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科技成果转让成交额超亿元
【中新网济南11月1日电 (沙见龙)】山东省农科院第二届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11月1日在济南圆满结束。在为期两天的现场拍卖中,38项新成果新技术成交37项,总成交金额11165.8万元(人民币,下同)。这是该院成功举办的第二届农业科技成果拍卖会,对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山东省农科院第二届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现场。 沙见龙 摄
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刘兆辉在开幕式上介绍,去年,该院成功举办了首届科技成果拍卖会,24项成果拍卖价格达1.1045亿元,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反响。今年,该院接续举办第二届农业科技成果拍卖会,遴选出38项成熟度高、有市场需求的成果,涵盖作物、果树、畜牧、农机、农药等各领域。
“农业科研工作不但艰辛,而且周期长,每一件成果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饱含着科研团队的集体智慧。”刘兆辉表示,拍卖活动的举行,能为科员人员辛勤培育的成果找到一个好“婆家”,让更多的“金凤凰”飞上“梧桐树”,为企业的腾飞插上科技的翅膀。
图为山东省农科院第二届农业科技成果秋季拍卖会现场。 沙见龙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研和经济不能搞成“两张皮”、要着力推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成为农业科研机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经不断努力,山东省农科院的科技成果转化意识逐步加强,“十三五”期间,全院成果转化收入到账经费4.36亿元,超千万元成果10项。
据山东省农科院方面介绍,该院将“转化富院”作为“十四五”规划“五五五”战略之一,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省情、院情,符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规律的模式和路径,构建规范、合理、顺畅的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列为全院八大改革之一,对成果转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设计和重塑。
作为山东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山东省农科院围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确权机制,将“先转化,后奖励”变为“先赋权,后转化”,保证科研人员的成果所有权及收益分配权,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和转化热情。构建“权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乡村振兴利益共同体,鼓励科研人员扎根一线,服务产业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问题,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就是要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产生社会价值。”山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李长胜表示,通过创新成果交易方式,该院实现拍卖活动的常态化、规范化,打造成果转化品牌活动,提升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中国新闻网】
饲料用蛋白合成工艺技术获突破
【人民日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10月30日发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已经形成万吨级的工业生产能力,获得首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新产品证书。该证书由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8月颁发,新饲证字(2021)01号。
此举突破了天然蛋白质植物合成的时空限制,在我国饲用蛋白原料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在80%以上、大豆进口最高年份已超过1亿吨的大背景下,对弥补我国农业短板及对促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具有深远意义。
乙醇梭菌蛋白生产工艺流程
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所长戴小枫研究员表示,在人工条件下,利用天然存在的一氧化碳和氮源(氨)大规模生物合成蛋白质,长期以来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和对生命现象认知的革命性的前沿科学与技术。戴小枫说,蛋白质在自然界的天然合成一般要在植物或者植物体内具有固氮功能的特定微生物体内,在自然光合作用下形成碳水化合物的糖类,再经过多个环节复杂的生物转换。对此,北京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6年多的研究攻关,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核心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反应速度、原料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实现了工业化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收率最高85%的纪录,并与中国农科院饲料所合作开展乙醇梭菌蛋白效价评定,共同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项目框架内推广该产品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
专家表示,我国作为世界饲料生产和消费大国,以自主创新研发新型非粮蛋白质,降低和逐步替代对大豆蛋白的依赖,战略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