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本文隶属:09.生态循环农业&碳汇项目(第99/119篇)

近年来,许多地区发布了一些建设项目和典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颁布后,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为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创造创造了有益的经验。宝兴县率先建立了“宝兴县生态产品转化促进局”,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2亿元的投资公司,以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搭建交易服务平台,已签约林地300余亩。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难以度量、抵押、交易、变现”等问题。

宝兴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宝兴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

【中国绿色时报2023-02-15(杨清武 蒋娜娜)】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雅安片区宝兴县针对81.7%的县域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内仍有35601.7公顷各类商品林的现状,结合本县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搭建服务平台。

宝兴县先行先试,设立“宝兴县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成立注册资金达2亿元的投资公司,为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搭建交易服务平台,已签约林地300余亩。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为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经验、作出了示范。

建立试点基地。

采取合作开发、利益分成的方式引进企业入驻,建立首个开发交易试点基地,完成了第一期6.7万亩、26万吨碳汇产品开发,预计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发展生态产业。

全县种植枇杷、茶叶、山药4.17万亩,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带动种植大户1200余户,为助力乡村振兴、社区居民增收致富作出了较大贡献。

宝兴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光明网】近期,不少地方公布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设方案或典型案例。自从《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印发以来,各地积极探索,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实践经验。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角度看,还可根据物品属性类别,分类施策,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水平。

依据物品属性,生态产品分为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原生态产品,如空气、水源、土壤等产品,以及具有俱乐部物品与私人物品属性的衍生态产品,如由自然生态系统直接提供的木材、水产品、中草药等物质产品,以及人类参与后产出的农产品、休闲旅游等产品和文化服务。

原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决定着衍生态产品的供给水平,优质的原生态产品有利于提升衍生态产品的数量与质量。比如,通过生态修复,昔日污水横流的盐田滩涂变为湖水湛蓝、林木翠绿、鸟类成群的城市绿肺。有了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宜人的气候这类原生态产品,更多更好的衍生态产品得以产出,比如景观、农产品等。反过来,衍生态产品的价值增值,又能激发相关主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动力,相应提升原生态产品的供给水平。如此,便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不过,由于不同类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难易程度不同,应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探索生态产品的差异化价值实现机制,使两类生态产品都能得到高质量供给。

进一步改进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原生态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在价值实现上存在诸多障碍,需要政府主导提供。政府可以通过支付生态产品保护补偿等方式,委托其他地区或主体生产,形成“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的利益循环。可参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等因素,建立兼顾效率与公平、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体的纵向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由受益地向供给地支付生态补偿,建立效果导向的横向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不同地区之间开展生态资源权益交易、资源产权流转,形成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通过多样化的保护补偿机制,助力原生态产品产生显著正外部性,筑牢生态基地。

进一步完善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衍生态产品具有排他性,由市场供给更有效率。针对市场需求,围绕衍生态产品的供给和价值实现,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上下功夫,开发原生态种养产业、环境敏感型产业、生态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延伸衍生态产品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通过创新发展衍生态产品,提升“绿水青山”等原生态产品的价值,促进其转化为“金山银山”,推动提高生态产品的整体供给能力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