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广东精农网院正式上线,一年来,推出了涵盖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资植保、农产品加工、品牌营销、经营管理等8大类课程体系,覆盖98个品种,超3000节课程。虑到学员大部分是农民,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果,精农网院开设课程时,不仅课程选题兼顾岭南特色和普适技术、课程大纲兼顾理论和实操,在课程形式上,也尽可能通过实景、实操、动画等形式呈现。目前,精农网院上已有超过100位老师参与课程录制。广东精农网院已开通APP、微信小程序、H5等多个学习渠道,创新打造“培训个性化、时间碎片化、课件视频化、技术点位化”培训模式。
3月19日,是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以下简称“精农网院”)正式上线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精农网院推出涵盖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资植保、农产品加工、品牌营销、经营管理等8大类课程体系,覆盖98个品种,超3500节课程。
“三农”专家通过精农网院送“技”、送“智”下乡,农民群众只要点开手机便能学到技术知识。凭借“培训内容个性化、教学全程视频化、技术讲解点位化、学习时间碎片化”等显著优点,精农网院受到广大农业从业人员的欢迎,目前已为全省超过118万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免费线上学习机会。
农民培训:从“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
作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乡村人才振兴培育方面的重要创新举措,精农网院是新时代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模式的有益探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队伍,为全省乡村人口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理念的普及起到极大推进作用。
“与传统的农民培训相比,精农网院在培训方式实现‘三个转变’。”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黄斌民介绍说,精农网院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面向农业经理人重点开展现代企业制度、资本运作、品牌创建等培训,面向种养加能手则重点开展生产决策、实用技术、工艺传承挖掘等培训;实现了从服务一产向三产融合转变,从种植、采摘、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问题开展培训;实现了从单纯课堂授课向“课堂讲解 实践实训 线上学习”教学模式转变,实现培训内容个性化、教学全程视频化、技术讲解点位化、学习时间碎片化。
帮助农民朋友“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精农网院的运营单位深圳市天天学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也是目前国内服务农民人数最多、课程体系最完善、注册学习人数最多的职业农民网络教育平台。
公司总经理赵广表示,在课程内容和培训方法方面,团队采用技术知识点和完整课程体系相关联的科学做法,提高农民的学习效率。课程内容展示结合室内拍摄、室外拍摄、动画演示等视频形式,直观易懂,帮助农民朋友“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具体到培训过程,精农网院体现了“三个坚持”,即培训内容坚持服务“三农”重点工作,培训机构筛选坚持从优,培训要求坚持从严。
精农网院的培训效果明显,大量传统农人通过培训、考核,掌握了一技之长。如今在广大农村,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电商等“新农业”催生一批“新农人”,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精农网院授课老师、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张方秋认为,与传统培训方式相比,精农网院可以获得、聚集的资源信息量呈现几何级的增加,有效聚集各种专家、专项、专类资源和国内外信息,承载的资源信息量丰富多样,可解决农民需求多样性的问题。
专家“住”进农民口袋里
“90后”青年林岳锋本是学建筑出身,尽管父亲林宋文是全国种粮大户,6年前他回到家乡真正接触到水稻种植时,才发现困难重重。“从最基本的水稻选种,到水肥、虫害防控,全是陌生的。”林岳锋说,父亲也指导过他,但结果不甚理想。
后来,林岳锋报名参加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农机新技术新技能培训等多个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系统学习水稻种植、加工等各环节知识,并于去年开始在精农网院“上课”。如今,他已成为汕头市潮阳区锦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广东十大杰出精勤农民”之一。
“我从网院学到很多技术。”在林岳锋的带领下,合作社实现了从耕、种、收到烘干、储存、加工全程机械化作业,成功将8550亩的水稻种植基地打造成现代水稻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榕江片区水稻农机技术服务平台,年产优质稻谷达到1.6万吨以上。
如今,在广东,农民如果在田间地头遇到问题,或是有调整种养结构的打算,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得到专业人士的“隔空指导”。“精农网院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恰恰是对线下的农民培训项目作了较好的补充。”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刘亚平说。
打通知识触达乡村渠道
去年夏天,在将近40摄氏度的葡萄架下,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方秋对着镜头足足讲了4个小时,为的就是给精农网院拍摄授课视频。
张方秋讲授的“阳光玫瑰”葡萄栽培课程在精农网院上线后,课程按照葡萄的种植全过程,分为10讲,每一讲着重介绍了种植各环节的关键技术要点。如此实用的“干货”,很快便受到学员们的喜爱。
后台数据显示,在精农网院的学员中,19—49岁的学员占65.6%,平均每名学员收看超过40节课程,学习次数最多的课程,包括红火蚁、水稻、荔枝、阳光玫瑰、柑橘、施肥、销售等。
和张方秋的课程一样,“广东省十大荔枝种植匠”补建华的“荔枝嫁接失败案例分析”课程,同样受到学员热捧。视频里,补建华头戴草帽,手拿嫁接刀,用实物拆解、分析嫁接失败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考虑到学员大部分是农民,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果,精农网院开设课程时,不仅课程选题兼顾岭南特色和普适技术、课程大纲兼顾理论和实操,在课程形式上,也尽可能通过实景、实操、动画等形式呈现。目前,精农网院上已有超过100位老师参与课程录制。
一年时间,精农网院注册用户破110万,单个用户平均学习时长约213分钟,课程浏览人次超2亿……取得这些成绩并非易事。“要把网院打造成农民群众生产的助手、生活的帮手。”刘亚平表示,精农网院将在农业课程基础上,启动农村及农民相关的课程策划工作,进一步引导农民群众“有困难,找网院”。
《广东省农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磅发布重点推动“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建设
培育千万精勤农民,实现50岁以下农业从业人员全轮训
9月28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在首届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大会上公布《广东省农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科技创新,主角是“人才”。推动“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简称:广东精农网院)建设,增强精勤农民发展能力。
《规划》明确指出广东精农网院在广东省农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培养精勤农民是新时代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主攻方向,广东精农网院将创新置入基因,以创新为发展动能,创新培训机制,将创新融入农民教育工作各个方面,成为全省大范围开展农业从业人员培训的先锋阵地。
自广东精农网院今年3月份成立以来,学院学员已突破80万人,广东各地涌现出一批学习先锋带头学习。广东精农网院打造的在线云课堂,突破时空与地域限制,把培训真正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广东精农网院培育的各类农业职业经理人、合作社管理人员、家庭农场主、创业致富带头人、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型高素质精勤职业农民,满足广东省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的巨大需求。
打开手机就能学 学习方式新颖
根据农民农事忙、家事多,出门不方便等特点,广东精农网院打破传统培训方式,创新采用线上培训解决农民学习难、学习成本高的难题,打开手机上广东精农网院即可“在线学习”,老师视频讲课,农民随时随地学习,足不出户就能让农民完成自我培训和知识水平的提升。
请进来 走出去 创新农培教学方式
广东精农网院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学方式,精准培育精勤农民。
“请进来”:广东精农网院根据农民兴趣特点、知识需求、课程盲点,针对性邀请各行业专家打造精品课程,满足岭南农民学习需求。
“走出去”:除线上授课外,广东精农网院还针对性地邀请农业、水产、畜牧专家就植保知识、林果管理、果树栽植及动物管护进行专题培训,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教学,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知识与能力并重 课程创新多样
为进一步提升广东农民的“软实力”,让农民教育培训朝着“广覆盖、多层次、全方位”方向发展。广东精农网院建设了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资植保、农产品加工、品牌营销、经营管理、乡村振兴等8大模块课程与结业考试。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精农网院不单纯传授技术知识,还有经营管理、乡村振兴等思维、视野课程,通过培训扎实农业知识,转变农村思维、拓宽农民视野。
集结行业专家 打造全新教培队伍
为做好高质量农民培训服务工作,广东精农网院组建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下沉一线服务“三农”,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教授,研究所专家、农业公司高管、扎根一线的土专家。专家老师们以工匠精神打磨每一节课程,锻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立足十四五开局之年,广东精农网院将继续突出“精”“勤”理念,以“培育精勤农民,发展精细农业,建设精美农村”为办学宗旨,扎实推进精勤农民培育工作,用心淬炼岭南乡土人才,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全力打造广东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