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昌宁县获称“中国甜笋之乡”,盐津县主推竹产业融合发展

本文隶属:农村乡村产业融合(第169/188篇)

云南:保山昌宁县获称“中国甜笋之乡”

最近,昌宁县举行了几个重要的仪式和推介会。首先是“中国甜笋之乡”的授牌仪式,接着是“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和“国家级良种‘云甜1号’甜龙竹种源保护繁育基地”的揭牌仪式。最后,还举行了“甜笋之乡·中国昌宁”竹产业招商推介会。

云南:保山昌宁县获称“中国甜笋之乡”,盐津县主推竹产业融合发展

昌宁县竹栽培历史悠久,竹文化深厚。全县共有竹林面积14.93万亩,昌宁甜龙竹种植面积达4.67万亩,是我国甜龙竹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甜笋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大有可为。此次授牌、揭牌仪式是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竹产业发展中的大事、喜事,也是昌宁县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昌宁县始终把发展竹产业作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规划实施“33211”甜龙竹产业乡村振兴工程,建成3种竹林体系、3大骨干产品、2套林下经济、1个良种基地和1个工业园区,全力推进甜龙竹产业培育、发展和品牌建设。

下一步,昌宁县将秉承“发挥种质资源优势,加快品牌建设和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助农增收”的发展思路,用好“中国甜笋之乡”“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和“国家级良种‘云甜1号’甜龙竹种源保护繁育基地”这3个“金字招牌”,做大做强昌宁竹产业,把竹产业发展为昌宁县富民增收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

在竹产业招商推介会上,西南林业大学和昌宁县政府还就《关于共同推进竹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进行签约。

云南:保山昌宁县获称“中国甜笋之乡”,盐津县主推竹产业融合发展

云南:盐津县主推竹产业融合发展

种植“摇钱竹”,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盐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着市委提出的“六大高原特色产业”的战略目标,将竹业融合发展列为全县“三大振兴产业”中的一项,积极推动竹业融合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来,盐津县以生态为基础,以绿色为灵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道路上,画出了一幅又一幅竹业富民的图景,为老百姓开启了一扇致富之门。

盐津县境内优质竹笋种类繁多,“笋中之冠” 的方竹笋种植面积广、数量大,约占竹资源总面积的80%。

“我家种植了70多亩笋用竹,2021年,采收了9000公斤,经济收入接近7万元。”柿子镇新生村村民侯光元一年下来收入很可观,鼓起了“钱袋子”的他说起竹子带来的收入,高兴得合不拢嘴。说起竹笋产业,新生村的村民特别自豪。靠着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村民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经济收入主要靠竹笋,今年我收入7万元,这些年发展竹笋产业,家庭实现了增收致富,很多村民都去镇上或者县城买了房子,日子过得很不错。”村民张兴平说。

2019年以来,盐津县新建方竹基地50.88万亩,累计有竹林面积97.8万亩。2021年,竹笋年产量达5万吨,实现产值约4.5亿元,竹产区村民户均增收12000元。此外,盐津县完成低效林改造21.5万亩,竹笋亩产量逐步提升,竹基地提档升级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快。同时,培育竹笋产品加工市场主体5个,年加工能力在12000吨左右,培育竹编工艺品市场主体1个,竹产业下游产品生产能力得到提升,全产业链打造稳步推进。产业大发展,群众致富有信心。“我们要扩大种植规模,希望由现在的70多亩扩大到100亩左右,精心管护,提高竹笋产出量,这样就更能增加收入了。” 村民候光元信心百倍地说。

盐津县将突出抓规划、建基地、强配套、育主体,进一步加强竹基地建设,确保竹基地面积达100万亩以上,着力打造6个省级、6个市级和10个县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持续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争5年后建成产业路200公里、营林生产管护道300公里以上,全面改善竹产业基地交通运输条件。强化竹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按照“一区四园一中心”的规划布局,建设集园区管理、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品牌创优、商贸物流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竹产业生物科技园区,不断提高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浓墨重彩谱写竹产业融合发展的华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