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12条措施阻断返贫风险,麻阳县新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桑植县12条措施阻断返贫风险

【湖南日报2022-11-07】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小河口村防返贫监测户杨远秋,日前通过“一卡通”领到了自家种植玉米、水稻的“五小产业”奖补资金1000元,还被聘请为村扶贫资产管理员。同杨远秋一样,得到奖补资金、公益性岗位、消费订单等帮扶措施的桑植县村民不在少数。

桑植县12条措施阻断返贫风险,麻阳县新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今年6月,在确保落实“四个不摘”基础上,桑植县创新出台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十二条”,重点明确“动态管理和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社会帮扶”等,并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制定产业奖补政策、鼓励带动就业等措施,帮助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阻断返贫致贫风险。

“桑植十二条”通过“网格化”覆盖全县所有农村人口,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民纳入其中实施帮扶。目前,全县未消除风险监测户有1388户3642人,其中,通过“网格化”动态监测识别的有826户2410人。

在实施精准帮扶中,该县统筹资金,对未消除风险和有劳动能力的监测群体,给予发展小产业资金奖补、发放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分配“监测岗”等措施。同时,“桑植十二条”还规定,若因工作不力导致出现“应纳未纳、应帮未帮”、监测群体返贫致贫等现象时,将直接移交纪委监委,对相关责任人问责追责。

“监测全覆盖,帮扶措施硬。”桑植县委副书记、县乡村振兴指挥部指挥长张冲介绍,在突出帮扶措施方面,“桑植十二条”对全县监测对象“因户施策”,为每一个监测对象“问诊号脉”,筑牢了返贫致贫“防火墙”。

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帮扶监测群体8004人次,设置“监测岗”2314个,发放帮扶资金249万元,签订消费订单156.79万元,启动追责问责1起。

桑植县12条措施阻断返贫风险,麻阳县新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麻阳县新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湖南日报2022-11-07】深秋季节的麻阳苗族自治县岩门镇黄双冲村,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千年古井“双胞胎泉”成为网红打卡地,带动周边农家乐生意火爆。然而,过去由于年久失修、缺乏管理,古井四周损毁严重、周边垃圾遍布,游客无人问津。这是该县通过建立“党建+群建”管理新模式,带来乡村新风貌的一个缩影。

“小网格发挥大能量,古井生‘钱景’。”黄双冲村党支部书记满维和介绍,村里通过党建引领、群建助力,走出一条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互融共生的新路子。网格里的党员联系10至15户村民,发动大家每周五清理古井、小溪沿线,干净整洁的环境激活了“泉水经济”。

聚焦乡村治理中的“堵点”“难点”,麻阳今年全面推行“党建+群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在网格内建立“网格党小组”,创建“村党组织全领导、网格党小组全发力、群团组织全协同、党员干部全带头、群团理事全协助、村民群众全参与”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组织体系。

根据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等,麻阳将18个乡镇科学调整优化为933个三级网格,细分571个微网格,每个网格平均覆盖约300至400名村民,由村“两委”成员、党员等担任网格员,实行党建、综治、防疫、应急等“多网合一”。

“党建+群建”网格化管理,带来麻阳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百花齐放”:楠木桥村通过“党建+群建+村规民约+幸福资金”治理乡村,破解村组干部力量不足、乡村治理精细化不够问题;和平溪乡推行“网格院落夜会”工作机制,利用农闲时间将政策在网格宣传、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邻里之间变得越来越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