制菜的营养成分固定,长期食用可能造成学生营养摄入不均衡。此外,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如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包装材料的环保性等。

二、学校食堂供餐

食品安全法第57条规定,学校食堂供餐应严格遵守法法和食品安全标准

学校食堂供餐模式对学生的饮食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一些学校采用了自助餐、套餐、小炒等多种供餐模式,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饮食需求。此外,学校食堂的菜品选择和价格也备受关注。

在供餐模式方面,自助餐和套餐模式较受欢迎。这两种模式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口味需求,并有助于培养其自主选择的能力。而小炒模式则因成本较高,往往导致价格较高,部分学生对此表示不满。

在菜品选择方面,学生普遍认为食堂的菜品口味和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改进。此外,学生对素食和地方特色菜的需求较高,希望食堂能够提供更多此类菜品。

在价格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食堂的价格相对合理,但部分学生仍反映价格偏高,希望能进一步降低价格。

三、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学生饮食健康的关键。近年来,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同时,学校也建立了内部监管机制,旨在保障食品安全。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预制菜等食品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此外,学校也应在采购预制菜时严格把关,确保所采购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同时,学校还应加强食堂的卫生管理,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确保学生在校园内享受到安全、健康的饮食。

其次,学生个人也应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在选择食品时,学生应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食品的成分、生产日期等信息。同时,学生还应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注重多元化饮食,以保障身体健康。

总之,预制菜进校园、学校食堂供餐与食品安全标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健康、美味的饮食环境,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