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10.乡村民俗农耕文化(第91/132篇)
- 就地取材的乡村木头创意景观!
- 如何打造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乡土景观及乡村文化?
- 心中若有爱:“乡村破屋”蜕变诗意家园
- 设计案例:苏州树山精品民宿示范区
-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创意是旅游引擎
- 案例:无山少水的平原地区也能打造高人气的乡村民俗特色小镇
- 农家乐、民宿、乡宿的区别与关联
- 乡村旅游中如何开发乡村民俗文化?
- 设计案例:某山林乡村民俗度假村
- 什么是乡村文化?主要模式有几种?其重要性有哪些?
- 某四季乡村民俗度假村的规划组图
- 呼唤失落的远古乡村文化 追寻中华乡贤国学孝德风尚
- 乡村旅游规划建设中怎样做好传统文化传承?
- 解读二十四节气中的农谚与农耕智慧
- 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大智慧
- 某农耕文化主题之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案例
- 农耕文化园【农耕文化主题之休闲农业规划设计案例】
- 现代农业与24节气之关系疏离了吗
- 全国粽子流派地图出炉,终极解密“甜粽与咸粽之争”!
- 农村俗语解读:“秋败茄子似毒药,秋败丝瓜胜良药”是什么意思?
- 建设中的盘锦美丽民宿第1期,值得欣赏一下的田园民宿作品
- 乡村民俗游成为中秋节亲子家庭旅游新风向,带孩子出游要注意哪些问题?
- 淮安最美民宿,拥有田园般的风景,还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
- 德国乡村举办“南瓜节”,中国有自己的“南瓜节”吗?
- 清朝风靡一时的新型罪犯:采菇大盗
- 海内外专家学者天津研讨应对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
- 中国非遗“荣昌夏布”:苎麻产业带动近万农户增收!
- 对农业你真的很了解?这十个农业小常识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 春节,正值喝茶养生的好时节!
- 今日立春,谋春耕保供应,粮食蔬菜保障是防疫持久战的重要基础
- 品牌文化营销:如何让你的农产品更有文化?
- 河南惊艳!豫见樱桃沟夜游魔幻之旅,项目设计解析
- 安徽农民自建民俗农耕博物馆,郑州市民自创“农俗博物馆”
- 乡情研学游散文:乡土乡村短章
- 农业谚语:为什么说“白露水,赛砒霜,立冬水,似蜜糖”?
- 宁夏:农耕劳动健身大赛里的丰收喜悦与乡村变迁
- 2020“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座谈会暨美丽乡村艺术行活动”在江苏省南通市举行
- 非遗文化:手工榨油技艺,坚守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 民宿、非遗、设计、新农人……它们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 大学教授把乡村民俗旅游课堂搬进山村,外国友人成了民宿首批住客
- 农业文化遗产研讨:传统农业不是落后的农业,需要现代农业科技武装提升
- 农业劳动文化活动:农民乡村趣味运动会,粮食秋收与挑拣茶籽劳动竞赛
- 第6批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启动,中国有哪些重要的遗产名录?
- 地方土种(乡土品种资源)消失将引发农业危机
- 高手在民间:“90后”乡村画家年收入20万元,让传统年画“萌动”网友
- 追寻传统农业文化的生态智慧,践行农业文化遗产的永续价值
- 为什么北方的农村大多都是平房?有什么讲究?
- 这里有个乡村沉浸式非遗实践基地,乡村经济和非遗碰撞擦出“爱的火花”
- 如何策划实施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激活市场,导流游客,提升项目收益!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举行
- 研学劳动教育:世界级非遗文化“二十四节气”布贴画手工制作课
- 2021中秋节,多地开展庆丰收活动,开启农文旅融合新画卷
- 农民体育赛事:上海第2届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周,全国第4届农民体育健身大赛
- 鸡冠花的民间传说故事,与斗鸡活动及治病救人有关
- 西阳城蚕桑文化等21项入选第6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3年首发19个入选项目
- 截至2022年1月,我国拥有15项全球级及138项中国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 非遗文化进校园: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新技术,让非遗在校园扎根
- 稻作文化:稻作农业历经数千年之久,是人与自然界动植物协同进化过程
- 安徽文旅厅调研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四川多举推动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 如何保护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建立参入激励机制,以产业促推合理利用
- 农业文化遗产集自然,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为一身,如何保护和发展?
- 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安溪茶,赤峰游牧系统,涉县旱作石堰梯田
- 中小学包粽子劳动教育实践课来袭,附端午节活动方案
- 平湖市隐世田园乡村游:钟埭村→钟埭街道樱花里→沈家弄村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即将开幕,我国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居世界首位
- 海南:推出10大研学旅游线路,正式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
- 湖北启动第3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湖南举办旅游景区讲解员技能大赛
- 吉林省首届乡村旅游节开幕,山西出台《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
- 四川已建146家非遗工坊,广东发放600万元文旅补贴
- 山东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关于基层学校农耕文化的继承传播
- 辽宁不断丰富研学教育等新业态,云南出台十四五康养地发展规划
- 中秋节日传统文化活动:重拾童年梦想,亲子手工制作灯笼
- 重庆2022农民丰收节:策划实施“4+9+10+12+N”系列乡村活动
- 农业是基础!世界这么大,为什么农业非得诞生在这三处地方?
- 湖南澧县城头山:叹为观止的稻田灌溉遗址,体验浓郁的农耕文化
- 湖北启动第3届荆楚乡村文化旅游节,南昌举办2022乡村旅游风情月
- 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正式启动!自2022年起每年举办一届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获认定,总数增至19项
- 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申报开启!抓紧申报,年底截止
- 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总决赛云活动启动,“美丽田园”摄影大赛圆满落幕
- 广西举行旅游民宿大会,广东江门描绘文旅乡村振兴画卷
- 润化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第四届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启幕
- 黑龙江2022冷水鱼·冬捕季启幕,1个冬钓大赛1个大典+N个湖区冬捕
- 安徽成功举办第2届农耕健身大赛,重庆秀山举办农特产品电商大赛
- 山西发布非遗旅游基地建设标准,江西开展首次元宇宙文旅推介
- 第7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开始申报,2023年3月31日截止
- 竹文化旅游项目设计方案:集观光,生产,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
- 广东江门:结合本地资源开发研学活动课程,搭建文化传承桥梁
- 2023年货节来了!贵州,山东,湖南常德与怀化农产品年货节…
- 传承农耕文明,激发乡土文化活力:文化赋能乡村试点县申报通知发布
- 湖北,江苏,云南,甘肃…2023年春节期间旅游接待回暖向好!
- 浙江审议通过乡村旅游促进办法,湖南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
- 福建推进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广东东莞南城深掘盘活非遗资源
- 研学:芝麻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植物!药用,油用,食用,工业用…
- 安徽:开展“校园非遗月”传承活动,大力开发旅游商品产业
- 人大代表建议设立中国乡村文化旅游节,甘肃省启动2023乡村文化活动年
- 宁波举办文旅融合非遗进景区活动,河北乡村振兴借力非遗工坊
- 鸭子的文化与童话故事:《鸭子潜水》《鸭子嘴巴》
- 湖北谷城县:快板特色传统文化进校园!拿快板打快板有什么技巧?
- 广西:生态旅游的特色优势明显,传统文化及土特产方面富有多样性
- 山西规划2030年建设千家乡村民宿,广东民宿协会发布明价诚信倡议书
- 乡村民宿:正在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新亮点,山西打造1336发展格局
- 2023年再增4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梦呜苗寨开启非遗街系列体验活动
- 劳动工具节庆活动:展示农耕工具,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劳动精神
- 2023评选过哪地的粽子最好吃?南方这8个地方粽子榜上有名!
- 壮族是这个地区的主要民族,壮族人有哪些传统节日及手工艺?
- 乡村工匠前景:浙江与四川印发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推进方案
- 非遗文化:四川加大非遗权益保护力度,甘肃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
- 贵州:拓展非遗传承实践空间,出民宿划评地方标准
- 罗泉镇:一个从秦朝走来的千年古镇,一个孕育草根歌手的罗刹古镇
- 陕西举办乡村旅游发展现场推进会,海南启动自贸港咖啡文化节系列活动
- 内蒙古举办非遗数字论坛,孔子故里探讨研学旅行发展路径
- 如何申报乡村工匠大师?怎样申报非遗传承人?评选标准有哪些?
- 山西拟评选推荐55个乡村文旅带头人,河南开办农耕文化遗产申报培训班
- 案例:西安市蔡家坡村与云南鹤庆新华村的乡村艺术建设
- 辽宁启幕2023乡村文化旅游季活动,海南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结合
- 湖北省与广西贵港市:探索文体旅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效
- 安徽承办第6届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山西力推乡村文旅融合
- 江苏推进非遗项目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甘肃举办非遗保护发展论坛
- 全球最长寿地区居民的饮食秘密:紫薯作主食,苦瓜和纳豆做配食
- 中部四省启幕2023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江苏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 巴蜀非遗酿造技艺旅游品牌发布亮相,福建非遗闽味活动展开
- 大运河2023文旅游览会启幕,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展馆开馆
- 长三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联盟:包括哪些省市?有何作用?
- 巴中市:激活非遗资源,打造非遗研学,开发精品研学线路
- 农业展览馆举办“非遗旅游”推介会,广西推进乡村文化旅游提质升级
- 如何挖掘乡村旅游的乡愁与灵魂:四个保留四个故事
- 挖掘乡村旅游项目“农耕文化”的12个设计路径
- 大别山农耕文化的抢救与挖掘
- 农耕文化农业体验园区项目设计案例.选
- 如何挖掘地域农业文化遗产价值?
- 乡村文化如何融入乡村旅游规划项目中
2023年春节假日期间,云南省共接待游客4514.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4.35亿元。江苏省共接待国内游客4135.0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2.29亿元。截至1月27日15时,湖北省累计接待游客334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7.331亿元。甘肃以乡村旅游、冰雪旅游活动率先激活冬春旅游市场,全省春节假期接待游客1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
云南省:2023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4514.61万人次
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消息,2023年春节假日期间,云南省共接待游客4514.6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4.35亿元。省外入滇游客达到2058.2万人次,占市场总量的45.59%。云南省重点监测的45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51.69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50.24万人次,是去年暑期高峰的2.23倍。
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成为兔年春节亮点。昆明市“1903”“摩登雅集·银杏艺术生活集市”“滇池后海跨年派对”“七彩云南欢乐世界”等跨年活动成为热点;丽江千古情场场火爆,场均观看人数达5500人左右;西双版纳告庄西双景六国音乐节演出,令人流连忘返;红河州成功举办2023年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暨边民大联欢,增进了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玉溪市以聂耳文化广场舞台、“翡翠项链——城市客厅”为阵地,开展新春专场演出,让市民和游客尽享文化“大餐”。
数据显示,云南省183家博物馆累计接待群众98.83万人次,151家图书馆累计接待群众30.7万人次,各级文化馆(站)推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3761余场、线上线下惠及群众1355万人次。
江苏省:2023年春节期间接待游客突破4100万人次
2023年春节假日期间,江苏各地联动推出专题展览、年俗非遗、祝福互动、惠民举措等新春大“礼包”,组织“博物馆里过春节”系列活动近600场,举办“水韵江苏·非遗陪你过大年”70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围绕“打卡旅游休闲·打开欢乐春节”推出文旅主题活动347项、惠民措施434项,多项文化和旅游活动助推市场复苏。
据悉,春节假日期间,江苏省共接待国内游客4135.0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2.29亿元。从出游特点来看,城市周边游和家庭亲子游仍是主流,跨省游、自驾游出现明显增长;新年祈福、冰雪温泉、乡村度假、美食休闲、民俗非遗体验、文博场馆观展以及文化街区、主题乐园和特色民宿度假酒店等产品更受游客青睐。
湖北省:2023年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
2023年春节期间,湖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按照文化和旅游部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春节假日工作的要求,抢抓文化和旅游行业回暖复苏机遇,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积极推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旅游产品,满足春节假期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和旅游体验的需求。截至1月27日15时,湖北省累计接待游客334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7.331亿元。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882.91万人次,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54.81%(出租客房数/可出租客房数)。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实现开门红、开门好。
春节期间,湖北省举措实施文化惠民,提升传统节日文化体验。各级文艺院团、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将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文化遗产展示活动3000余场,推出欢乐春节“外国人在湖北过大年”活动,让更多“湖北传统年俗”进入了海内外民众的视野。
春节期间,湖北省丰富产品供给,激发群众的旅游热情。全省17个滑雪场全面开放、近200家A级旅游景区推出免票或打折惠民措施,11个市州发放A级旅游景区消费券700余万元。湖北文旅集团发放总价值达1亿元的旅游惠民优惠券。
与此同时,湖北省严格落实假日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及时关注、回应游客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加强应急处突、执法督查,落实安全责任,突出雨雪灾害、火灾等隐患预警、排查。春节假期,湖北省市县三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持续开展明查暗访,确保了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甘肃省:2023年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市场回暖向好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1-28】2023年春节假日期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认真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充分挖掘冬春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推进“文化进万家·旅游迎新春”文化和旅游市场复苏百日攻坚行动,全省各地文化旅游活动精彩纷呈,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整体平安有序。春节假期,全省接待游客1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
公共文化活动营造浓厚年味。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围绕“文化进万家·旅游迎新春”主题,陆续举办“玉兔迎新春·文旅过大年”、我的“悦”读生活红色经典朗读等群众文化活动,在全省征集选拔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开展全省乡村“村晚”线上示范性展演;省内各地分级、分时段节点举办各具地域特色的百姓大舞台、线上“村晚”、戏曲进乡村、赏年画、猜灯谜、社火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遍地开花,营造出浓浓年味;经典舞剧《丝路花雨》登上国家大剧院新春演出季,向首都各界群众送上新春祝福;全省各级各类博物馆紧紧围绕“兔年新春”节日主题,通过“线上 线下”相结合方式,精心策划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社会教育活动、贺岁展览、线上直播互动等主题活动800余项。
“非遗过大年”演绎甘肃精彩。春节期间,全省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及非遗保护机构踊跃组织参与2023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线上线下系列活动,以各类年俗活动和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体验交流活动,推动非遗进一步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
全省旅游市场持续回暖复苏。甘肃省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全力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促进假日文旅消费。全省整合推出15条冬春季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以及3个系列41项冰雪旅游活动,将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冰雪运动等融为一体,以乡村旅游、冰雪旅游活动率先激活冬春旅游市场。甘肃省“自然创想 艺术宝库深度游”“松鸣冰雪 民族乡村风情游”“陇上名胜 黄河民宿假日游”“撒欢沙漠 玩转温泉家庭游”“遗世珍宝 裕固风情体验游”5项旅游产品,获得文化和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瑞雪红梅 欢喜过年”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