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绩溪县秸秆种菇致富模式

本文隶属:07.污染治理土壤修复(第68/83篇)

近年来,北京市深入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在延庆区探索以社会化、市场化为核心,化疏为堵,变废为宝,以秸秆捡拾打捆技术为抓手,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技术可行、模式可用、处理高效、产品高质的资源循环利用之路。“农户 农机合作社 秸秆用户”是一种对条件三方都有利的模式。在作物收获后,农机合作社进行秸秆打捆回收作业,并支付给农户一定的报酬,再由农机合作社将秸秆集中出售给秸秆用户,用于加工秸秆肥料、饲料或燃料等。由于该技术模式首次在延庆区成功运行,因此又被称为“延庆模式”。

北京延庆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绩溪县秸秆种菇致富模式

延庆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北京美丽乡村网站】“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北京市深入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在延庆区探索以社会化、市场化为核心,化疏为堵,变废为宝,以秸秆捡拾打捆技术为抓手,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和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技术可行、模式可用、处理高效、产品高质的资源循环利用之路。

合作社当桥梁 破解秸秆收集难题

我国目前秸秆利用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做肥料、做饲料、做菌棒等,相关技术及设备也比较成熟,但是为何焚烧秸秆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呢?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秸秆收集拉运难度大、成本高,普通农户想要将田间地头的秸秆收集起来比较费力,不如一把火烧了省事。

要避免秸秆焚烧,最重要的是能实现秸秆的合理高效利用,让农民从“不敢烧”变为“不愿烧”。

要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关键在于解决秸秆收集拉运的问题。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从事秸秆加工处理的企业不愿意把钱花在每年只能用一两个月的秸秆收集设备上,再加上农田分布比较分散,秸秆运输的成本也比较高,企业更是难以承受。只有找出一条可持续运行的秸秆收储运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

北京市农机推广部门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和模式探索后,根据延庆区农业生产特点和发展方向,依托农机合作社,以市场化运行、社会化服务为核心,建立了一套可持续运行的秸秆收储运模式,采用“农户 农机合作社 秸秆用户”的运行方式,以农机合作社为桥梁,联通农户与秸秆用户之间的供需合作,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秸秆收集问题。

农企资源整合 “延庆模式”多方共赢

“农户 农机合作社 秸秆用户”是一种对条件三方都有利的模式。在作物收获后,农机合作社进行秸秆打捆回收作业,并支付给农户一定的报酬,再由农机合作社将秸秆集中出售给秸秆用户,用于加工秸秆肥料、饲料或燃料等。由于该技术模式首次在延庆区成功运行,因此又被称为“延庆模式”。

在“延庆模式”中,农机合作社给农户解决了净地问题,农户还可以得到秸秆销售收入;秸秆需求企业只需要从农机合作社下秸秆采购订单,节省了购置打捆机、粉碎机、运输车等设备所需的大量资金,也不用为找秸秆来源发愁;而农机合作社在每年11月至来年2月的农闲时间里,利用秸秆打捆业务填补了作业空白,使得农机合作社全年有活干、有收入,拓宽了业务面。

“延庆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率,而且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渠道。

据初步计算,农机合作社收集秸秆成本每亩在70元左右,其中包括支付给农户每亩20-40元,加上机器折旧费、人工费、油费、运输费用等。而玉米秸秆市场销售价格约为300-600元/吨,正常情况下,平均3亩地可以捡拾打捆1吨玉米秸秆,每作业1万亩便可给农户带来20 -40万的收入,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北京延庆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绩溪县秸秆种菇致富模式

先进农机保障 模式推广可持续

“延庆模式”的成功建立,离不开先进农业机械的帮助。“北京市目前主推的是方捆打捆机,工作时由拖拉机牵引,一次作业可将散落在地表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牧草等捡拾、成型和打捆,效率非常高。”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熊波介绍到,在模式运行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秸秆的田间打捆收集,靠的就是高效的秸秆捡拾打捆机,“现在推广的打捆机可实现打捆时自动引绳、自动打捆、自动切绳,还能通过对槽轮大小的调整,来改变打捆时的绳圈和秸秆捆密度,使秸秆捆不散、不凌乱,成形后的秸秆捆体积小而紧密,便于运输和贮存,极大地降低了运输成本。”

“延庆模式”将各利益体通过市场化形式连接起来,实现了经济利益最大化及可持续发展。不仅解决了北京市农作物秸秆堆积焚烧的问题,还通过农机合作社对秸秆的集中收集拉运,建立循环低碳生产制度,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目前“延庆模式”所涉及技术装备及运行模式已经在京津冀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抓手,通过技术及装备的辐射推广应用,三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切实解决了农作物秸秆处理难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四五”期间,京津冀三地农机推广部门将会继续示范推广成熟的装备及运行模式,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

绩溪县秸秆种菇致富模式

【安徽日报农村版2022-04-18】“一手抓住菇柄,一手护住旁边的菇,轻轻往上提,一个一个地采摘。”这几天,绩溪县家朋乡绿纯种植家庭农场主许德焕带领工人忙着采摘大球盖菇。“今年用油菜秸秆种植的大球盖菇长势喜人,要是往年,来这里采摘的游客会有很多。”对当前新冠疫情影响生意,许德焕颇感无奈。

“采好后,盖上一层稻草或别的秸秆,更有利于周边菇的生长,像今天这样气温偏高的大晴天,可在覆盖物上适当喷洒些水,增加湿度,菇子产量会更高。”绩溪县生态能源与社会事业促进中心工作人员邵其清在一旁提醒许德焕,“可以烘干,或利用好的天气晒干,加工成干菇,待市场恢复后销售,价格不会差。”

绿纯种植家庭农场地处一级战斗英雄许家朋烈士陵园右侧,是一家集生态种植、采摘体验、餐饮住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场种植近120亩猕猴桃,2019年始,在猕猴桃基地内试种大球盖菇,获得成功。眼下,农场一派生机盎然,大球盖菇陆续从草丛中探出“小脑袋”,甚是惹人喜爱。

“尽管游客少,但菇子采摘周期可达两个月,管理得当的话,每亩地可采摘近千斤,收入也还可以。”许德焕告诉记者:“大球盖菇是生长在赤松树木根部,与树根共生的一种野生食用菌,也称赤松茸。其朵大,肉质细嫩,盖滑柄脆,清香可口,营养价值高。林下种菇可以吸收自然养分与水分,实现食用菌向其天然产地的回归,管理简便,投资也小。”

伸手插入土里,抓起一把已腐熟的秸秆,许德焕讲起“菇”事的另一面。“大球盖菇可降解土壤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是修复、改良土壤的重要生物之一,基地种植大球盖菇,猕猴桃不用施化肥,不用打农药,既节约了生产成本,又能提高产品的品质。此外,利用秸秆还能得到政府相应的补贴呢。”在许德焕看来,作物秸秆是个很好的宝贝,“秸秆—食用菌——猕猴桃,形成一个生态农业链条。”

绿纯种植家庭农场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仅2021年,农场支付的村民务工工资就达30余万元。”许德焕介绍,村民许家荣常年在农场务工,年收入近2万元,周秀体、许维平等村民在农场打零工,一年也能挣六七千元。

满目金黄香千里,一方春色醉千山。每年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在家朋乡梅干岭景区,层层叠叠的梯田,金黄与翠绿交织的色彩,缓缓向四周蔓延,与蓝天白云、徽派民居相映衬,美如世外桃源。

邵其清告诉记者,“花期过后,到5月份,油菜收割,这里会产生150余吨的油菜秸秆,前些年,面对堆放在田间地头的油菜秸秆,村民们总是一筹莫展。现在,秸秆种植大球盖菇,每亩需要6吨以上,绿纯种植家庭农场把景区的油菜秸秆全部运走了。”

“秸秆也是很好的资源,利用好了,可以一举多得。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服务要及时跟进,政企要形成合力,联手推动秸秆变废为宝。”绩溪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副局长章熙华表示,近年来,该县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持续推进秸秆“五化”利用。2020年和2021年,先后投入财政资金220万元,扶持秸秆产业化利用主体。2021年该县年利用秸秆500吨以上的秸秆综合利用主体达9家,利用量达6057吨,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