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研学劳动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竹藤编艺》

本文隶属:K12劳动教育课程教案(第85/86篇)

中国竹藤编艺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手工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农耕文明和手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竹藤编艺常用于制作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如筐、篮、椅、凉席、草帽等等。

中小学研学劳动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竹藤编艺》

竹藤编艺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竹藤具有自然、朴素的美感,而编织出来的竹藤制品则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同时,竹藤编艺也是一种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方式,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为什么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

竹编、藤编的非遗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承历史文化:竹编、藤编技艺的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技艺。

2.保护生态环境:竹藤编艺技术使用的是天然的竹子和藤条,这些材料可以再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3.传承民族文化:竹编、藤编是中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代表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4.促进地方经济:竹编、藤编工艺品的制作和销售对于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5.推广文化交流:竹编、藤编技艺可以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通过展示和推广这种手工艺品,可以加深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竹编、藤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非遗文化价值,值得我们保护和传承。

中小学研学劳动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竹藤编艺》

中小学研学劳动课程《竹藤编艺》

研学劳动教学目的:

1.了解竹编、藤编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技艺特点。
2.学习竹编、藤编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编织方法。
3.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精神。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研学劳动材料和工具:

1.竹条、藤条
2.剪刀、尺子、刀子、钳子等劳动工具
3.编织图纸、编织工具

研学劳动教学过程:

第一步:了解竹编、藤编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技艺特点。

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介绍竹编、藤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竹编、藤编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步:学习竹编、藤编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编织方法。

老师向学生展示竹编、藤编的基本劳动工具、材料和编织方法,然后教授编织基础知识和技巧,如编织基本结、编织图案等。

第三步:创作实践。

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和指导,选择自己喜欢的编织图案,动手编织竹编、藤编手工艺品。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改良和创新。

第四步:教学评估。

老师要对学生的编织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对于不熟练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提高技能。

第五步:竹编、藤编的技巧及安全注意事项。

老师要向学生介绍竹编、藤编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操作工具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等。

高中生动手实践可以增加的难度点:

1.增加编织难度,如编织更复杂的图案。
2.使用更多种类的材料进行编织,如柳条、草绳、皮革等。
3.创新设计,创作出更加具有创意和艺术性的作品。

分学段劳动任务

A1)针对小学生任务一:竹编花篮

材料和工具:竹条,剪刀,绳子,手工具(如钳子、铁丝等)。

研学劳动教学过程:

介绍竹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向学生展示一些竹编艺术品的图片。
让学生学习如何将竹条编织成一个基础的方形结构。
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这个结构来编织花篮,并让他们尝试自己制作一个花篮。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提醒学生小心使用剪刀和手工具。

 

A2)针对小学生劳动任务二:藤编小屋

材料和劳动工具:藤条,剪刀,绳子,手工具(如钳子、铁丝等)。

教学过程:

介绍藤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并向学生展示一些藤编艺术品的图片。
让学生学习如何将藤条编织成一个基础的圆形结构。
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这个结构来编织小屋,并让他们尝试自己制作一个小屋。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提醒学生小心使用剪刀和手工具。

 

B)针对高中生劳动任务:

对于高中生,可以考虑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编织项目,例如编织复杂的花篮或者藤席等。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在编织中加入更多的创新元素,例如采用不同颜色的竹子或者藤条,或者在编织过程中加入织物、布艺等其他材料,以达到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效果。

另外,可以考虑让高中生了解更多的竹藤编艺文化和技艺,例如探究竹藤编艺的历史和发展,探究不同地区的编织传统和工艺特点,或者学习竹藤编艺的相关技术和工具等,以培养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文化素养和手工编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