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政策解读,2025年总产值达9万亿元

本文隶属:09.生态循环农业&碳汇项目(第48/119篇)

2022年2月1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林规发〔2022〕14号),该《发展规划》提出,为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制定本规划;到2025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9万亿元;推动共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省区,认定命名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参与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鼓励各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和园区,支持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鼓励社会资本规范有序设立林草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发挥林草主管部门的行业优势,稳妥推进基金项目储备、项目推介等工作。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政策解读,2025年总产值达9万亿元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9万亿元,年进出口贸易额达1950亿美元。

表:“十四五”时期林草产业发展主要指标

经济林专项发展

到2025年,经济林种植面积达6.5亿亩,各类经济林产品总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2.7亿亩左右,木本食用油年产量达250万吨。到2025年,油茶种植面积达900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200万吨。

表:部分经济林树种及重点布局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政策解读,2025年总产值达9万亿元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政策解读,2025年总产值达9万亿元

木材加工专项发展

到2025年,人造板产量稳定在3亿立方米左右,地板产量稳定在8亿平方米左右,木家具产值超过8000亿元。

生态旅游专项发展

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冰雪旅游、休闲度假、生态露营、山地运动、生态文化和自然教育等特色项目。加快建设国家森林步道,打造一批新兴生态旅游地品牌、特色生态旅游线路、高品质生态旅游产品,办好中国森林旅游节。加强生态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和从业人员培训。做好全国林草系统生态旅游游客量数据采集和信息发布。到2025年,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达25亿人次,国家森林步道总里程超过3.5万公里。

国家储备林工程

到2025年,培育和改造国家储备林3000万亩以上。达到培育年限后,国家储备林建设范围内年均蓄积量净增达2000万立方米以上,年均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蓄积量净增800万立方米以上。

种苗花卉专项发展

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民”经营模式,培育创建一批苗木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推进种苗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建设,支持安徽合肥举办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将其打造成为国家苗木交易信息中心。推进花卉种业自主创新,加强花卉生产基地、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在花卉主产地和主销地打造一批重点花卉市场。办好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花卉博览会等展会。到2025年,花卉生产总面积稳定在150万公顷,总产值达3500亿元。

竹产业专项发展

推进竹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发展竹家具、竹制品、竹乐器、竹笋、竹炭、竹纤维、竹浆纸、竹结构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强化竹材、竹叶、竹笋及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鼓励举办竹文化节、竹博览会等活动。到2025年,竹产业总产值达7000亿元。

林下经济专项发展

重点发展林下中药材、林下食用菌、林下养殖及林下采集加工等,引导加工企业向林下种植养殖集中区延伸。深化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完善林下经济产品标准体系,培育林下经济产品特色品牌。到2025年,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总面积达6.5亿亩,林下经济总产值稳定在1万亿元以上,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达800个。

表:林下经济主要模式区域布局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政策解读,2025年总产值达9万亿元

森林康养专项发展

重点发展森林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健康教育等业态。优化森林康养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康养环境监测,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创建一批森林康养基地,推广一批森林康养品牌。到2025年,森林康养服务总人数超过6亿人次。

林草中药材专项发展

因地制宜开展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建设林草中药材生态培育基地。

表:林草中药材区域布局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政策解读,2025年总产值达9万亿元

林业生物质能源及林草碳汇

按照《林业生物质能源树种目录(第一批)》主要树种分布区域,因地制宜开展能源林培育,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和能源林基地。开展高效能源林培育、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生物质成型燃料,鼓励发展生物质供热、生物质多联产、生物质发电。推进林业“三剩物”、废弃木质材料等能源化利用。到2025年,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含热电联产)新增装机500万千瓦,生物质成型燃料利用量达3000万吨。

服务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大局,创新发展林草碳汇。编制实施《林业和草原碳汇行动方案(2021—2030 年)》。探索建立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林草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价值市场化多元化补偿途径、金融支持林草碳汇发展模式。支持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展森林经营等碳汇项目建设和开发交易。深化林草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草产业专项发展

稳步发展生态草牧业,鼓励北方地区种植羊草、冰草、针茅、无芒雀麦、燕麦、披碱草、苜蓿、沙打旺等优质乡土草种,在南方水热条件适宜地区种植优质高产禾草,建设优质人工牧草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草种业,培育建设“育繁推”一体化草种市场。引导草坪业健康发展,推广建植低耗水、抗病虫害、耐踩踏、耐旱、节土、节肥型草坪。充分挖掘和发挥草原自然资源及文化优势,积极发展草原文旅产业。

沙产业专项发展

构建沙区生态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机制。科学划分沙产业功能区,因地制宜发展沙柳、沙枣、沙棘、柽柳、梭梭、柠条等节水型种植业,积极发展沙区食品、药材、饲草等循环用水型加工业,依托沙漠公园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康养等环境友好型服务业。

69农业小百科:

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千三甲省份是,第一名,福建省(森林覆盖率:65.95%),第二名,江西省(森林覆盖率:63.1%),第三名,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覆盖率:61.8%)。

福建是名副其实的林业大省。作为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福建的绿色实力不容置疑: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2年领跑全国。不过,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福建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阔叶林占比、林分生产力等指标,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2019年广西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042亿元,人工林、经济林、速生丰产林面积,以及松香、八角、肉桂、茴油、桂油、木衣架等特色林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广西已成为全国林业产业大省区。2019年,广西全区木材产量达到3500万立方米,林下经济总产值达到1144亿元,油茶、核桃等特色经济林产业产值达到1062亿元。木材加工产业产值达到2335亿元,人造板产量达到4956万立方米,家具产业产值达到256亿元。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达到1.6亿人次,林业旅游、康养与休闲产业收入达到59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