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隶属:农村乡村产业融合(第32/188篇)
- 创意农业&田园综合体&特色产业链规划设计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补贴等16项农补在2018年将做调整!
- 广东组织申报2018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项目
- 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业”促进乡村振兴、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甘肃省实施2018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重点发展6类农产品
- 山西省2018农村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项目方案(附补助标准)
- 小土豆大作为:陕西榆阳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第2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项目:扶持多少钱?有哪些融合类型?
-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打出农业产业融合升级“组合拳”
- 广东农业新闻:惠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初显
- 易俗河镇麦子石村:依托产业融合 发展休闲农业
- 五部门印发通知加快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云上生产与网上销售
- “稻渔空间”产业融合,融出农业新天地,鱼蟹鸭游弋其间
- 湖北省有多少家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政策性对策
- 广州农业的乡村振兴特色路:科技硬实力+农旅软文化+多产业融合
- 海南儋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共享农庄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 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农业产业强镇与现代农业产业园
- 创意文化+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与路径有哪些?
- 休闲农业是撬动县域产业链的新工具,怎么做好休闲农业产业链延伸?
- 巧用休闲农业的土地政策:农村哪些土地适合做休闲农业用地?
- 农产融合是趋势!国家公布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
- 这种创新的海船,既可智能化养鱼,还可海上旅游观光!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研讨会举行
- 鹿鸣现代农业融合发展项目开工,柳林县拟设立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包含哪些内容?附案例说明
- 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问题有哪些?有何对策建议?
- 农业农村部:关于“乡村产业规划、支撑与发展建议”的答复
- 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地浙江,江苏印发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施意见
- 村级集体经济的10种发展模式及案例,你们村集体采用哪一种?
-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任务在农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一条共富捷径
-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紧迫,广东省发布新规划推动43项重大项目建设
- 特色农业怎么做?看看乡村振兴的“威海路径”与特色农业发展的“宣威经验”
- 将农业休闲与数字农业、科普教育有机结合,广州两大农业主题公园亮相
- 美丽乡村建设:“康县模式与江永县模式”给我带来的启示
- 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产融合项目“兴农撮合”活动,农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有哪些?
- 甘肃新型城镇化规划: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园区及美丽乡村建设
- 广西:推动民族特色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附2021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 农业农村部: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 国家发改委:浙江省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经验总结
- 陕西省:发布15条冬季乡村游精品线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总结
- 年产值突破10亿元的“百合鲜花小镇”是怎样炼成的?
- 社科院等发布“数智乡村白皮书”,广东即将发布农业元宇宙时空代言人
- 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后,广西蚕桑后来者居上,2025年成为全国蚕桑强省
- 未来几年竹产业将迎来发展春天!国家10部委首次联合发文加大金融支持
- 光伏农业可达到万亿元规模,有哪些光伏农业项目及产品案例?
- 湖北省: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龙头农企,树立区域品牌
- 青海省印发“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及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意见
- 甘肃渭源县:光伏农业已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阳光银行”
- 国家林草局公布第二批(2022年)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共59家
- 贵州安顺及粤西(湛江茂名):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
- 河南划定2022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 湖南拟将建立网格化七级田长制,长春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 广西崛起千亿元林业产业集群,与国家林草局共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 2022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哪些乡村产业发展及乡村建设工程?
- 甘肃省:划定2022年三农工作任务,去年完成500个省级示范村建设
- 国家发改委:创新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机制,财政资金向农村能源建设倾斜
- 全国“十四五”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七项重大工程行动是关键!
- 2022农产融合项目申报启动: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特色集群,200个农产强镇
- 湖北新命名一批旅游名镇名村,宁夏全面实施乡村旅游“六大工程”
- 安徽凤阳县推进林旅融合发展,四川青神推动竹旅融合发展
- 三产融合,三变改革,三社融合: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 陕西文旅助力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甘肃即将发布乡村旅游发展报告
-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环节 ,河南探索村集体经济新模式
- 重庆广阳岛农文旅融合变现生态价值,西宁新增20家星级乡村文旅游接待点
- 河北:成立品牌农业发展联盟,沧州市启动农业品牌建设3年行动
- 广东发布乡村休闲产业十四五规划,北京再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 广西五级田长制保障粮食生产,郴州在湖南省率先推动“田长制”
- 孟姜塬村桃园休闲农业:集休闲赏花,生态采摘,农事体验于一体
- 遵循四个乡村建设规划文件,这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值得参考借鉴
- 广西2021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55%,广东茂名发布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项目申报要注意哪些问题?
- 10年发展机遇期!各地林下经济区域布局展开!
- 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 国际茶日活动在广东潮州开幕,探访平利县马盘山生态农业观光园
- 三园共创:重庆合川区力创国家粮油主导型现代农业产业园
- 国家储备林建设:广西推进项目融合发展,广元召开项目培训会
- 云南凤庆县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山西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转型
- 河北未来三年绿化美化村庄4000个,宁夏推进绿化高效示范管理
- 广西下发政策文件,农业奖补资金重点扶持这些产业方向
- 浙江启动首批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建设,霍山县林下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 广东五级林长制体系:启动“林长绿美园”申报认定工作
- 陕西铜川构建林下经济产业体系,山东临沂编制绿化示范工程规划
- 吉林召开农产品进景区对接会,辽宁大连严打涉旅养老违法行为
- 浙江成立自然保护地联合会,湖南衡阳推进林草资源“虎威行动”
- 江西实施林下经济发展千亿工程,四川凉山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集群
- 陕西特色产业:加强苹果与食用菌全产业链建设
- 福建三明全面推进“156”乡村建设:1个理念5项机制6个模式
-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城乡融合发展上有哪些举措?
- 广西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湖南加快推进林下经济产业
- 9月30日前申报:“十四五”共创建300个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 湖北沙洋3措施壮大花卉苗木经济,浙江长兴推进花木产业转型升级
- 三峡智慧冷链物流港项目启动招商:3大功能区,总建筑面积20万平米
- 广西召开林业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会,山东开展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核验
- 山东组织开展自然教育科普活动,广西印发林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 四川绵阳:启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工作,坚持山村造林兴业富民
- 陕西以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西安以研学产品推进青少年游学
- 广西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成效明显,鲜果亩产量较2020年增长46.75%
- 贵州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安徽亳州探索林农复合经营模式
- 山西太行山推进森林“四库”建设,福建宁化推进森林康养业发展
- 山西省乡村旅游发展:开启露营旅游新业态,迭代升级创意节庆活动
- 发改委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农业品牌是重头
- 重庆巫山:深挖村镇特色,不挣钱的农家乐赚钱了 !
- 安徽助推国有林场转型发展,云南森林生态系统规划示范项目完成评估
- 淳化县:药食同源荞麦大健康产业迎新机,三产融合撬动县域经济优质发展
- 乡村振兴鹤壁模式:政府+社会资本PPP运营模式+国开行贷款
- 农业发展银行:各地政银企精准对接,为项目建设融资融智
- 山西成功举办第6届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唐山开启“认养农业”新模式
- 云南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贡山县推行公司化运营,红河州推广“十法”
- 陕西命名19家自然教育基地,福建加快实施智慧林业“123工程”
- 江苏千亿农业重大项目全力开工,投资与贷款双管齐下促推
- 河南:国际(郑州)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1+N”农民丰收节即将举行
- 四川启动首个生态银行试点基地,广西拟认领18万株乡愁树
- 重庆:拟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举行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 宁化县:创新林业经营模式,创新林农培训模式,创新林产种养模式
- 四川雅安雨城区力推林竹经济,湖南祁阳市建成4个水肥一体化项目
- G20二十国农业部长会议召开,贵港拟建68个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
- 福建泰宁推进国际化FSC竹林认证,湖南会同县启动竹林碳汇建设项目
- 广东印发森林旅游发展规划,重庆推进林业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 让村民成为村庄规划“审议人,河南1.58万个村庄编制了村庄规划成果
- 长沙本月底举行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山西座谈共商预制菜产业发展
- 农业农村大数据公共平台上线,第3批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案例发布
- 江苏省实施绿美村庄提升工程,辽阳市塑造休闲农业观光牌
- 八部门联合发文部署三农基建投资,四川省创立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案例经验:湖北宜昌以林长制推动产业发展,一个小山村的林长制改革实践
- 我国十年农业旅游相关企业复合增长率为39.7%!
- 助农网红直播:带火德江沙溪乡乡村产业与黑龙江大米节农产品
- 新疆五年支持2850个村庄美化,湖北随县十年建设20多万亩油茶
- 粮食作物生态农场落户德州市,日本拟用农产品废料生产生物燃料
- “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链条融合,提高一片叶子的“含金量”
- 中国农业银行:运用数字金融服务“三农,绿色信贷业务突破1万亿元
- 四川实施乡旅发展“五大行动”,集中签约150个文旅招商项目
- 细分定位老年避暑游市场,探索“长包民宿”模式乡村旅游新路径
- 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湖北10地、重庆12个村入选上榜
- 预制菜:下一个万亿元级产业,人才短缺与食品安全问题凸显
- 湖北竹溪建成漆树基地13万亩,江西国有林场“二次创业”再出发
- 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概况;浙江研究康养项目数字化场景应用建设
- 国家成立生态农场建设专家指导组,14部门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发展
- 丰都供销社5举措破解农业产销问题,玉林供销社4举措力推农村物流优质发展
- 农业品牌要培育更需保护,庆阳多举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 湖南新宁县:脐橙+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铺就产业阳光道
-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发布,各级一把手主责乡村振兴8个方面
- 山东发布省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路串景,抱团发展,创新突破
- 河北: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两地获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 改革案例经验:会昌县乡村资产盘活方案及组织实施工作
- 云南咖啡产业:精品咖啡庄园,咖啡星村景象,咖啡产值超5亿元
-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三项融合原则及四个消费新场景融合方向
- 数字经济,唯快不破!即时零售新风口,会给农业带来什么?
- 老供销开闯新天地!各地供销系统探索“数字供销”新模式
- 各地热建冷藏保鲜库:补齐短板,促进产销对接,增强市场竞争力!
- 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的“村投公司”来了,面临哪些痛点?如何破解?
- 安徽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林业项目,贵州黔西南州提升林下经济效益
- 襄城区多举助力重点农业项目建设,汾西召开养殖基地建设推进会
- 河源开启互联网+全民义务植绿新模式,成都国家公园创新村集体资源管理模式
- 湖北宣恩:自然保护区与村集体探索生态产业共建共享共管之路
- 陕西拟建10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西宁培育20个“三乡工程”示范典型
- 昆明三年内将建300个森林乡村,陕西拟建10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 甘肃创建畜牧业6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武威农业增量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
- 2022年甘肃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近9千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65亿元
-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 两部下发申报通知:2023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时间截至3月27日
- 安徽:滁州探索庭院经济新模式,明光成立乡投公司整合闲置资源
- 泸州纳溪区:多产业融合发展,多维度夯实品牌,多渠道兴村富民
- 富营养紫色大米:云南普洱市水稻老品种”开辟出新市场
- 2023年精品农业品牌培育工作启动,网红达人聚集湖北秭归卖春橙
- 2023中国茶叶博览会开幕,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超过1.5公斤
- 农业金融服务有哪些方面?上海这样创新农业金融服务
- 农发行推出27条促农举措,四川下发三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 云南:保山昌宁县获称“中国甜笋之乡”,盐津县主推竹产业融合发展
- 元江县2023金芒果文化旅游节:三天实现旅游收入1.64亿元!
- 福建晋江市陈埭镇:探索乡村善治新路径,规划塑形重建“美丽乡村”
- 甘肃举办第4届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四川发布15项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
- 金融扶农:山西全省上半年涉农贷款余额增加1271.53亿元
- 种植黑糯鲜食玉米的产值翻倍,山西印发林下经济发展指南
- 我国当前农产品直播电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怎样?
- 广西花费6千万元下派4千余名乡村科技员,科技特派员制度有效果吗?
- 广东惠州护航食品安全工作,广西上半年农产品进出口增长35%
- 湖南长沙启动旅游美食推广活动,文旅部公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 天宁样板:培育城乡融合的乡村产业体,打造城乡融合江南水墨乡村
- 新疆花卉产业年产值6亿多元,云南花卉总产值2024年将达1480亿元
- 朱家湾村:入选世界级最佳旅游乡村,究竟有哪些特色亮点?
- 四川荥经斩获生态教育国际大奖,湖北五峰创新“林药蜂”融合模式
- 农业托管服务:安徽制定出规范合同范本,托管模式有哪些?
- 甘肃挖掘“甘味”农产品品牌影响力,青海2023年乡村旅游营收将达13亿元
- 福建选培乡村文化旅游带头人,湖南启幕冬季乡村文化旅游节
- 重庆拟打造100个农村互助养老点,湖北初步建成农村寄递物流体系
- 2024年农业产业融合项目申报指南,附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格式
- 湖北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责任部门
南都讯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9月7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
前述规划是指导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行动纲领和编制全省农业农村相关规划的主要依据。记者从会上获悉,《规划》明确了43项农业农村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5376亿元。
在当日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介绍,到“十四五”期末,广东省要有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25年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领全省其他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上“快车道”。
9月7日,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安建光、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刘凯文、汕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军、茂名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勇光出席了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规划指出,环境压力在加速向“三农”领域传导,“十四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发展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制约更加凸显。
顾幸伟介绍,“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43项,计划总投资5376亿元,包括科技支撑、农田建设、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管控与风貌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任务繁重
官方数据披露,广东省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生猪年末存栏恢复到常年的83%。另外,“粤字号”农产品产出约占全国4.7%的蔬菜、6.5%的水果、5.2%的肉类和13%的水产品。
但“人口大省”广东人多地少,常住人口超过1.2亿。官方数据披露,2019年广东省粮食产量为1240.8万吨,消费量约达5125万吨,粮食自给率为24%。
规划称,全省粮食生产基础尚不牢固,部分“菜篮子”产品缺口较大,饲料原料、食用油料、天然橡胶等农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自给能力亟待提升,以及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的问题尤为凸显。
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规划提出,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等。另外,要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防止耕地“非粮化”,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2600 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15亿斤以上。此前,广东省已就耕地保护、“米袋子”供应等多次发文。(详见此前报道“粤严控耕地‘非粮化’ 防止无序利用一般耕地种花果苗木” 、“广东的‘米袋子’如何保障?今年部省共同推进工作” )
除耕地外,规划还突出了种子这一“要害”。“广东是种业大省,在种业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有很好的基础优势。”在前述新闻发布会上,顾幸伟表示,打好广东种业翻身仗,是一个系统工程,任务艰巨。
顾幸伟透露,广东省正在制定《广东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计划设立种业振兴专项资金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广东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在编制中。
在开展育种攻关研究方面,官方建设了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有岭南现代农业重点实验室、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以及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等。“把优质稻、鳜鱼等我们省的优势品种继续做强,把高端蔬菜和罗氏沼虾这些品种的短板补上。”顾幸伟说。
7月30日,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顾幸伟介绍,该集团将发挥广东恒健投资控股公司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的优势,吸引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并瞄准市场需求开展商业化育种。(详见此前报道“广州加速布局种业育繁推 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近期注册成立” )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广东任务依然繁重。规划认为,广东省农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但供给结构不优,经营效益偏低,“卡脖子”技术瓶颈明显,园区化、绿色化、机械化、规模化、数字化、融合化水平不高,与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
前述发布会披露,广东计划建设30个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县,打造10个粤港澳大湾区无人农场。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刘凯文表示,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工作包括着力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农业保险扩面增品等。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广东省在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协调矛盾依然突出。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之间存在梯度差异,而珠三角内部,城乡之间也存在差距。
推进城乡融合,县域将“挑大梁”。规划提出,强化县域城镇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作用,推动县域内城乡产业一体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统筹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规划称。
根据规划,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构建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制度体系,是要以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强化财政优先保障、完善人才合理流动制度体系和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供给为重点。
其中,强化乡村振兴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批准立项。将落实点状供地政策情况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实行“农业 ”混合供地,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在推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方面,要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用地需求。省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应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农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涉农市县各级应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优先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农产品冷链、初加工、烘干、仓储、机库等设施建设用地。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官网近日消息披露,省级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来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2020年、2021年分别安排了6000亩、4000亩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保障保持集体建设用地性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家庭手工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等6类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规划还提出,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探索流转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退出承包地农户承包权、宅基地资格权、集体资产股权等具体办法。
摘自《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第十章 全面深化改革 破除制约农业农村 高质量发展制度障碍 第五节 促进农村深化改革先行探索
广东将开展农村深化改革先行试点,包括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 片区、7个省级城乡融合试验区市县试点和 39 个中心镇试点建设,创建一批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区)。另外,官方支持以县域为单元,分区分类创建15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支持珠三角地区有条件的地级市全域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