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2022-06-16】在众多湿地类型中,滨海湿地的地位特殊而又至关重要。
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地处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既是数亿人口坚实的生态屏障,也是万千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提供的维持生物多样性、截留吸收营养物质、保护海岸线和调节区域气候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远高于相同面积的内陆生态系统。
九曲黄河,蜿蜒万里,从青藏高原一路闯关夺隘,在山东东营汇入茫茫大海,形成了面积辽阔的生态家园——黄河三角洲,它吸引了600万只鸟儿来此停歇、繁衍和越冬。
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东营市观鸟协会秘书长单凯始终在黄河三角洲从事鸟类保护与湿地生态系统研究工作。让更多市民认识鸟类、爱上鸟类、保护鸟类和湿地生态环境是他最大的心愿。
自然像一面镜子 能看清人类自己
评价一座城市环境好,人们经常会用“花香鸟语”来形容。“花香”可以营造,“鸟语”却未必能轻易引来,要想留住鸟儿最终靠的还是原真的自然环境。环境好不好,生态优不优,鸟类往往比人类更有发言权。
位于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0平方公里,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这片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咽喉要道,更是名副其实的候鸟‘国际机场’,南来北往的‘客人’中有东方白鹳、黑嘴鸥、白鹤、丹顶鹤、大天鹅等6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单凯自豪地说。
20世纪90年代末,单凯来到保护区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他多次负责媒体、专家学者来访的讲解和向导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思考,这么多人长途跋涉来看鸟,我们守着家门口这么好的自然环境,为何不能让更多的市民走进自然、享受自然呢?”单凯说。
这个偶然间萌发的灵感,指引单凯走向了观鸟护鸟、普及湿地教育的志愿之路。2004年,单凯和保护区同事、当地热心媒体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东营市观鸟协会。
只有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协会成立之初,观鸟这项带有科普性质的户外运动在我国还很小众,东营当地的鸟种记录仅270余种,只依靠少量科研人员必然会存在大量的监测空白。把东营市的观鸟爱好者都组织起来,推广观鸟活动,摸清黄河三角洲的鸟类“家底”,是协会成立初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年来,单凯作为主编或主创人员先后出版了《黄河三角洲鸟类》《黄河口野鸟识别》《黄河口观鸟指南》等多部鸟类科普书籍,详细介绍了当地鸟类的野外特征、生态习性、识别要点等信息,并提出开展观鸟活动的思路和方法,为开展观鸟为主题的科普教育活动提供指南。
在观鸟爱好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观鸟协会记录到的新鸟种超过120种,其中30余种为山东省新记录。协会摸清了东营鸟类资源的种群、数量及分布情况,建立了东营的鸟类数据库,为开展湿地自然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观鸟运动的推广,观鸟协会科普教育活动的频次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自2013年开始,协会在原有“爱鸟周”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湿地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节点,在校园、公园和社区等地开展科普展览和爱鸟讲座,近年来年均参与人数超过4万人次。
“观鸟就是观自然,而自然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人类自己,看到了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式。人们能够通过观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从关注鸟类、尊重生命到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单凯说。
让鸟儿“飞”进校园“留”在校园
我们的未来,取决于为未来而做的教育。单凯始终认为,在与自然隔阂日深的现代城市中,引导成长中的青年一代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唤醒他们与自然的共情非常重要。
从2006年开始,协会就在垦利县黄河口镇中学举办了校园鸟类科普讲座。在走进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的过程中,单凯也在思考:一场讲座能覆盖的人数有限,一场讲座种下的种子若没有持续的滋润未必能萌发。
鸟儿“飞”进校园容易,如何才能长久地“留”在校园里?
2016年1月,东营市育才学校获得了“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称号,这是当年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单凯和同伴们受此启发,积极融入东营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
针对中小学校普遍缺乏生态道德教育实践经验、师资力量匮乏现状,在单凯等人的推动和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5月,东营市观鸟协会开展了东营市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辅导员培训班,对全市60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培训,并在19所中小学建立了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实践基地。
为了将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与学校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东营市观鸟协会提出了“建设湿地学校,守护湿地城市”的目标。2019年5月,东营市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湿地学校”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学校配套软硬件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开展湿地科普教学活动。
2020年,由单凯参与编写的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材《美丽家乡——黄河口》出版发行。这本教材共编排16课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黄河口的生态特色和相关的生态知识,已推广到全市数十所中小学使用。
“有了专业的师资、专门的教材,湿地保护的科普教育从过去的体验式教学变成了学校的一门必修课,教育成效远超过去。”但单凯还不满足于科普教育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幻灯片上。他和协会成员共同研发了野外观鸟、笔记大自然、鸟类迁徙游戏、东方白鹳科考等研学精品课程,带领广大学生在自然中收获感动。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在城中筑巢繁衍的家燕是人们熟悉又有亲近感的鸟类,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许多燕子无法找到合适巢址,面临生存危机。
2017年,单凯指导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和东营市实验中学学生进行燕子调查活动,了解燕子活动、繁殖以及巢址分布情况,亲身体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参与项目的张清泽、单思哲和张清云3名学生登上2017年“联合国中国青少年环境论坛”介绍调查成果,并获得了“优胜”证书。
这个获奖消息在当地很是轰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生态保护实践的热情。在燕子调查基础上,这几年新推出了“爱燕之家”“让燕子住我家”等2.0版,同学们亲手组装人工巢托,解决家燕筑巢难的问题。
单凯相信,好的教育必须要建立信心,在实践中收获保护自然的成就感。“当新生的小燕子破壳而出,孩子们知道自己付出的努力可以为自然带来改变,那颗种子才算真正发芽了。”
让爱鸟护鸟成为全民共识
2022年5月20日傍晚,行走在东营市北郊六干苗圃一带,能看到树干上筑满了白鹭、池鹭、夜鹭的鸟巢。此时正值鸟类的繁殖季,天空中随处可见鹭鸟忙碌翻飞的身影。这幅美丽的生态画卷来之不易。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2年,那时东营市规划中的德州路东延项目将穿过苗圃,如果开工势必会把这片鸟类栖息地破坏殆尽。单凯和协会成员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向有关部门多次交涉,并向政府递交了《关于保护六干苗圃白鹭繁殖地,调整金湖银河工程施工规划的请求》。
收到信息后,东营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要确保鸟类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的要求,并将此处命名为“白鹭园湿地”。至此,这片鸟类的繁殖地得以保留,道路项目向北多绕了200多米,投资增加5000万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这个过程需要保护组织、专业机构向政府提供更多、更及时的专业建议,共建我们的美丽家园。”单凯说。
东营也有着“东方白鹳之乡”的美誉。2003年起,东方白鹳开始在黄河三角洲筑巢,东营成为这一濒危物种全球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
2016年,观鸟协会发现除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东营境内还有大量东方白鹳分布,但对它们的状况还知之甚少。2017年,在拉网式调查中协会成员发现,保护区外足有36对东方白鹳栖息繁殖。让他们心痛的是,保护区外的所有鸟巢都在高压输电线路的塔架顶端,有部分鸟巢被电力部门巡线时拆除,这也意味着新的生命就此断绝。
“我们很理解电力工作者的苦衷,这种大型鸟类在高压输电塔架上筑巢容易引发线路故障,影响电网的可靠运行。”单凯介绍,协会于2019年1月协调多家电力公司和市森林公安局共同举办了座谈会,研究制定了“同塔移巢安置法”、改善塔架结构、在塔架安全位置安装人工巢架等多项措施,用科学手段解决保护与供电的矛盾。
意识到东方白鹳的保护意义后,电力部门工作思路由拆巢驱鸟转变为守巢护鸟,并组建了护线爱鸟队,用心守护东方白鹳的“铁塔家园”。
2022年3月28日,山东东营供电公司护线爱鸟队队员惊喜地发现,220千伏海裕线33号铁塔上的5只鸟宝宝全部成功破壳。截至2022年5月,巡检人员已在输电线路铁塔上发现了70多处东方白鹳鸟巢,这些铁塔上诞生的新生命频频登上热搜,成为东营新的城市名片。
“把爱鸟护鸟知识送进社区、送进校园,能够影响的还是一小部分人,想让绝大部分市民认可保护生态环境,树立正确的生态观,需要政府行胜于言,起到表率作用。”单凯认为,电网向白鹳“妥协”、道路为白鹭“让道”,这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这堂课的受众是全体市民,他们能从中真切感受到发展理念的转变和政府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的决心。”
正如著名自然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所言:“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单凯希望,这份承诺能够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让纯净壮阔的大自然永葆生机。
29岁参与创建东营市观鸟协会时,与单凯并肩作战的队友仅寥寥数人;近18年过去,协会会员已达200多人,覆盖了科研人员、企业职工、教师、记者、学生、环保人士和摄影爱好者,其中更是不乏许多年轻的面孔。
“我们终将老去,但保护候鸟迁飞的事业永远年轻。”单凯说。(周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