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09.生态循环农业&碳汇项目(第87/119篇)
- 养殖新政策:种养结合补贴多少钱?
- 浙江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市、县(市、区)认定名单的通知
- 不容小觑的黑水虻环保养殖场,变废为宝,商业价值巨大!
- 黑水虻昆虫处置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9年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项目所在地必须是农业综合开发县)
- 广西金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正式揭牌:小蚯蚓尽显大生态循环威力!
- 牛粪养蚯蚓技术-怎样利用废弃牛粪养殖蚯蚓?
- 他家的“稻虾共作”,还养兔子干啥?
-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难点,其赚钱运营模式有哪些?
- 农业农村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与种养结合农业
- 可行性研究:以菜养鸡,以鸡养菜的模式可行吗?
- “种植+养殖+加工”结合模式好!实际操作中有哪些重点和难点?
- 2020农业商机关键年!“生态循环农业”经典模式,全球都在用
- 果菌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果业大县产值新增10亿不是梦
- 生态循环农业五大模式,看看有哪些典型案例?
-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2021年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着力点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皖北这样打造“变废为宝”的扶贫产业
-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 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倾斜力度将空前,其特点和发展重点有哪些?
- 桑园公社:桑基鱼塘的升级版,桑基立体农业的新模式!
- 2021年畜牧和畜禽粪污量大县有哪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实施方案包含哪些内容?
- 如何申报2021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案例?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技术指导意见
-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前景广阔,这些产业方向迎重大机遇!
- 国家抓紧编制2030年碳达峰行动和实施方案,整县试点推进屋顶光伏
- 将农业纳入碳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建议设立全国农业碳交易中心
- 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发布“十四五”规划,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
- 江西促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出台这个文件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 江苏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扬州市推出“稻虾鸭”综合种养新模式
- 中国农业科学院:11个研究所组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 国家“双碳政策”风口下,造纸龙头企业全力开发林地碳汇项目
- 碳汇林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盈利分析
- 宜昌建成4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上海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 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川渝农科院鱼菜共生技术受农企青睐,粮食产业园区设鱼稻共生基地
- 甘肃平凉市:生态循环农业走出新路子,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
- 生态循环农业:湖南探索打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绥宁模式”
-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期间拟订《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
- 稻田生态循环农业:长春稻蟹种养面积达7.2万亩,宿州稻蟹每公斤卖到近200元
- 河南新野县与天津北辰区:实施循环农业,经济与环保双赢
- 《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 广东启动农业对接RCEP成员国十大行动计划,海南循环农业发展结硕果
- 什么是低碳农业?天津市东丽区培育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低碳农业
- 推动农业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农村部发布畜禽粪污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方法
- 双碳农业数字化,如何推动农业双碳战略与数字农业的有效融合?
- 拥有1亩林地即可申请林业碳汇证,如何获取林业碳汇证及碳汇造林项目备案?
- 农业农村部发文:未来四年建设一千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培育一批生态农业企业
-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政策解读,2025年总产值达9万亿元
- 浙江公布首批林业固碳试点单位名单,广西启动千万亩林业碳汇开发项目
- 浙江庆元建设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安徽首单森林碳汇指数保险花落池州
- 宁夏建立全区林长制工作体系,湖南桃源启动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
- 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即将到来,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能力
- 浙江温州出台湿地城市实施方案,江西创建“湿地银行”试点实施方案
- 广西部署2022年林业碳汇工作,陕西宝鸡成功申报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多地开展“互联网+植树”创新活动,市民可报名参与线下植树抚育活动
- 湖北荆州启动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三年行动,山东济宁启动荒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
- 甘肃评估六大片区草原碳汇潜力,山西签订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碳汇开发协议
- 森林经营,事关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附2022年国土绿化工作要求
- 广西:召开林业碳汇工作专题会议,拟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及油茶林下经济
- 广西东兴发现古树新种,湖北咸丰百年古树成游客打卡点
- 森林生态科普解读:森林是碳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 促推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福建武平发放绿色金融新产品“碳金卡”
- 福建将乐青绿开辟“碳库”新路,云南高质高效发展花卉产业
- 县区森林资源开发项目案例: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报告建议书
- 贵州发放首张林业碳票,农业碳票的制发流程介绍
- 福建:尤溪完成首个社会化碳汇造林项目,三明“三多模式”营造碳中和林
- 陕西平利县与福建将乐县创建生态司法碳汇教育实践基地
- 新余推进国储林PPP项目建设,安平开启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
- CCER项目:哪些项目可申报?如何准备及评估?开发流程怎样?
- 四川首个森林碳汇局挂牌成立,浙江林业碳汇中长期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 福建将乐县探索碳汇造林新模式,安徽举行林业碳票首发及交易仪式
- 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福建厦门落地,首个森林碳汇局挂牌成立
- 江西吉安打造国储林建设新模式,陕西宁陕首宗林业碳汇项目成交
-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印发:涉及6项重点任务与10项重大行动
- 浙江常山探索油茶碳汇价值开发,山西太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调研
- 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主题:发挥林草碳汇优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 福建将乐县启动FSC竹林认证,浙江安吉县竹林变“碳库金库”
- 粤港澳第3届自然教育季正式启动,福建清流县开启碳中和示范林建设
- 四川泸州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建设,安徽召开林业项目市场化推介会
- 四川洪雅探索林业碳汇交易,云南举办首届竹资源创新交流会
- 四川绵阳: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坚持山村造林兴业富民
- 广东潮州召开林业碳汇培训会,湖南桂阳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
- 全国各省市林业碳汇政策汇总:森林碳汇项目开发规划发展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向100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17.8亿元
- 浙江农林大学成立碳中和学院,贵州首张竹林碳票发行
- 福建将乐打造森林康养新业态,浙江龙游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预交易落地
- 广东东莞:打造林业生态惠民“新宠”,自然教育有声有色!
- 浙江签订首单竹林碳汇价格指数保险,农行发放一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 宁夏西华山:探索生态保护新途径的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经验
- 谋求新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天津启动低碳计量示范项目
- 广西林业碳计量研究中心揭牌,浙江发放2951亩首批林地碳汇权证
- 农发行总行: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上线,披露2022年第3季度碳减排贷款信息
- 上海持续开展林业碳汇调查,广西高峰林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显成效
- 陕西咸阳成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安徽首个林业碳汇开发基地揭牌
- 国家发改委:大力推动低碳零碳负碳项目与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 广州市着力林改打造“碳汇宝库”,湖北宣判首例碳汇补偿民事诉讼案
- 零碳村镇项目: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启动,打造黄河岸边“零碳村庄”
- 何谓气候智慧型农业?各国如何应对?附中国的相关项目案例
- 宝兴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 湖南石门县开展生态教育进校园活动,湖北宜昌加快林业特色产业发展
- 毕节市已在贵州省发行4张林业碳票,这个矿山公园曾是铁矿露天开采场
- 林业碳汇:云南举办专题讲座,浙江发布10大树种,菏泽开发首个基地
- 江西开发CCER林业碳汇试点项目,湖南株洲斩获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海南发布首个茶叶碳标签,山东东营落地首笔湿地碳汇价值综合保险
- 浙江探寻“不动产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深圳发布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
- 加大扶持,编制实施方案,2023年建设1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
- 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启动,多地落实精细化管理
- 水稻上山质疑不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出面解读
- 山西出台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吉林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 广西力争2025年设施农业总产值超3千亿元,辽宁推进绿色低碳农业高效发展
- 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开发的规划要点、实践探索及实践案例
- 将乐县“零碳镛行”平台正式上线,包头印发林业碳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 如何做好低碳农业的科普宣传及展示?科普宣传语有哪些?
- 安庆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评估价值:33亿-375亿元
- 2017-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全部用于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扶持
-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设计需要因地制宜!
- 2017中国循环农业论坛:专家评说生态循环农业
- 项目设计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综合养分管理计划
- 生态农业9大经营模式!与循环农业有何区别?
【广东省林业局2022-10-30(江堂龙)】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态保护修复为主业、以林业资源管理为主责、以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主阵地,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文化、生态惠民、生态安全,全力打造林业生态新高地,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生态支撑。
自然教育则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2022年暑期,东莞市自然教育活动如火如荼,有声有色。东莞的“绿色版图”和“绿色服务”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质增效,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7.4%,全市21个森林公园年迎客逾2500万人次。2022年8月,东莞市林业局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自然教育有声有色
成生态惠民“新宠”
自然公园是生态文明的载体,而自然教育则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2022年暑期,东莞市自然教育活动如火如荼,有声有色。
东莞市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像大岭山森林公园的“夏夜寻光,探访自然精灵——萤火虫”自然教育公益活动以及大屏嶂森林公园举办的“探秘大自然的奥秘”自然教育活动,带领市民认识动物的美好,了解植物的发展史,并制作自然环保手作,受到市民朋友的欢迎。
近年来,东莞市林业局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组织银瓶山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为社会大众呈献体验式自然教育活动,还联合市科协、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科普大讲堂”生态文明主题科普讲座,均吸引东莞市民踊跃报名参加。据统计,近年来,东莞市林业系统举办各类自然教育活动183场次,直接受众近4万人次,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获评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第四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市植物园、大岭山森林公园星野教育基地、银瓶山森林公园、省樟木头林场、大屏嶂森林公园被认定为省自然教育基地,自然教育成为生态惠民的“新宠”。
接下来,东莞市林业部门将筹划自然教育嘉年华活动,继续开展自然教育优秀公益课程评选和导师培训,推进课程、导师体系逐步完善;同时,尽快出台《东莞市自然教育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东莞市自然教育基地的认定和管理。
自然公园体系逐步完善
年迎客逾2500万人次
10月的东莞大岭山森林公园石洞景区,群山环抱、寺宇巍峨、古树参天、溪流潺潺,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市民旅游休闲的网红景观。
“我们基本上有时间,都会过来跳舞。”今年70多岁的大岭山镇水朗村村民李阿姨经常与姐妹相邀来森林公园跳扇子舞。她说,小时候,那时的森林公园被叫作林场,她就曾跟父亲来林场买过木材。后来,森林公园实行国有林场改革,不再砍树,改为森林公园,森林公园树木与日俱增,参天大树随处可见。公园还硬化了山路,建设了登山步道和星级公厕,“公园越来越像旅游景区,服务配套一天天完善”。
这些变化与东莞市林业局大力推进自然公园体系建设分不开。近年来,东莞全市大力开展新一轮绿化东莞大行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率先完成场园合一、国有林场改革,统筹推进全域高品质森林城市建设。2020年,东莞市首个省市共建森林公园——广东九洞森林公园(银瓶山森林公园樟木头景区)顺利开园。园内群峰峥嵘,飞瀑深潭,景观雄奇,彩色林花开争奇斗艳、落英缤纷,成为东莞市民群众休闲打卡的好去处。而银瓶山森林公园、大屏嶂森林公园、大岭山森林公园等均是东莞各具特色、景观优美的森林公园,受到市民青睐,年迎客逾2500万人次。目前,全市建设森林公园21个,湿地公园24个。
未来,东莞市林业局将以市属三大森林公园为抓手,引入国有和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开展限制社会车辆入园、升级改造和社会化运营停车场、运营接驳观光车等系列措施推动森林公园交通品质提升。
抓实抓牢森林防火
筑牢“四大”防线
每年入秋后,天干物燥,森林风险预警高挂,东莞都会迎来森林高火险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保护好来之不易的林业生态资源,成为东莞林业部门头等大事。数据显示,经过多年的努力,东莞已经建成1035.41公里生物防火林带,全市城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生态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森林防火工作年年做,年年重要。今年以来,东莞市以林长制为抓手,通过筑牢责任、组织、数智、宣传等防线,全力推进当前森林防火工作。首先,通过督导检查、签发总林长令等方式,落实各级林长“三化”责任,构建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森林防火责任体系。2022年5月、9月,先后签发东莞市2022年第1号、第2号林长令,强调要抓实抓牢森林防灭火工作,要全面落实好林长制,压实各方责任,构建党委领导、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的责任体系,把防灭火责任落到每个区域、每片林、每个人。
东莞还通过向组织要保障、向科技要战斗力,建立多位一体的联防联保体系。一方面,完善区域联防制度,成立市森林消防大队,联合多部门开展“五清”专项行动、野外火源治理专项行动,整改火灾隐患336处,清理坟边杂草1878处,排查录入森林火灾风险隐患点3975个。全市所有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实现防火码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另一方面,打造森林防火“数智”防线,建立森林公园治安与防火监控系统,开展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