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网站消息,12月17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新华社在京以视频形式发布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宫喜祥出席发布会并讲话。这些案例涉及农村公益医疗、养老服务、学前教育、人居环境、乡村文化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各地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成功实践,是统筹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宝贵经验。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推介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乡村振兴局: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开展了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各地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和乡村振兴部门积极响应,精心组织,遴选推荐了111个案例。经专家评审和实地调研核实,评选出“北京密云:‘邻里互助点’破解农村独居老年人照料之困”等21个案例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文化等多个领域,有的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有的强调资源要素整合,有的探索运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各具特色,富有实效,反映了各地推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实践的探索和创新。
现将第三批21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名单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详细内容可在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乡村振兴局官网查阅),希望各地在推进乡村建设、加快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践中参考借鉴。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 2021年12月3日
附件:第三批21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名单
1.北京密云:“邻里互助点”破解农村独居老年人照料之困
2.天津滨海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 村民喝上放心水
3.河北巨鹿:“三重体系”推动城乡就业创业一体化发展
4.山西芮城:城乡一体化办园模式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
5.上海奉贤庄行:“四位一体”养老服务格局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6.江苏常熟:“小线杆”破解大难题 亮出农村“无线美”
7.江苏张家港:全域推广乡村公益医疗互助
8.浙江金华金东:生态洗衣房“洗”出乡村绿色和美新生活
9.浙江嘉兴南湖:数字化监管系统助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模式
10.浙江嵊州:三级服务网络打通农村公共物流最后一公里
11.安徽青阳:“四项机制”构建立体化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体系
12.福建古田:“互助孝老食堂”开启农村养老新篇章
13.江西横峰:农村基础设施全域升级打造秀美乡村新样本
14.山东平度:“行走的书箱”带“活”乡村阅读
15.湖南桂东:“村务员”巧织乡村公共服务“网”
16.广东惠来:推行“农民工匠”模式 实现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落地“多快好省”
17.广东惠州:优化乡村医生队伍 实现医保一站式报销
18.广西柳城:“三个两、无动力、低成本”实现农村污水治理多效合一
19.广西隆安震东:建设可持续发展安置区 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贵州赫章:探索农村公益性公墓改革为民谋利树文明新风
21.甘肃武威凉州:创新机制 拓宽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案例介绍:广东惠来县推行“农民工匠”模式 实现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落地“多快好省”
揭阳市惠来县2019年率先推行“农民工匠”模式,简化农村项目建设流程,加速资金发挥效益,降低施工成本,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助推新农村建设走上“快车道”。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委农办的充分肯定,并在揭阳全市推广。去年9月份至今后11月,全县新农村建设采用“农民工匠”模式822宗,已竣工603宗,计划投入资金32263万元,实施使用资金24707万元,节约资金7262万元,节约成本达30%。
一、选树典型,示范引领
2019年,惠来县选取隆江镇邦庄村、孔美村、见龙村3个省定贫困村作为简化程序推进项目建设的示范点,先行先试,收到了良好效果,不但工程速度提高2—3倍,工程成本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工程用工当地农民参与率80%以上。对此,惠来县总结形成符合实际的农村“农民工匠”模式。结合《广东省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工程项目指导意见》以及《广东省农村建设项目组织管理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立足惠来实际,制定出台《惠来县简化农村项目建设流程指导意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面铺开、全域推进。
二、简化流程,高效运作
“农民工匠”模式核心在于建立起“公平、公开、公正”基础上,简程序、缩时间、减成本、得实惠(村民)。
(一)项目筛选上围绕“精和易”。聚焦当前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适用农村“小工匠”模式的项目类型为农村巷道硬底化、机耕路、小型农田水利、危旧房改造等技术要求不高、村民能够自建、受惠对象直接的农村小型工程项目(投资金额单项在100万元及以下)。落实各地参照简化流程方式组织实施,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突出短板。
(二)主体选择上优先“能和巧”。明确行政村为项目实施主体,村委会为项目责任主体,优先选择本村能人巧匠,从新农村建设咨询委员会、乡贤委员会、老人理事会和村内老工匠中推荐5至7人成立项目建设理事会,作为项目建设主体,负责承接项目施工组织、材料采购、财务管理、质量监管等具体工作,让人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监督全过程,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激发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如鳌江镇山栗村充分调动乡贤和村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在外施工专业人员主动请缨担任项目建设工程总监,在雇工紧缺的情况下,全村30名村民主动参与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与此同时,农村“小工匠”模式有效加快了各地脱贫攻坚步伐,如溪西镇部分村雇佣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作为项目的泥工或记账员等,平均一天为贫困户带来150元至250元的收入,既实现了贫困户就业增收,也让贫困户在劳动中得到了技能培训。
(三)流程设计上突出“简和实”。针对传统新农村建设项目流程繁琐、实施时间冗长的问题,突出简便实用,科学合理对农村小型工程项目建设流程进行简化,推动项目快速上马。以农村巷道硬底化项目建设为例,按照“标准、出图、估价、表决、申报、公示、竞标、管理、验收、结算”十步法组织实施,对比传统农村工程项目建设方式,简化了设计、图审、编制预算、财审、立项、招投标、监理等7个流程,真正实现了建设流程全面“瘦身”,有效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以鳌江镇虎堀村为例,该村采用农村“小工匠”模式推进东山自然村进村道路硬底化工程,仅用了10多天就完成了该项目建设,按照传统项目实施流程,至少需要2个多月的时间,相比较,工期缩短了1个多月,大大提高了工作成效。
(四)资金使用上遵循“省和慎”。在简化流程减少项目设计费、图审费、招标代理费等传统开支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变传统工程施工既包工又包料模式,落实项目建设主体(建设理事会)自行采购施工材料,单项工程节约成本30%左右,最高的一个项目达200%以上。如葵潭镇吉镇村,原干群关系紧张,上访不断。在这次贫困村新农村建设中,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建设文体活动中心。该中心2017年请有资质的公司设计需580多万元,设计费要35万元,本次采用“农民工匠”模式,把几个带头上访的群众请来当建设理事会成员,把“评论员”变为“运动员”。村干部带领干部群众投工投劳1500多人次,党员干部率先捐款并发动乡贤捐资40多万元,把“三清三折”的石料等可利用的捡回当建设材料,最后只用150多万元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该项目的建设不但大大节约成本,更关键是干群同心、党政同心,工程建设后,群众也不再上访了,全村群众都拍手称赞。
三、精心组织,有序推动
一是强化教育,统一认识。注重加强镇、村两级干部学习教育工作,明确“简化不是简单化”,督促镇、村两级干部在认真学习《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严格谨慎、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合理合规高效简化农村项目建设流程,做到按实际、出实招、见实效,杜绝随意变通、造假作弊、拖拉延缓。二是广泛宣传,舆论引导。注重发挥宣传引导作用,综合运用广播、网站、微信、横幅、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及手段,多渠道多方位宣传《指导意见》,在提高广大干群对简化农村项目建设流程的认识,增强全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干群联心、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共同推动简化农村项目建设快速有序推进。三是分解任务,压实责任。为确保简化农村项目建设工作落地有效,严格划分责任区域,县、镇、村分别挂钩联系,实现“三级联动”。阶段来,县镇两级班子成员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实际困难问题,促开工、促进度、促竣工、促达产,力争为农村项目建设提供最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