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09.生态循环农业&碳汇项目(第63/119篇)
- 养殖新政策:种养结合补贴多少钱?
- 浙江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市、县(市、区)认定名单的通知
- 不容小觑的黑水虻环保养殖场,变废为宝,商业价值巨大!
- 黑水虻昆虫处置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19年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申报指南(项目所在地必须是农业综合开发县)
- 广西金光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正式揭牌:小蚯蚓尽显大生态循环威力!
- 牛粪养蚯蚓技术-怎样利用废弃牛粪养殖蚯蚓?
- 他家的“稻虾共作”,还养兔子干啥?
-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难点,其赚钱运营模式有哪些?
- 农业农村部: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与种养结合农业
- 可行性研究:以菜养鸡,以鸡养菜的模式可行吗?
- “种植+养殖+加工”结合模式好!实际操作中有哪些重点和难点?
- 2020农业商机关键年!“生态循环农业”经典模式,全球都在用
- 果菌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果业大县产值新增10亿不是梦
- 生态循环农业五大模式,看看有哪些典型案例?
- 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2021年生态循环农业推广着力点
-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皖北这样打造“变废为宝”的扶贫产业
- 走进山东与甘肃的循环农业基地,看看是什么产业链与生态农业模式
- 生态循环农业政策倾斜力度将空前,其特点和发展重点有哪些?
- 桑园公社:桑基鱼塘的升级版,桑基立体农业的新模式!
- 2021年畜牧和畜禽粪污量大县有哪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实施方案包含哪些内容?
- 如何申报2021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案例?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技术指导意见
-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前景广阔,这些产业方向迎重大机遇!
- 国家抓紧编制2030年碳达峰行动和实施方案,整县试点推进屋顶光伏
- 将农业纳入碳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建议设立全国农业碳交易中心
- 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发布“十四五”规划,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
- 江西促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出台这个文件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 江苏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扬州市推出“稻虾鸭”综合种养新模式
- 中国农业科学院:11个研究所组建农业农村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
- 国家“双碳政策”风口下,造纸龙头企业全力开发林地碳汇项目
- 碳汇林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及盈利分析
- 宜昌建成4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上海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
- 农业绿色发展:农业农村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川渝农科院鱼菜共生技术受农企青睐,粮食产业园区设鱼稻共生基地
- 甘肃平凉市:生态循环农业走出新路子,招商引资优惠政策20条
- 生态循环农业:湖南探索打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绥宁模式”
-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期间拟订《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
- 稻田生态循环农业:长春稻蟹种养面积达7.2万亩,宿州稻蟹每公斤卖到近200元
- 河南新野县与天津北辰区:实施循环农业,经济与环保双赢
- 《碳达峰行动方案》印发,推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 广东启动农业对接RCEP成员国十大行动计划,海南循环农业发展结硕果
- 什么是低碳农业?天津市东丽区培育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低碳农业
- 推动农业种养结合发展,农业农村部发布畜禽粪污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方法
- 双碳农业数字化,如何推动农业双碳战略与数字农业的有效融合?
- 拥有1亩林地即可申请林业碳汇证,如何获取林业碳汇证及碳汇造林项目备案?
- 农业农村部发文:未来四年建设一千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培育一批生态农业企业
-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政策解读,2025年总产值达9万亿元
- 浙江公布首批林业固碳试点单位名单,广西启动千万亩林业碳汇开发项目
- 浙江庆元建设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安徽首单森林碳汇指数保险花落池州
- 宁夏建立全区林长制工作体系,湖南桃源启动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
- 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即将到来,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碳汇能力
- 浙江温州出台湿地城市实施方案,江西创建“湿地银行”试点实施方案
- 广西部署2022年林业碳汇工作,陕西宝鸡成功申报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多地开展“互联网+植树”创新活动,市民可报名参与线下植树抚育活动
- 湖北荆州启动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三年行动,山东济宁启动荒山绿化三年行动计划
- 甘肃评估六大片区草原碳汇潜力,山西签订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碳汇开发协议
- 森林经营,事关国家“双碳”目标战略,附2022年国土绿化工作要求
- 广西:召开林业碳汇工作专题会议,拟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及油茶林下经济
- 广西东兴发现古树新种,湖北咸丰百年古树成游客打卡点
- 森林生态科普解读:森林是碳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 促推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福建武平发放绿色金融新产品“碳金卡”
- 福建将乐青绿开辟“碳库”新路,云南高质高效发展花卉产业
- 县区森林资源开发项目案例: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报告建议书
- 贵州发放首张林业碳票,农业碳票的制发流程介绍
- 福建:尤溪完成首个社会化碳汇造林项目,三明“三多模式”营造碳中和林
- 陕西平利县与福建将乐县创建生态司法碳汇教育实践基地
- 新余推进国储林PPP项目建设,安平开启种养循环农业新模式
- CCER项目:哪些项目可申报?如何准备及评估?开发流程怎样?
- 四川首个森林碳汇局挂牌成立,浙江林业碳汇中长期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 福建将乐县探索碳汇造林新模式,安徽举行林业碳票首发及交易仪式
- 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在福建厦门落地,首个森林碳汇局挂牌成立
- 江西吉安打造国储林建设新模式,陕西宁陕首宗林业碳汇项目成交
- 《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印发:涉及6项重点任务与10项重大行动
- 浙江常山探索油茶碳汇价值开发,山西太原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调研
- 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主题:发挥林草碳汇优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 福建将乐县启动FSC竹林认证,浙江安吉县竹林变“碳库金库”
- 粤港澳第3届自然教育季正式启动,福建清流县开启碳中和示范林建设
- 四川泸州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建设,安徽召开林业项目市场化推介会
- 四川洪雅探索林业碳汇交易,云南举办首届竹资源创新交流会
- 四川绵阳: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坚持山村造林兴业富民
- 广东潮州召开林业碳汇培训会,湖南桂阳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
- 全国各省市林业碳汇政策汇总:森林碳汇项目开发规划发展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累计向100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17.8亿元
- 浙江农林大学成立碳中和学院,贵州首张竹林碳票发行
- 福建将乐打造森林康养新业态,浙江龙游竹林经营碳汇项目预交易落地
- 广东东莞:打造林业生态惠民“新宠”,自然教育有声有色!
- 浙江签订首单竹林碳汇价格指数保险,农行发放一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
- 宁夏西华山:探索生态保护新途径的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经验
- 谋求新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天津启动低碳计量示范项目
- 广西林业碳计量研究中心揭牌,浙江发放2951亩首批林地碳汇权证
- 农发行总行: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上线,披露2022年第3季度碳减排贷款信息
- 上海持续开展林业碳汇调查,广西高峰林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显成效
- 陕西咸阳成为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城市,安徽首个林业碳汇开发基地揭牌
- 国家发改委:大力推动低碳零碳负碳项目与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 广州市着力林改打造“碳汇宝库”,湖北宣判首例碳汇补偿民事诉讼案
- 零碳村镇项目: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启动,打造黄河岸边“零碳村庄”
- 何谓气候智慧型农业?各国如何应对?附中国的相关项目案例
- 宝兴县设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促进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 湖南石门县开展生态教育进校园活动,湖北宜昌加快林业特色产业发展
- 毕节市已在贵州省发行4张林业碳票,这个矿山公园曾是铁矿露天开采场
- 林业碳汇:云南举办专题讲座,浙江发布10大树种,菏泽开发首个基地
- 江西开发CCER林业碳汇试点项目,湖南株洲斩获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海南发布首个茶叶碳标签,山东东营落地首笔湿地碳汇价值综合保险
- 浙江探寻“不动产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深圳发布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
- 加大扶持,编制实施方案,2023年建设1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
- 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启动,多地落实精细化管理
- 水稻上山质疑不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出面解读
- 山西出台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吉林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 广西力争2025年设施农业总产值超3千亿元,辽宁推进绿色低碳农业高效发展
- 森林康养基地项目开发的规划要点、实践探索及实践案例
- 将乐县“零碳镛行”平台正式上线,包头印发林业碳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 如何做好低碳农业的科普宣传及展示?科普宣传语有哪些?
- 安庆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评估价值:33亿-375亿元
- 2017-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全部用于生态循环农业项目扶持
-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设计需要因地制宜!
- 2017中国循环农业论坛:专家评说生态循环农业
- 项目设计案例:生态循环农业综合养分管理计划
- 生态农业9大经营模式!与循环农业有何区别?
受进出口免税等利好政策支持,以及国家产业集群、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等重大项目的强力推动,云南花卉产业走出一条高质高效新路径,已在新优品种引进、育种和推广以及无土设施栽培、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取得成效。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植”青绿、“碳”新路,实现林农增收、林业增效、国土增绿。
福建将乐青绿开辟“碳库”新路
【福建省林业局2022-04-27】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植”青绿、“碳”新路,实现林农增收、林业增效、国土增绿。
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实现人人爱绿、植绿、护绿、增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认种认养、捐资助绿、消除碳足迹等爱绿植绿尽责新形式。今年来全县参加义务植树达6.59万余人次,完成义务植树23万余株;新增造林面积2.2万亩。目前全县已建成4个国家森林乡村,20个省级森林村庄。
探索森林经营新模式,实现森林资源提质增效。依托森林经营项目试点示范工作,探索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经营模式和技术方法。实施重点生态区位森林资源保护PPP项目,注重资源培育与保护,调整森林树种结构,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提增森林固碳量。大力推广村民企业合作造林,开展松林改造提升工程,持续实现森林总量和质量“双提升”。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294.25万亩,占总面积的87.47%,其中生态公益林75.89万亩;森林蓄积量228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1.20%,成为福建省最绿的县域之一。
开发林业碳汇经济,实现“不砍树也致富”。探索高固碳营造林技术模式,建设碳中和示范林300亩。开发林业碳票,打造“碳中和示范村”。2021年5月18日三明林业碳票首发在常口村举行,村民再次切身体会到了“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一棵树没砍就挣了14万多元。全县已签发碳票总量14.76万吨,正在计量开发的碳票总量20.71万吨;已实现交易总量2.6万吨,交易总额30.62万元,交易量、储备总量均居三明市最高;完成全国首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100万元。目前,正在整合开发24万亩竹林资源碳汇项目,期内可产生碳汇减排量140万吨。
森林“碳库”持续充“植”,生态惠民效应不断释放,广大林农从“伐木工”到“卖‘碳’翁”,有效盘活沉睡的森林资源资产,打通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真金白银。
云南高质高效发展花卉产业
【中国绿色时报2022-04-27(陆继亮)】受进出口免税等利好政策支持,以及国家产业集群、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等重大项目的强力推动,云南花卉产业走出一条高质高效新路径,已在新优品种引进、育种和推广以及无土设施栽培、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方面取得成效。
政策环境保驾护航
在国家层面,2020年3月11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设50个产业集群项目发展,云南承担了蔬菜和花卉两个产业集群的建设。
2020—2021年,云南花卉产业集群建设共实施22个项目,集群县区涉及6个,即昆明市晋宁区和呈贡区、玉溪市红塔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曲靖市马龙区。2021年花卉产业集群县区种植面积达24.8万亩,鲜切花产量85.6亿枝,占全省鲜切花总产量的52.8%。两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各集群县区花卉产业。例如,作为花卉产业新区的禄丰县2021年花卉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量11.1亿枝,产值突破12亿元。
在省级层面,2018年以来,云南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指导意见》等20余项政策措施,重点培育创建了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每个示范创建县每年给予3000万元的财政扶持。红河州开远市、玉溪市红塔区、昆明市呈贡区进入“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名单,共有15家花企获得“十大名花”称号,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与此同时,各州市及其县市区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为花卉产业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产业发展驶入“快轨”
2021年至今,云南花卉产业实现了从小步慢跑到快速崛起的转变,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云南花卉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多品类多模式齐头并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发展格局,产区形成了以昆明、玉溪、楚雄和红河为核心的集群舰队。以玫瑰、洋桔梗、绣球、非洲菊等为主的鲜切花,以大花蕙兰、杂交兰、盆栽玫瑰、多肉植物等为主的盆花,以高山杜鹃、云南山茶等为主的特色花木,以食用玫瑰为主的加工花卉,以菊花、康乃馨、玫瑰、百合等为主的种用花卉,成为云南花卉产业的优势板块,发展业态成熟。
近年来,云南花卉产业加速发展。2021年,云南花卉全产业链总产值1034.27亿元,同比增长24.6%,花卉种植面积192.4万亩,产业规模基本保持稳定。鲜切花产量162.25亿枝,同比增长10.7%,高档盆花大花蕙兰产量稳定在590万盆,产量世界第一,市场覆盖全国各地,并出口至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40个国家和地区。
新优品种推广优势更强
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完备的要素配置、灵活的体制机制,云南花卉品种自主创新及引进创新与推广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云南自主培育新品种近500个,引进新品种800余个,新优品种推广种植面积逾5万亩,收集保存各类花卉种质资源1万余份。其中,玫瑰、菊花、绣球新品种受到市场青睐,部分已在欧盟注册并推广,实现花卉新品种从输入到输出的历史性突破,提质增效借鉴和示范作用正在显现,品牌价值正在体现,新优品种红利正在扩散。
云南各生产经营主体、科研院校甚至农户都十分重视新优品种引进,广大花农和种植户也十分乐意试种、试销。近20年内,云南先后有80余家花卉企业享受进口免税政策,共进口种球约30亿粒、种苗20亿株、种子3000公斤,每年进口种球约1.6亿粒,占全国种球进口的45%。2016年以来,云南已引进了近百类品种,这些都是国内外消费者喜欢、种植者爱种的新优品种。
随着产业发展,花卉种苗也成为云南花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昆明虹之华公司每年生产2亿株菊花种苗,一半供应日本市场,英茂花卉公司的康乃馨种苗占据日本15%的市场份额。
科技创新“推广模式”
荷兰橙色多盟、法国梅昂、以色列丹齐格、美国保尔等众多国际花卉育种企业,积极在云南推广新品种。2016年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交易的新品种仅有53个,2021年已增加至230个。国外企业源源不断引来新优品种,并把国外推广模式中国化,而国内一些科研机构也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推广模式,包括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例如,自主研发品种“零专利模式”,即试种期间免费,推广种植获益后再商榷专利费事宜。英茂花卉公司是康乃馨种苗专业生产商,每年都邀请花农到新品种试种基地观摩交流,近500个品种供花农品鉴,可现场订购种苗。
一些小众企业则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研发了一些提质增效明显、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新技术、新设备。例如,专业化生产大花蕙兰和杂交兰的嵩明博卉公司与科研单位合作,总结出短周期生产技术、抽芯增芽技术、矮化增花技术、红蜘蛛复合防治技术等,并选择一些小农场、新投资农场小范围试行,然后整体改进,3年时间A级花率从不到50%提高到80%以上,单价至少提高30%。
经过多年发展,云南花卉产业不仅全国领先,还逐渐具备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一朵云花”正在争艳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