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设计,道具细节,互动感,故事线:沉浸是手段,内容是关键!

本文隶属:沉浸式旅游景区剧本杀(第27/48篇)

当下,沉浸式旅游如同网红直播,在旅游界成为热词和风口。前几年提出的体验式旅游、参与式旅游的概念,其实与今天的“沉浸式旅游”有异曲同工之妙,那时候国内旅游尚处于初始阶段,这种思考也随之湮没在时空中。

场景设计,道具细节,互动感,故事线:沉浸是手段,内容是关键!

沉浸式作为一种手段,其内核主要在于优质的“内容”的呈现方式,例如可装入的剧本杀、戏剧、演艺、多样的线下综合体验活动。通过这些多元化元素的植入,为旅游消费者构建一个对旅游产品感知和体验的升级版,让消费者对旅游的体验更加逼真,更加留恋,大大增强对旅游目的地的向往、憧憬。可以预见,随着沉浸式旅游项目诸多优越性的释放,将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沉浸式”,也将为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创造更多新的价值和生存空间。

沉浸式体验:要优质内容,不要离奇的“故事”

景区因故事而生动,城市因故事而传神。旅游景区有好故事,才有机会成为“爆款”“网红”。一个成功的“故事”,会让游客对景区充满向往和期待,甚至前去探寻,许多人知道湘西凤凰,是从沈从文的作品《边城》的字里行间读来的。再如莎士比亚之于英国的斯特拉福小镇,莫扎特之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堂吉诃德之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

作品的吸引力只是一个标签和开端,从游客进入景区的瞬间,“故事”不再只是一个营销手段,而应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情境体验,贯穿整个游玩过程中。

景区的故事要有本土属性,要有原住民的灵魂和生活气息,要有本土人文风情的嵌入和叠加,隔空抓物式的来一段生搬硬套的故事,不仅打动不了游客,还让人产生不在其中的幻觉和“引人入套”的嫌疑。

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需要做足功课,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摆脱浮夸表演,从而让演出过程和内容呈现能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游客的行程中。

江西婺源熹园景区里,每一幢古宅里都有一位堂主,他们既扮演着故事里的角色又是熹园古宅的讲解人。他们每天上午8点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一个月休息四天,在“入戏”角色的扮演中,向全国各地游客介绍熹园,传播婺源的朱子文化。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皆见朱子文化的烙印,让你觉得割舍不掉。

在熹园里游走,身着古装的商贩和游人来往穿梭,还有婺源传统文化礼仪——开笔礼,游客能置身其中感受婺源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一入熹园,穿越千年,熹园的故事既遵循了传统来历,没有隔断与先贤的文脉,又浸入了现代生活,古今相宜,是一本美哒哒的“故事会”,你可以当导演,可以当主角,还可以当一回听众。随着这些不同角色的转换,你会舒服地过一次“戏瘾”,体验“入戏”的酣畅淋漓。

场景设计,道具细节,互动感,故事线:沉浸是手段,内容是关键!

沉浸式旅游体验:要优质内容,不要客套的“寒暄”

无病呻吟式的“寒暄”,就像将一个没有剧情和笑点的剧本,抛给一个懂艺术鉴赏的大师或行家里手。

很多沉浸式体验项目,外表看起来高大上,实则“形式华丽,内容空洞”,就像高手过招谈生意,寒暄是必要的礼节,但一旦客套的“寒暄”替代了正题,盖住了实质性的合作内容,让人如坐针毡。

比方说,为某个旅游目的地设计一个“**印象”演出,演出本身只是带动人进入这座旅游景区的“伏笔”或者是点缀,倘若过分强调演出的份量,喋喋不休地渲染演出,那观众又是什么印象呢?

杭州宋城,美轮美奂的舞台布局,历史时空的不断交替,震撼人心的绝妙手法,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这个被誉为杭州宋城一绝的演出节目,真正让人过目不忘。置身宋城,恍若走进历史大观园。《宋城千古情》最高创造一天演出10几场的记录,作为国内旅游界一个知名的演艺品牌,这台戏的名气效应可见一斑,很多游客就是“奔”着演出而来。

但宋城演艺的成功是直接端出游客心动有灵魂有卖点的演艺产品,没有过多客套的“寒暄”。宋城的演艺是将观众成功带入“大旅游”的场景中,看完节目的人没有一点累赘感,更没有“枉看此戏”的怨叹!

张艺谋的《印象·丽江》项目,也是以戏为媒,引爆市场。丽江旅游原有经营模式十分简单,主要靠酒店经营和丽江索道“吸金”,《印象·丽江》推出后,不仅成为了经营亮点,还成了主要的利润增长点。《印象·丽江》每年创造利润近亿元。试问:我们到丽江旅游,到底是去看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的还是去看演艺的?演艺终归还是一个附属品,也并非所有的旅游演艺都适合沉浸式体验。

因此判断,旅游演艺只是导入人的情感的调剂品和催化剂,“寒暄”过度就会适得其反。旅游演艺也不能局限停留在舞台上,而要走下舞台,走到游客中间,和游客互动。游客可参与剧情的互动环节,获得差异化的个性体验。这种沉浸式演出形式,通过环境氛围营造,还原故事真实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宛若进入“另一个时空”。

引用一段话“一个真正能够提供沉浸式体验的项目,需要在特定的场景之中为观众提供白日梦境的感受,营造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平行时空,在场景设计、道具细节、互动感、故事线等方面都要求做到极致。”

比如,让游客到草原上旅游一次不算沉浸式旅游,让游客感受到自己在草原上搭帐篷、吃烧烤、喝酒、生活过,才算是沉浸式旅游。让游客骑着马跑一圈也算不上沉浸式旅游,让游客骑完马给马喂草,洗澡,牵着马溜达、合影,这才是“沉浸”的色彩。也正因如此,沉浸式旅游才会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

湖北一民宿主人发朋友圈,晒出了给院落里的草坪“理发”的视频,为草坪“理发”,多好的创意空间啊!但是只有民宿主人推着机器来回“理发”,显然是不够的,她应该搞一场直播,向社会征集一群乐意回归大自然的“理发师”,让一群人既当游客又做主人,通过他们的朋友圈或者直播平台,来售卖“理发”的乐趣······

沉浸式旅游体验:要优质内容,不要断层的“穿越”

毫无章法和关联的“穿越”,想象很大胆,创意很奇特,但抓不住沉浸的理由和“陶醉”于场景或情境中的逻辑,还是一地鸡毛。

譬如,有媒体记者走进江西婺源熹园景区,走进入口处时换上一身汉服,开启一场“穿越”的旅程。走进熹园,长长的引桂桥通往尊经阁,两旁的红灯笼摇曳生姿。桥上一位身着古装的女子似乎正在等人。“我是朱家四小姐朱小芸,家中自小为我订下娃娃亲,但我却遇上了真心相爱的人,这位朋友可否帮忙将这枚信物交于我父亲,让他把我银簪子给我,好让我典当些私奔盘缠。”就这样,记者接到了任务,开始了熹园寻觅之旅,一路上,先后来到善庆堂、修齐堂等古宅,遇见了朱元外、朱凤环、朱朗月等朱家庄人,在故事中畅游熹园。

看上面的“穿越”过程,桥上邂逅的古装女子仿佛就在身边,为了一段凄美的爱情而“私奔”,这个“私奔”的主角出现了一半,而另一半犹抱琵琶半遮面,留下无穷无尽的悬念和猜想。游客就是要悬念,要的就是若即若离,要的就是猜想,陌生女子的爱情梦想,需要游客的“神助攻”才能完成。这时候,游客情不自禁的被“套”如情节,而这种被“套”,又是游客体验的绝好机会,一次游园的经历,让游客扮演“穿越”的角色,恰恰是沉浸式旅游的重要内容,这种深入其中的体验,就被赋予了神秘色彩,就被打上了传奇烙印。

请注意上面的“穿越”过程,为什么“穿越”能成功?还是基于有优质内容作为支撑,熹园是一座有历史文化的景点,想回归过去体验历史,就必须叠加“穿越”的情节,怎样穿越才是关键?

于是,逻辑产生了!熹园里面有古装女子,熹园里面有凄美浪漫爱情,熹园里面有爱情信物、爱的宣言,熹园里面有古宅、古风,熹园里面有正襟危坐的员外‧‧‧‧‧‧

整个情节环环相扣,丝毫没有断裂的浮夸表演。因此,沉浸式旅游要玩“穿越”,需精妙设计“穿越”时间轴、人物、情节、串联物等,就连一句台词都应讲究科学设计,要让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般的“无缝穿越”成为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