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本文隶属:K12劳动教育课程教案(第61/86篇)

当下,“劳动”“劳动模范”“劳动精神”成为各界关注话题,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劳动热”。但不可否认,当今社会仍存在“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等不良思潮,严重误导了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选择。学校作为重要的育人场所,也应该担负起开展劳动教育的责任。而校园文化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校园文化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通知,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通知指出:“优化校园空间环境,建设健康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温馨校园、文明校园,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摘自《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2006年4月25日)》)

校园文化是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发挥劳动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中小学校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楼顶平台、教室、走廊、宣传栏和新媒体平台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

同时,积极参与中小学校校园劳动文化景观设计,创作主题美化墙绘,帮助中小学校创作劳动主题校歌,科学设计劳动文化景观与农耕文化劳动活动,组织开展丰收节、民俗节庆等各类劳动文化活动,鼓励开展农耕文化劳动课进校园活动。

校园景观小品的装点,可以将文化性、学科性、体验性有机融合,知识、文化被演绎成多种多样的形式,构建并形成了鼓励学生游走、交流、停留、发现与探索的学习氛,从而激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实现寓教于乐。

怎样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

如何实现校园文化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呢?《北京教育(德育)》学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式:

一是让学校精神载体成为劳动教育的思想引领,通过在校史、校歌和校训中传扬办学过程中的吃苦耐劳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

二是树立典型,让学校教职工成为劳动教育的示范先锋,让学校的劳动榜样成为时尚表率;

三是让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劳动教育的有力抓手。通过新生教育、离校教育、创业园区和开办创新创业系列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内涵,主动宣传劳动精神,自觉践行劳模精神;

四是让学校新媒体平台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灵活运用橱窗、海报、报纸等“线下”媒体的基础上,主动抢占新媒体阵地,推出更多轻量化、可视性高、互动性强的新媒体宣传作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增强劳动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感染力;

五是让学校物质制度环境成为劳动教育的肥沃土壤,可以利用的校园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劳动教育活动。

视频:认知农耕文化、体验农民犁地辛苦