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我国的智慧农业项目还处于摆设和展示功能阶段?

本文隶属:06.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第185/209篇)

尽管国家大力支持智能农业,但目前智能农业发展速度较慢,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一定的时间。很多地方的智能农场,都变成了摆设,主要功能只供政府接待和参观,这是政府的“业绩”。

目前我国市面上智慧农业解决方案都包含了远程控制,数据监测,数据报警等方面。这些方面看起来足够满足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条件,但是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专业操作者的智慧,而且这个人脑智慧决定着智慧农业设施的真实效率。

为什么说我国的智慧农业项目还处于摆设和展示功能阶段?

因此,我国的农业物联网在目前的阶段不能迅速提高经济收益,这是因为当下的农业物联网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也不能实现符合农作物生命规律的智能系统自动浇水或者施肥管理。虽然具有数据收集和远程控制这核心功能,但是并不具备提高收益的条件,但是这个智能操作系统需要人的参与,没有专业人的智慧,智慧农业这个名词也只剩下了浪费钱的”设施农业“。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农业物联网仍然是以人脑知识为核心,作为智慧农业的决策者来实现对智能设备的控制过程。

1.华而不实

在国家提倡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智慧农业建设率先被各地龙头企业采取试点,但目前都基于政策倾斜。我相信目前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老板会自己投资建设,投资成本太大,使用率却非常低,原因就是不实用。多地建设的智慧农业,基本成了一个摆设,仅用于政务接待参观展示,毕竟是国家花了钱的“业绩”。

2.技术还需攻克

搞农业的不懂IT,敲代码的同样不懂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跨界融合。如今只是表面上融合到一起了,数据采集不精准是常态,信号传输不稳定,系统崩溃经常发生,甚至有些厂商大数据平台上采集的现场数据全是假数据。

为什么说我国的智慧农业项目还处于摆设和展示功能阶段?

举个实际的例子,目前市场上的墒情监测,能监测出土壤局部的湿度、PH等,但在实际生产中,局部的墒情值根本不足以说明问题,尤其在大田生产中地势不平坦,这种监测根本没有任何决定性意义。还有虫情监测系统,之前我了解到一款还算比较先进的虫情监测系统产品,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监测植物上的昆虫并拍照记录分析,搞农业的都知道,蚜虫红蜘蛛等几乎都从叶背面开始发生,真正繁殖扩散到整个叶片的时候估计已经晚了。实用,才是我们农业生产上最重要的标准。

3.生产厂家各自为阵,软硬件不兼容,系统太封闭

厂家太多,几乎都以自己平台为核心展开开发,各自为阵,只能用单一接口的硬件,使用其他竞品还得做二次开发平台才能支持,真正能做整个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必须采用上游企业的一套系统及软硬件,有时在客户需求有变时,往往还得再次开发,结果还不稳定,甚至绝大多数还必须为平台提供方付费才行,严重缺乏行业标准及资源整合力极强的标杆企业。

4.政府主导,使用方话语权低,建设方违约率高

政府主导以项目的形式建设智慧农业试点,使用方不参与整个项目建设,顶多对使用结果做出相对回应。然而现实中,承建方建设完毕以后后期维护几乎为零,甚至大多数建设方直接违约,尾款不收。

农业是我国的根本,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但我国农业目前存在劳动力缺乏、老龄化速度过快、规模小、农业产业价值链低、农民增收缓慢、一产不强、二产不优、三产不适等问题。随着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农业耕种过程能够解放更多的劳动力,更能有效促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横向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