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四五”高粱种植面积达50万亩,河北阜城县12万亩高粱喜获丰收

高粱不仅可制淀粉、制糖、酿酒做醋和制酒精等,还有广泛食用价值。食用方法主要是为炊饭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种食品,比如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粘糕等。加工成的高梁面,能做成花样繁多、群众喜爱的食品,近年已成为迎宾待客的饭食。

重庆“十四五”高粱种植面积达50万亩,河北阜城县12万亩高粱喜获丰收

重庆“十四五”高粱种植面积达50万亩

【重庆日报】11月5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了解到,“十四五”期间,重庆高粱种植面积力争达50万亩,建成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高粱产业带,让高粱成为川渝两地的优势产业。

重庆高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渝西、渝东北以及渝东南缓坡地带,去年全市高粱种植面积达24.69万亩,平均亩产260.46公斤。“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品种的更新换代,重庆高粱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了长远发展,不少区县种植的高粱成了贵州茅台以及四川泸州老窖采购的原料。”重庆市农科院农技推广总站粮油科科长、研究员刘丽介绍,也正因如此,重庆高粱每年的收购价逐年攀升,单价最高可达到6.6元/公斤。除外地酒企订单收购一部分外,重庆高粱仅能满足30%的重庆小作坊生产,以至于地产高粱的价格比一般粮食还贵。

“虽然亩产效益不错,但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刘丽介绍,高粱对于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来说,属于小众的谷物类作物,相比大豆、玉米,种植面积要小得多,只能在一些缓坡上零星种植。

成渝两地拥有大大小小的酒企百余家,其中不乏像泸州老窖,五粮液、江小白等知名酒企,对高品质的高粱需求巨大,这无疑会推动川渝两地高粱产业的发展。

前不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指出要建设打造一批成渝两地现代农业产业带,这对两地做大高粱产业提供了方向。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重庆高粱种植面积力争达50万亩,建成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高粱产业带,让高粱成为川渝两地的优势产业,带动两地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重庆“十四五”高粱种植面积达50万亩,河北阜城县12万亩高粱喜获丰收

河北阜城县12万亩高粱喜获丰收

【河北日报】金秋时节,阜城县12万亩高粱地一片火红,缀满了饱满穗粒的红高粱随风摇曳,大型收割机往来穿梭,犹如行驶在红色海洋中的巨轮,田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味道。

9月10日一大早,阜城县崔家庙镇刘枣胡村村民白如周就赶到自家地里,等候收割机采收高粱。“虽然今年是第一年种高粱,每亩产量却达到了1500斤左右,保守估计一亩地能收入2500多元。”等待收割的间隙,白如周和其他村民美滋滋地算起账来。

种高粱,在白如周的记忆里,还是几十年前的事。“那时候种高粱就是为了自己吃,根本卖不上价。”也正因如此,在六年前,镇里再次鼓励农民种植高粱时,并不被大多数村民接受。

近年来,阜城县积极改变传统种植方式,转型种植高产抗旱的酿酒专用糯高粱——冀酿2号,并依托阜星科技农业园区探索创建了“六位一体”“八统一分”种植经营模式:政府、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银行金融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农户六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测土施肥、统一灌溉、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获、统一品牌标识、统一销售;实行农民分户管理,分户收益。

“高粱从种到收都有技术人员提供指导。”白如周高兴地说,现在种高粱省力、省心,收入又多!

种得好,卖得出,才能彻底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晾晒、烘干、筛选、装车……在阜星科技农业园区,准备发往四川、贵州等地酒企的车辆已排成长队。在与本地龙头企业河北益彰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实行保底收购的基础上,阜城县多次与国内知名酒企对接,实行订单式销售。“有了企业订单收购作支撑,农民种植的高粱不愁销售。”阜城县副县长文勇说,如今,阜城县高粱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辐射带动9350户高粱种植户增收致富。

为扩大酿酒红高粱的影响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品牌,阜城县以12万亩红高粱为特色,积极探索“文旅农”融合发展新路子,连续几年举办的中国·阜城农民丰收节暨红高粱文化节,已成为衡水独特的文旅品牌。

“我们村640亩地全部种上了高粱,能比种其他农作物多收入60多万元,这笔账老百姓算得最清楚了。”刘枣胡村党支部书记李方明笑着说,“靠着高粱种植,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我们的日子就像高粱一样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